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8家市级文艺院团晒出2015年成绩单
对上海的舞台艺术创作而言,去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2015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书记韩正对本市市级国有院团进行了集中调研,提出了“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激励创作、鼓励演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扎扎实实把上海文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关于推进上海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随之出台,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举措,并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各艺术院团个性的基础上,制定《文艺院团“一团一策”工作方案》,对市级院团发展做出制度性安排。
“一团一策”点对点的创新改革,有效地激发了艺术创作生产力。昨天,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会议晒出2015年成绩单,上海18家市级国有院团新创(含改编)大型作品58部,比上年增加4部;全年完成演出10494场次,演出收入合计达2.21亿元,同比增加0.19亿元;观众总计447.16万人次,同比增加24.17万人次。
亮点一:“艺衔制”“技衔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实施院团艺术和技术岗位职务序列改革,在薪资结构上,设置与职务序列相挂钩的“艺衔”“技衔”津贴
上海歌舞团是国内最早采用舞蹈演员“艺衔制”文艺院团之一。去年,歌舞团在艺衔档次和人员配置上都有所完善,形成首席、独舞A、独舞B、领舞A、领舞B等6个“艺衔”等次。今年获得“领舞”以上艺衔的有30位演员,领舞人数新增近六成。
对多数乐迷而言,“首席”的定位在乐团中并不陌生。在上海交响乐团,不仅乐手中细致地区分出乐队首席、乐队副首席、声部首席、声部副首席等7个等级。由第三方设计方案,将所有演职人员分成三大序列,每个序列各有三大等级、17个小层级。
亮点二:“演出季”强势亮相打响院团品牌
■传统戏曲院团开始尝试“演出季”的模式,这对院团整合剧院演出资源提出考验,一批剧目的集结亮相也为演出票房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海京剧院在去年建院60周年之际,陆续推出5个不同主题的演出季。今年,上海京剧院将继续依托逸夫舞台、周信芳戏剧空间,推出“上京实力派”“青春舞台”等系列演出季活动。
上海民族乐团去年迎来第10个专业音乐演出季。上海歌剧院2015/2016演出季完全立足于上海和本土观众,33台58场演出分为6大板块。
亮点三:传承培育,承戏育人
■传统老戏的传承几乎是所有戏曲院团面临的挑战。对于传统文化,当务之急是保护与传承
上海评弹团选派优秀中生代演员任带教老师,为青年演员学习长篇书目提供保障。上海昆剧团推出“昆曲学馆”,计划通过3年的学习,组织团里近70位青年昆曲人系统学戏,实现传承100出优秀折子戏、6台经典大戏的目标。
淮剧得名于上海,六大流派的形成也在上海,上海淮剧团正在探索建立青年队做到人人有戏。木偶剧团安排非遗传承人等资深艺术家与优秀青年演员结对教学,让青年人尽快深入地掌握木偶精髓。
亮点四:“场团合一”利于制定演出计划
■“场团合一”的模式有助于形成各艺术门类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也有利于各院团提前规划好演出季计划
今年10月1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将正式开放,计划以《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大型芭蕾舞剧开台,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两家院团也将入驻其中。上海大歌剧院的建设已纳入上海“十三五”规划之中,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立项,进入设计方案国际招标程序。宛平剧院的改建计划2019年完成,将作为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专属剧场。上海滑稽剧团租借马兰花剧场进行定点驻场演出,并将其定名为“上海喜剧码头”。
亮点五:走出国门巡演海外
■芭蕾舞、交响乐、歌剧、杂技等具有国际化艺术标准的院团,对标国际顶级院团,扩大国际影响,凸显“世界性”特点
3月15日,上海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小龙飞天》剧组结束了4个多月的欧洲巡演。在此期间,他们的足迹遍布法国、瑞士、比利时29座城市,行程超过1万公里,累计演出96场,观演人数近40万人次。
“走出去”并非简单把作品送到海外舞台,更重要的是接轨国际通行做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上海芭蕾舞团豪华版《天鹅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等8大城市巡演,上芭聘请英、德等多国芭蕾明星共同完成26场巡演,共计4万余名观众前来观看。除了演员之外,把国外优秀人才请进门担当驻团编导、教员也是上芭推进“走出去”战略的方法之一。今年全新创排的芭蕾舞剧 《哈姆雷特》 就聘请了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来担任编导,迈克·英格兰担任指挥。
亮点六:用艺委会加强创作筛选评估
■以加强创作选题和剧目方案的筛选、论证、评估为主要职责,负责为院团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轻音乐团等文艺院团都成立了以资深演员、评论家、编导、经纪公司为主要成员的艺术专家委员会,促进形成科学的艺术决策机制。
亮点七:一人一策培育专业人才
■文艺靠创作推动,创作靠人才实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创办,上海文学艺术奖则催生出“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已产生显著的“集聚效应”。每年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青年人才参加,申请委约的创意在150个左右。
“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制定“一人一策”,将为艺术源流承上启下。上海京剧院为王珮瑜、金喜全、傅希如等制定“一人一策”培养计划。2017年演出季中,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将与来自辛辛那提芭蕾舞团、纽约芭蕾舞团或维也纳芭蕾舞团的优秀演员“交换首席位置”。
报记者 王磊 徐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