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今年将据国家要求继续调整相关人员养老金
(图1)
市人社部门消息,2016年本市将继续调整相关人员养老金水平。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养老金的调整,根据职工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逐年提高相关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使广大退休人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目前,根据国家关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安排,2016年全国养老金的调整办法将作统一部署。本市将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抓紧做好养老金的调整工作。
上海十三五期间养老设施缺乏将缓解
到2020年申城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530万,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6%。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 昨天(14)走进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就养老话题与听众展开交流,介绍本市十三五期间的养老目标规划,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请听道:
养老向来是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话题,节目中直播电话和阿基米德上的讨论便此起彼伏。截至去年底本市共有养老床位12.6万张,超出12.5万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但对于巨大的养老需求仍捉襟见肘。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建养老院,市民金先生提议借天不借地。
【就是造的高一点,配套,托儿所也有了托老所也有了,两面分开,老人从后门走,小朋友从前门走】
蒋蕊坦言,养老设施供不应求的现状,有一部分是缺乏规划造成的。不过经过2年的研究制定,去年底本市各区县的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已全部出台,这一问题有望改善。
【不是只是简单圈块地,是带着项目的落地规划。通过规划发挥它的刚性作用,第二个是提高它布局的合理性】
未来3年内本市还将针对现有存量的薄弱养老机构,完成一轮改造。而统一需求评估工作,今年年内将由目前的5家试点拓展到全市。
【以前所说的老年人照护等级大致是轻中重,这个评估标准会把老年人身体状况分成6等,老年人如果想申请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我们会安排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指导推荐您享受相应的养老服务】
很多听众提出,更希望在家门口就近养老。蒋蕊介绍,社区居家养老仍然是民政养老工作的重点,目前本市已建成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40多家,未来五年数量还要翻一番。与此同时,民政还在加大推进社区嵌入式的长者照护之家和小区睦邻点建设。
【多建设社区嵌入式的综合性多功能养老设置,既具有机构的专业性,同时又把机构的专业服务延伸给社区,甚至延伸到家庭。我们现在又推了一个小区里的睦邻点,像奉贤浦东农民自发拿出闲置的住宅,村民小组的老人自发到这里来开展一些活动。政府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样自发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扶持、补贴,包括规范,使它能够推广开来】
不论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都是稀缺资源,市民刘先生一口气提出好几个建议。
【社会要广泛形成普及养老知识的教育,比如开办一些养老科学知识学习班讲座,出台一些鼓励措施,比如对护工的培训、收入各方面】
事实上,本市去年已研究出台了加快养老护理员专项规划,同时面向居家养老开展了社区免费的护老者培训,并开播了介绍居家康复保健护理知识的电视节目《银龄宝典》。而蒋蕊介绍,目前针对十三五期间本市养老护理员的需求也提出了详细的总量目标、机构目标和具体措施。
【既包括怎么吸引专业的人,也包括怎么增加对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激励,也包括对养老护理员技能的提升,包括全社会怎样形成关心尊重护理员的社会氛围,相关部门在按照规划内容逐步分解形成对应政策措施,要陆续出台】
2016上海养老红包: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
图说:2016年上海将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新民晚报 种楠/摄 (图1)
据统计,上海的户籍老年人口已达430万。对绝大多数老人来说,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那么,怎样让老人不离开家,在熟悉的社区就能获得各种所需的养老服务呢?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设施——长者照护之家,在沪上悄悄兴起。继2015年建成22家之后,今年本市出台扶持政策,将“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延吉一村长者照护之家
全方位营造“家”的氛围
