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门槛不算最精

2016-01-29信息快讯网

导读:上海人门槛精,但是最精是“潮州门槛”。上海的典当分为典与押,押质铺95%以上是潮州人开的。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全市约有800家押质铺,翁姓潮州人开的就占300家,其中最多的一户的潮州人开了21家。由于潮州人在经营上很是精打细算,所以上海话中有“潮州门槛”的说法,有点骂人不要太精的意思。

程乃珊曾撰文说:百多年来的上海主流社会,江浙财团与广东商人平分秋色,而广东人所带入的地域文化,也随之汇入上海大熔炉之中,成为海派移民文化中一重要元素。

 

“半皆粤人为之”

清朝时外国商人来华朝廷交易,在广州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经纪和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商行,当初只有13家,故俗称“十三行”。这种亦官亦商的现象到了上海开埠之后,却已是风光不再。上海很快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但是,广帮商人并没有就此沉寂,他们中原先与外商有种种联系的买办、通事等人,同外商一起转移到了上海。19世纪70年代,由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招商局,几乎都是由广帮商人,尤其是香山县的买办商人支撑的。故香山被称为“买办的故乡”。上海洋行买办是“半皆粤人为之”。直到20世纪,宁波籍买办在沪的势力,才超过粤籍买办。

 

上海人门槛不算最精-信息快讯网

这才叫“海纳百川”

上海史专家宋钻友分析说:香山位于南海边,香山具有典型的海洋文化的特色,香山人很早有开拓南洋的经历,在开埠以前就有人出去。尤其是殖民主义者长期占据澳门,香山人有机会接触外部世界,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西方的商业精神,也受到这种商业精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相对比较少。

广东香山人在海派商业文化拓展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四大公司的传奇。先施公司1917年开张。然后是永安百货公司(1918年)、新新公司(1926年),大新公司是1930年开张。四家公司接二连三,前后相差不到200米,这么短的地段里面,四家大百货公司,地段和规模上远远超过了洋人的百货公司,体现了香山人的投资气魄。商品也非常多,以进口商品为主,也有一部分国货,所以号称环球百货公司。四大公司对于上海的商业形态变迁有巨大的贡献,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源比较广,有资料描述,凡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比较出名的产品,如英国的毛织品,日本的人造纤维,德国的五金、皮革,法国的化妆品,美国的电器用品,澳大利亚的罐头食品,捷克的玻璃器皿,瑞士的钟表等等,永安公司无不搜罗齐备,整个商场如同外国商品的陈列所。四大公司的创立使上海一下子从小杂货铺跨入了与国际大都会地位相称的环球百货商业业态。

一些海外学者指出,香山商人遍及华南、南洋各处的巨大融资网络,是构成上海香山商人资本密集的基础。

 

上海人门槛不算最精-信息快讯网

门槛精精到位

上海人门槛精,但是最精是“潮州门槛”。上海的典当分为典与押,押质铺95%以上是潮州人开的。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全市约有800家押质铺,翁姓潮州人开的就占300家,其中最多的一户的潮州人开了21家。由于潮州人在经营上很是精打细算,所以上海话中有“潮州门槛”的说法,有点骂人不要太精的意思。

在上海滩商业文化中,门槛精”“一直没有好好给予正面评价过。其实,它正是现代经济社会理性精神的展现。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进入永安公司大门就能看到的箴言。在永安公司,对顾客的懈怠是绝不允许的,违者将受到处罚,甚至除名。永安的服务精神随处可见,以送货上门为例,当时上海的不少商家送货上门是收小费的,《上海风土杂记》有一段记载:上海人到商店购物,令商店代送回家,需另给代送人小账,即额外赏赐,大概普通铜板十余枚,粗笨者亦不过一二角。他若茶楼、京剧院、浴室、妓院、剪发馆、旅馆等均需小账,即雇汽车、马车亦须小账,惟粤人所设各大公司商店及一部分大公司对于代送不需小账。

 

金陵东路的“骑楼”

金陵东路,在上海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马路,20年前上海的商业大街纷纷抖擞精神重新定位,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大马路都找到了自己位置,而金陵路的处境一直有点尴尬,因为它的“骑楼”形式太别致了。骑楼就是在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打通为行人走廊,上方的二楼楼层状如“骑”在一楼之上。这种既能挡雨又能避阳的骑楼,对行人来说真是太需要了,所以曾经有人为它喊出了一个广告语:金陵路——为你遮风挡雨!

骑楼,有一种说法:它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根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另一种说法认为骑楼是广东人将西方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更有观点认为,“广州‘十三行’的商业建筑已经可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型,广州是中国近代骑楼街的发祥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