创新的冲动和幸福感来自“流”体验
■张新安
“流”体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已经被研究了几十年。如今学者发现,“流”体验不仅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也与学习工作的状态,乃至与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假如有一天,我们被限制在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马桶,没有电视、图书、报纸,也没有朋友陪我们聊天,更没有手机和wifi。如果我们要在里面待整整四年,那么我们有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情,甚至让自己开心幸福起来吗?也许很难。
二战期间,还是孩子的奇克森特米哈伊和家人朋友一起被关进了集中营。直到二战结束,才被放出来。绝大多数人经过这四年都死在里面,已经十多岁的他发现那些幸存者,虽然变得很瘦,营养不良,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却是像经历了长途旅行回来。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只有一部分人活了下来?人们发现,活下来的人在集中营里有着特别的“经历”。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有一个人在集中营里“写”小说,小说里有一百多个人物,他花了两年多时间构思了复杂的情节,然后每天都投入地在大脑中过一遍小说,越做越熟练后,内心累积了非常健康的、类似行云流水的体验。这种体验使他感到自己非常有价值,从而生存了下来。奇克森特米哈伊发现这些生存下来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后来,他去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了心理学博士,并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一个概念——能够区分生存还是死亡的积极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被定义为“流”体验:当我们人类全身心投入到一件我们做得得心应手的事情时,我们内心经历的类似于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叫做“流”体验。
“流”体验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
早期,奇克森特米哈伊研究了音乐家、歌唱家、体育运动员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问他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时刻,当时在做什么,内心感受是怎样的。一位作曲家称,自己最幸福的时刻是埋头工作的时候,因为,此时他常常进入一种沉迷的状态,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感觉这些曲子不是自己写出来的,而是流出来的,这是作曲家进入工作“流”时内心的体会。
攀岩运动员说,他最幸福的时刻是攀岩时。攀岩这件事需要他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因此,他刚开始攀爬时会感到大脑被切断了记忆,所有的记忆力都集中在手上,他会感到整个世界都被遗忘掉了,这也是我们经历“流”体验时的感觉。
“流”体验会给我们很多重要影响。当我们经历“流”体验的时候,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不能分心。而且,意识和行为会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比如运动员在对抗性比赛中,要应付对手的挑战就很容易进入“流”的状态,即全身心做一件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一旦进入比赛“流”的状态,高水平运动员则很容易达到心神合一的地步,他们的眼睛、手和判断力合而为一。
而且当“流”体验发生时,人们会体验到很强的驾驭感——不是指挥其他人的驾驭感,而是感觉到对自己的身心有随心所欲的控制,用这种控制可以应对挑战。
同时,当“流”体验发生的时候,会让人出现时间的错觉。有些让人有时间过得非常快的体验,还有一些则会让人感到时间过得非常慢。有一个花样滑冰的冠军参加世界锦标赛时,在比赛当中做一个高难度的转体动作,这个只有几秒的动作让他感到自己足足花了几分钟才完成。
我们谈论“流”这个概念,其实和心理学的分支——幸福心理学有关。
有很多学者研究幸福到底是什么,如何让人类更幸福。经过二三十年研究后,对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有一些比较能够共同接受的答案——幸福纯粹是个人的主观感觉,这不取决于你拥有什么东西,也不取决于别人怎么评价你,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觉得幸福不幸福。
如果幸福就是人类的主观体验,那么“流”体验则是人类体会到的幸福中最高质量、最高等级的幸福。著名的幸福金字塔模型显示,生活中有很多快乐,幸福金字塔下层那些人类经历的快乐,主要来自欲望得到满足。如果欲望可以很容易得到满足,人生当然比别人幸福一些。但,金字塔塔尖上愉悦的体验,则与欲望被满足无关,而是来自我们投入地做事情。
按照幸福金字塔的分类,“流”这种愉悦体验是人经历的幸福里面最高的形式,快乐为什么不如“流”有质量?因为快乐里的“快”字,意味着很快就会消失。比如,饿了吃美食,吃的时候很满足很快乐,但是吃饱了就没了;新买一套房子,领朋友来参观,朋友称赞你的房子蛮好,满足了自己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但是朋友走了,你这种快乐的感觉就不见了。
但是“流”体验不一样,每次“流”体验都是一个行云流水般的操控自由的身心,来应对手头任务的过程,任务结束之后,因为这段完美的经历,我们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自己成长了,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好了,这个时候自我价值就提升了。
那么,作为人类经历最积极和幸福的感觉,它和我们拥有的外在资源和我们的地位和物质条件关系大不大呢?这就是金钱到底能不能买来幸福,有无数的经济学家研究这个问题,也有一些大家比较接受的答案——金钱能够买来幸福,但是金钱能够买来的幸福是有限的。按照幸福金字塔的结构,金钱能够买到一类的幸福,那就是快乐。但是,金钱买不来愉悦。