一幢三层楼高、建筑面积仅647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却有为老人提供的各种各样服务:既有“全托”,又有“日托”,还可以读书下棋看电影,甚至来理个发、“汏把浴”都可以……这就是位于杨浦区延吉一村16号的吉善长者照护之家。日前,记者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底楼是一间宽敞的多功能厅,靠墙是一排书架,中间放着几组沙发和茶几。多功能厅的一角,专门隔出一小间,放了一张可平躺的洗头椅。另一间屋子摆着几张方桌,可供用餐,拼起来又可以搞活动。二楼和三楼有几间住养房间,共有19张床位。二楼的另两间房间里,摆了十几张躺椅,这是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休息的地方。旁边有一间客厅,有沙发和大电视,73岁的倪诗茵、80岁的庄正洁、80岁的范新妹正围坐在桌子边上聊天。她们是在这里“日托”的,这天刚刚洗过澡,孵着空调十分惬意。
见到记者,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我们都是独居的,一个人在家很孤独,到这里来很开心,社工每天带着我们唱歌、画画、做健康操。午餐、午休,生活也很有规律。”说话间,客厅里又走进来一位阿婆。她叫马秀珍,今年82岁了。马秀珍患有帕金森病,两个月前,她在家半夜起床摔了一跤,脸摔得青一块肿一块,另外又肠胃不适,大便失禁,家里无法照顾,就送到了这里。在这里,护工对她悉心照顾,为她熬粥,半夜换成人纸尿裤。几个星期后,马阿婆逐渐康复,现在已能拄着拐杖稳稳地走路了。
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刘厚梅说,短期住养每月收费4000多元;日间照料包一顿午餐,每月三四百元。另外,每周三、四,这里全天都有理发、沐浴,每天15人,凡是本社区的老人都可以到居委会预约,享受免费服务。理发志愿者是延吉一村理发店店主张云英。底楼的多功能厅马上要成为居委老年活动室,届时会更热闹。从老年活动室到“日托”,再到“全托”,老人的年龄逐渐递增,身体状况也逐渐变差。不过,不同年龄的老人在一起,可以互帮互助,就像幼儿园的“混龄教育”。这是在一般养老机构看不到的景象。
吉善长者照护之家是由延吉街道提供场地,延吉物业公司出资开办的。延吉街道老龄化程度达34%。不同年龄的老人,需求各不相同。街道服务办主任朱育东说,就拿沐浴来说,每到冬季高龄老人需求就很大。现在很多都是独居老人,一人在家洗澡怕着凉更怕滑跤。每年街道的敬老院都会派车接一些老人去洗澡。现在这个长者照护之家开出来了,老人走几步路就可以来洗个澡,洗不动的还有人助浴。另外,还可以为社区的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家电维修、陪同就医等居家养老服务。“希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像延吉一村内这样的长者照护之家,去年上海已建成了22家。据悉,今年全市有望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相信,随着越来越多长者照护之家的建成,更多的老人可以不出社区,享受“全托”“日托”“白相”“汏浴”的福利。
(图1)
退休之后在哪个城市生活最安逸?
大数据统计来告诉你。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一个“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2015中国大中城市退休生活质量指数,这是国内机构首次采用指数形式,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了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
报告通过健康医疗、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经济金融5大维度的考量,以及44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二级指标的数据采集,对全国38个大中城市进行了评估。其中,珠海、深圳、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厦门、乌鲁木齐、苏州、太原分别位居综合前十强。
而被大家誉为“来了就不想走”的成都,竟然排到了第19位。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在迈向适宜退休的进程中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发展较早且资源集中的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几乎占据了排名前列;处于第二梯队的城市很多,彼此之间的指数比较接近。而通过对各维度二级指标的前后五位城市横向比较表明,一个城市自身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报告对排名第一位的珠海做了这样的评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文艺馆、博物馆和大会堂等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出行安全,总体来看,珠海是目前国内所有大中城市中老龄退休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升城市人口总体质量应是珠海未来建设阳光城市的重点。
而北上广三个经济发达一线城市,虽然在前5名以内,到并没有在排在前2位,报告分析说:一线城市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度也排名前列,为维护老龄人口权益提供了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出行时间长等因素,导致三座一线城市的交通出行指标,均低于城市平均水平。
本文综合:新民晚报、华西都市报、东广新闻台fm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