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用最好年华“倾听”时间流逝
2016-04-12信息快讯网
王津师傅 (右) 和“80后”的徒弟亓昊楠对前不久修复的钟表讨论交流。 新华社发
今年55岁的“网红”王津师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
每天早八晚五,王师傅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一件待修的钟表运来,需要先拍照记录、制定修复方案,经过拆解、清洗、补配、组装、调试,直至运转正常,才能进仓库保存。
王师傅有个“80后”的徒弟亓昊楠,和师傅学习手艺十年了。与其他文物修缮不同,钟表修复这门手艺最为独特地方在于,“表得能动、能转,这才叫修好了”,王津说。
徒弟亓昊楠告诉记者,干活儿最麻烦的就是碰上软毛病———所有工序都完成了,但装上就是不走。这就得拆了重新检查,有时候一个小毛病能琢磨上几天。
王师傅和亓昊楠曾去荷兰国家音乐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进行过实地交流。
亓昊楠说:“相对于国外的钟表修复而言,我们的长处是十分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实践经验,而国外更依赖于机器的修复;但国外有专门的钟表修缮学校,进行系统教学,我们目前还基本没有相关的专业。”
谈到未来的发展,王师傅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断,如果可以的话,我也会尽量帮新来的年轻人联系海外学习的机会。故宫钟表馆藏过千,修缮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完成,即使有朝一日全修完了,定期的维护和保养都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揭秘故宫:故宫里有多少“宫”?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 为何受热捧?
海派名人探寻大修道院修复细节:寻找城市保护与更新平衡点
上海交通大学“露家底” 思源阁展出教育史文物
老居民讲述武康大楼前世今生:呵护成"活着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社会力量修文物可获一定期限使用权
清代关帝庙改造民宅面目全非 文物部门:管不了
上海需要怎样的法学教育
“跑马热”升温考验城市管理水平
增强敬畏之心,保护文物也是政绩
听,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怎么说?
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重要指示,业界怎么说?
洛阳牡丹与故宫博物院牡丹题材文物联展开幕
用20件文物还原历史语境下的莎翁
故宫展告别洛阳牡丹迎沙皇彩蛋 东雁翅楼改风格
清宫遗存:故宫收藏的绝世翡翠 巧夺天工
整形修复,修容也是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