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丹燕:文化传承 要找到自己的坐标

2016-03-30信息快讯网

上海的街区,是有非常强烈的个性的,你看这个人,看一会儿他脸上的表情,大概知道,他是从哪个街区出来的。如果一个街区没有他的性格特点,没有精神继承,是没有办法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因此找到自己的坐标很重要。

对话陈丹燕:文化传承 要找到自己的坐标-信息快讯网

【序】

3月24日,第六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一结束,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马上相约文化名人陈丹燕,继续聊关于财富和文化的话题。

聊的地点选在离浦江饭店不远的一家西餐厅,步行差不多10分钟路程。这位因为写了很多与上海有关的作品,被称为“上海的代言人”的温婉女性一点没有名人架子,一路上与我们开心说笑。

沿着吴淞路走,过马路时,因为太过宽阔,仅仅走到街对面就要等两个红绿灯,还要注意避让来来回回的汽车,陈丹燕微微皱眉:“马路太宽,人走着紧张。我们的城市建设,往往是为车辆设计,而不是为行人设计,不怎么考虑人的舒适度。”

到了采访地点坐定,要了点茶和面包,话题就自然而然从上海虹口、从虹口的路开始了。

对话陈丹燕:文化传承 要找到自己的坐标-信息快讯网

【一】

记者:虹口被称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也在今年成立了海派文化发展基金,您对虹口传承发展“海派文化”有何建议?

陈丹燕:传承发展海派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但海派文化是一个很宽范的概念,其发展过程本身就会吸收很多文化精髓,海派文化也有很多种类和支流,虹口具体怎样传承发展需要有一套更加细致的规划和方案。

上海的街区,是有非常强烈的个性的,你看这个人,看一会儿他的脸上的表情,大概知道,他是从哪个街区出来的。然后再听他讲话,你就更可以知道,他是哪个街区出来的。这就是街区的性格特点。如果一个街区没有他的性格特点,没有精神继承,是没有办法改变或者更新自己的,因此找到自己的坐标很重要。

记者:您在作品《永不拓宽的街道》中,列出了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名录。上海市政府对这些街道的保护,是全面而整体的,其功能就是要让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永久性地保存下去。您觉得除了历史保护之外,街道的拓宽与否也要和人性化的设计有关?

陈丹燕:是的,刚才走过来的路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虹口的北外滩发展,其实也要从这样的人性化设计和细节做起。这方面,美国的洛杉矶就做得不错,很多街道专门是为行人设计的,让人体会到舒适感,值得借鉴。这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方面。

【二】

记者:上海虹口举办的北外滩论坛,主题是财富与文化。这几年,虹口也一直在寻找财富与文化的融合点,不知您对此有何见解?

陈丹燕:虹口有很多文化的精神遗产,财富也许是有价的,但这种精神遗产是无价的,可以超越有形资产,无限生产。

虹口是文化形态非常完整的地方,在这方面比其他区都有优势。比如,黄浦的文化形态商业性的多、生活性的少。徐汇的文化形态不错,但种类比较单一,以知识分子、高级职员居多。虹口的文化形态既有商业性的也有生活性的,既有知识分子,也有小职员、商贩、工人等,层次很丰富。

同时,虹口也是上海当年西方宗教兴盛的地方,第一代买办曾住在虹口,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也在虹口,这里还是曾经犹太人的居住地,还有最早的游泳池、最早的电影院、最早的面向中国人的医院、最早面向市民的四川北路商业街。

对话陈丹燕:文化传承 要找到自己的坐标-信息快讯网

【三】

记者:说到四川路,是上海人心中曾经的著名商业街,但很多人都为它如今的衰落而叹息。

陈丹燕:各种商业形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我倒觉得,四川路若发展得好,是可以和淮海路相媲美的。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淮海路,去买奢侈品啊,我们也需要市井的、能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商业街。

但现在四川路的确有点可惜。因为它既变不成淮海路,又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似乎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在我看来,能为老百姓提供实用、美观的商品就挺好。比如,枕头席之类也是一种需求。如果它的品种琳琅满目、布置得很好,老百姓体验感很好,一想到买枕头席,就想到去四川路,不也挺好的吗?

记者:也有种说法,会不会正因为虹口的文化形态太丰富了,所以比较难以准确把握,从而形成独有的特色?

陈丹燕:也许有这方面原因。徐汇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就做得不错,它的文化形态也比较统一单纯。当然,区域内的规划改造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地方官员多多了解地方历史。像虹口区旧日本慰安所海乃家旧址得以保留,也说明虹口区的领导对文化保护还是非常重视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