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做科创主体,高校并非只是配角

2016-04-14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企业要做好科创主体,高校不仅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培养更多更好的研发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建议,而且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善于手脑并用的技术工人,以及更多更好的既爱科学又爱劳动的各界人士和普通公民

童世骏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大力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而为了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高校不能只是一个配角,因为企业发挥好科创主体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其奠定和巩固的关键,可以说都在高等学校。

发挥好“专深研究”的独特优势

企业要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那些科学知识,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高校产生的。根据《高等学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供的数据,目前高等学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1.5万)占全国同类人员的比例为8.2%,但高等学校发表的科技论文,被《SCI》和《EI》收录的,却占全国的70%左右,而高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也分别占这些奖项总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以上。高校科研的优势就在于通过“专深研究”来回答那些只有经过“专深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探索那些只有经过“专深研究”才能获得的真理。无数事实证明,真正具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只能是这种“专深研究”的结果。因此,高校要能为企业提供有可能转化为高水平直接生产力的科学知识,就必须发挥好“专深研究”这种知识生产形式的独特优势;任何政策,无论是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工作政策,还是高校内部的科研管理政策,如果损害了高校的这个优势,就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难说这种情况完全不存在。比方说,我们如何处理好科研事业的“目标”和科研事业的“指标”的关系,克服不同程度上已经出现于许多领域的“直奔指标”却“偏离目标”的现象?又比方说,我们如何处理好科研人员的“兴趣”和科研人员的“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因为政策措施或者不关注、或者过度关注科研人员的利益,而损害对前面所说的“专深研究”来说必不可少的科研人员的求知欲望和社会关怀?又比如,我们如何处理好个人创新和团队创新的关系,避免因为政策着力点的非此即彼而容忍平庸或孤掌难鸣甚至疲于内耗?这些是需要做高校特别擅长的“专深研究”的实际问题。

促进科学知识向直接生产力转化

当然,纸面上的科学知识创新含金量再高,也要有人能把这种知识向最终体现为经济价值的直接生产力转化,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科学知识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在实际生活 (生产和消费) 当中发现只有专深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当中发现有可能转译为应用技术和最终产品的知识要素。善于做出前一种发现的人,不同于善于做出后一种发现的人;善于做出这两种发现的人,不同于实验室里做出发现的人,也不同于在车间里、在流水线上做出发现的人。高校开设适当的课程,甚至开设适当的专业,一定有助于缩短个人获得这些能力的学习过程,缩短社会积累这些能力的进步过程。

在培养理论知识向应用技术转化、把科学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专门人才方面,有些高校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比如华东师大最近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共建亚欧商学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本科和硕士层面的跨学科 (工商管理专业加其他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设置,并且采用诸如(高校与企业)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在现场授课的) 企业课程、(贯穿几个学期的从创业想法诞生到形成最终创业方案的)创业项目实训等教学方法。

为了更有高度、更有效率地实现上述转化,不仅需要更多更合适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导向。也就是说,在全社会层面上要有相应的科技工作政策,在高校 (以及科研院所) 内部要有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高校的又一个重要职能,是对这种政策和制度进行“专深研究”,或者说为制定和改善这种政策和制度提供专家建议。

提高普通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技能

最后,企业要做好科创主体,高校不仅要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培养更多更好的研发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政策建议,而且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善于手脑并用的技术工人,以及更多更好的既爱科学又爱劳动的各界人士和普通公民。已经有不少研究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产品换代不仅依赖于科研成果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专利水平的提高,而且依赖于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工人操作水平的提高。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的今天,普通劳动力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高等教育在人才供给方面的结构和质量。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科创中心建设不仅涉及直接参与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而且取决于全社会有多少合格人才被吸引到这些领域当中去,有多少优秀人才愿意去创造新价值、新生活而不是安于现状、坐享其成甚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由此观之,整个大学教育,都不仅与科教兴国有关、与科创中心建设有关,而且与企业发挥科创中心主体作用有关。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各方面教育的系统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创新为首的最新发展理念,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当中。

(作者为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系教授,上海市政协常委)

10项税务新政支持科创中心建设
【两会原声① 】用“华裔卡”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激活”象牙塔,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将“开挂”
美明星血检科创公司被勒令整改
央行新规! 支付宝、微信用户需要做这件事…
沪PM2.5治理力争提前一年达标 320家重点企业将率先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
长三角小微企业产业升级现转机
沪上高校大厨频推"水果系神菜" 应对外卖盛行力求创新
高校智库: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分析高校所在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有多大
全国首条高校校园赛艇道在上海交大落成
盘点国外高校独特古怪的“奇葩”传统
如果你年龄介于25—50岁 那10件事说啥也要做
去年上海新设企业25.43万户,比上年猛增13.1%
大侠总是单身狗,盘点金庸笔下的那些情孽
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超德国居全球第一
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今年将创新高
“超级博士后”引才助科创
高校全班男生单膝跪地 给女辅导员庆生
上海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千亿元“大礼包”减在何处——国务院为企业减负新政详解
上海9所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出炉
民办高校招生禁"最大" "最好"标语
东亚中国发布《2015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沪各高校大厨摆擂同济 吃货抢到炸鲜奶似中彩票
长三角应届高校毕业生择业招聘会举行
核心技术是人力资本加企业家精神
上海市政协常委会议再议科技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补好科创短板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