有钱人和没钱人相比,欲望更容易得到满足;但是有钱没钱对愉悦的影响很小,有钱人和没钱的人相比,未必就会有更多的“流”体验,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人我们觉得他们应该很幸福才对,但是他们的幸福水平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也有很多人,我们觉得他们简直不能再惨了,但是他们的幸福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因为人类经历的最积极最幸福的体验不是用钱买到的,是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的。
“流”体验影响的不仅是幸福,还有创新
我们生活中“流”体验很多的时候与“流”体验比较少时会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流”体验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很多研究表明,当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经历频繁的“流”体验的时候,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我们经常有“流”体验使我们有很强的自我价值感,会使我们远离心理疾病,同时会改善我们的生理指标,让我们远离一些和抵抗力、免疫力有关的疾病。
其次,“流”体验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都有社会性,每个人和其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和自我价值感有关。如果生活当中缺乏“流”体验就会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往往导致自己对周围的人很挑剔,同样也被周围的人所挑剔,这就会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如果每天都有“流”体验,那么一个人就会对周围的人非常宽容,人际关系会受我经历的“流”体验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流”体验会影响创造力。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有差异。大家都喜欢和有创造力的人交往。他们总是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想法,他们就算开玩笑,都非常像玩笑,我们喜欢和这些人交往,他们生活工作当中往往有大量的“流”体验。这是因为“流”体验要全身心做一件事情,当你全身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思考这件事情,这就会导致你在这件事情上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流”体验还可以改进我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少犯一些人生错误。因为,当你投入到工作或者那些正确的事情中,并且获得“流”体验的话,自然就不会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寻找“流”体验了。
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活着是为了获得幸福,10%的人认为自己是为了其他事情,甚至为了挣钱而活着,但即便是为了挣钱,他们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幸福。
而“流”体验是人类经历所有幸福体验中最高等级,如果生活当中有大量的“流”体验,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的。可见“流”体验的重要。
影响“流”体验的三大因素
“流”体验的多少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任务的特征。我们想要从一个任务上获得“流”体验的可能性和任务本身的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特征的能够更容易让我们获得“流”体验呢?
让人们获得“流”体验的任务往往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流程和及时的反馈。如果任务满足这三个特征,就让人有“流”的感觉。很多年轻人对网络游戏上瘾,就是因为网络游戏的设计都是按照这三个特征来进行的:明确的目标——打怪升级;清晰的规则——每次操作都有成效;及时的反馈——不断升级进入新关。
工作和学习也都是如此。有的工作更适合这三个特征的,这样的工作能够给人更多积极的体验,有的工作则和这三个特征差得比较远。
第二个因素则与每个人的自控力密切相关。“流”体验的定义就是全身心做一件事情,并且这件事情做得得心应手,内心经历行云流水的体验。
但是,自控力的高低影响了每个人能否投入地做一件事情。高自控力的人比低自控力的人更容易投入到手头的工作和学习,从而获得“流”的感觉。我们研究发现,现在流行的跑步运动,那些不能坚持的人往往注意力比较难集中。他们在跑步时经常想别的事情,而且容易在跑步过程中受到身边各种现象的影响,这样跑步就变成了必须要忍受才能继续下去的一种任务。而那些坚持下来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开始跑时也会思考别的事,但是三四十分钟后注意力就完全集中在跑步上,就会产生一种类似“流”的感觉,跑步就不再是负担了。生活当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尤其那些本身不那么吸引人的任务,自控力尤其重要。
除了自控力之外,影响“流”体验多少的第三个因素则是我们自身的技能水平。
把一件事情做到得心应手是“流”体验的条件,意味着我们要有高水平的技能,如果很不熟练,那产生“流”体验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本身具备的技能还远远不足以应付挑战,那绝不可能享受到“流”体验。
我曾经调查过我们的研究生为什么写毕业论文时常常痛不欲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要掌握研究的方法,通常需要一到两年全身心投入的训练。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来读书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在自己的读书阶段没有完成训练,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根本无法驾驭,那就无法享受到研究带来的快乐,根本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流”体验。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