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止是梅兰芳的儿子,更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承人
业界普遍认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之中,之所以梅派发展成了最为繁盛的一支,除了艺术本身的魅力之外,也与梅葆玖密切相关。在65岁以后梅葆玖的艺术表演更加炉火纯青日臻化境,就像书法讲意在笔先,到了这个年纪,他的韵味,他的意识,都能让他非常准确地把握和表达。图为梅葆玖在中央电视台1994年元宵晚会上演出。(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
业界普遍认为,梅、尚、程、荀四大流派之中,之所以梅派发展成了最为繁盛的一支,除了艺术本身的魅力之外,也与梅葆玖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梅兰芳看作土壤下的深根,经过梅葆玖这株树干,长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梅派的参天大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这样对记者表示。
有个观点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梅葆玖不止是梅兰芳的儿子,更是这个时代梅派艺术最好的传承人。
65岁之后,表演日臻化境
“他的艺术是一流的。特别是唱工一门,而且到老不衰。”京剧史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柴俊为评论说。
更重要的是,因为长期跟随在梅兰芳身边,梅葆玖对于梅派艺术有着非常深刻的体悟,这也成为他研习梅派艺术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傅谨看来,梅派艺术固然有嗓音甜亮、唱腔圆润、扮相雍容等特点,但其在表演上的最大难度在于,相比其它流派和艺术样式,梅派艺术并非以戏剧冲突见长,也不以浓烈的表演风格取胜,甚至看起来有些不温不火。而这种不温不火的艺术,其魅力要能打动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无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还是 《天女散花》,要让观众着迷感动,需要恰如其分的表达。而这种恰如其分,除了勤于练习之外,更多依赖于一种微妙的感觉,增一分减一分都不行。“对于梅派艺术来说,能不能掌握这个度,就是天壤之别。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梅葆玖在65岁以后艺术表演更加炉火纯青日臻化境? 就像书法讲意在笔先,到了这个年纪,他的韵味,他的意识,都能让他非常准确地把握和表达。”
而他希望复排梅兰芳并不广为人知的红楼戏和《一缕麻》,同样体现了其父亲所倡导的创新精神。今人所熟知的梅兰芳代表剧目,不外乎《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凤还巢》《生死恨》《抗金兵》《穆桂英挂帅》和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俗称“梅八出”。但事实上,早年梅兰芳还排演过《一缕麻》这样的时装戏,以及在舞美上有颇多标新立异之处的三部红楼戏。尽管这些作品最终被历史判定为不成功,但它们代表了梅兰芳当年在开拓京剧表现内容和舞台形式上的创新追求,体现了梅派艺术的另一特点:拓展与开放。
可以说,正是掌握了这样的精髓,使得梅葆玖成为梅派艺术传承的主心骨。
最爱无线电,但血脉里仍是梅家人
然而,圈内人都知道,京剧并非梅葆玖的第一爱好。他好玩,酷爱无线电,最大爱好是买回各种电子元件组装音响,年轻时喜欢跟舞美队里的音响师玩在一起,像一个理工男。“差不多十年之前吧,我们一起去日本做一个梅兰芳个展,一有时间他就去秋叶原淘东西,全是无线电元件。”傅谨这样回忆。
但他血脉里始终是一个梅家人。他常常会跟身边熟悉的朋友回忆自己亲见的父亲的旧事,比如父亲从来不说别人的不是,从来待人宽厚温和。有一次乐队给梅兰芳伴奏时弹错了音,乐师吓坏了,梅兰芳却只是笑笑;演出《霸王别姬》前,包头师傅发现剑忘了拿,只好随便找了一把代替,他也只是说没关系。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梅葆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他也从来不跟别人大声说话,从来不说同行不好;跟人吃饭,一定是把餐桌上每个人都照顾到。傅谨注意到一个细节:梅葆玖会随身带着自己签好字的照片,主动送给别人。“这是考虑到别人会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开口要。梅兰芳当年也是这样的。”
相关链接
上海昆剧团团长
谷好好:续了一半的“梅俞情缘”
印象:低调谦和,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2014年12月,上海昆剧团带着老中青三代演员合演的典藏版 《牡丹亭》 进京演出,邀请梅葆玖先生参与,他登台清唱了一段 《游园》,为的是再续父亲梅兰芳与俞振飞的《游园惊梦》 情缘。我们请他讲几句话,没想到他事前写了长长的文章,并鼓励台上饰演花神的青年演员:“上昆的老艺术家都是父亲当年拍《游园惊梦》 时的花神,现在你们为老师们跑花神,就是一种传承,今天的花神也会成为明天的杜丽娘。”那次演出的情景历历在目,他对艺术认真、谦卑的态度为我们上了一堂课。
作为俞振飞老师的弟子,蔡正仁、岳美缇老师都还活跃在舞台,我们原本计划邀请梅先生与他们合作再拍《游园惊梦》,续写这段佳话。梅先生听后一口答应,并专门乘飞机回上海讨论相关事宜。最终由于他的身体状况,这段“梅俞情缘”没能再续,成为我们心中的遗憾。
梅派青衣、上海京剧院演员
史依弘:他支持我唱程派《锁麟囊》
印象:仁慈宽厚的艺术大师
我虽然没有真正拜过梅老师。然而与他的师生情谊却是彼此认可的。他对待所有的后生晚辈都非常热心,他的太太小林阿姨也是一样,对于我的事情他总是有求必应。还记得当年排演 《二进宫》,卢文勤老师虽然已经给了我相关曲谱,但我还是想多找一些梅兰芳先生演出该剧的资料,就打电话向老师求助。没想到隔了一天,他就让在上海的小林阿姨送了过来。想到他平日的事务繁忙,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么小的事情,没想到他真正放在心上。
梅老师仁慈宽厚,没有门户派别之见,鼓励我们尝试,也乐见新生事物,很有梅派传人的风范。我曾学唱程派的剧目《锁麟囊》,也得到他的支持。我们在两会期间碰面,那是在他住院前,他还说:“过段时间我就到你那边去吃吃茶,白相相。”没想到这个约定成了永远的遗憾。
梅葆玖入室弟子、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
田慧:我在剧场里磕头拜师
印象:艺术之指导,生活之表率自从老师住院,我来回北京四次。上周二最后一次去医院后回上海完成演出任务,虽有心理准备,可还是……
2001年我在上海市戏曲学校求学的时候参演《玉堂春》,梅老师的朋友在电视上看到了并向他推荐了我。2002年9月他与16岁的我在戏校见面。考虑到当时我年纪太小,约定大学毕业之后拜师。之后,梅老师就非常无私地提携我,传授我技艺。2003年就带我演出《御碑亭》。2008年毕业公演的时候,他专门来上海指导我们排演《大唐贵妃》。
演出结束,我在剧场磕头拜梅先生为师,成为当时年纪最小的弟子。他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要像他那样潜心研究,好好地继承梅派。
(本报记者黄启哲整理)
梅葆玖之后,新一代梅派领军人物在哪里
邵岭
在梅兰芳子女中,唯一继承了梅派艺术的就是梅葆玖。他努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其中就包括广收弟子。
据悉,梅葆玖共收学生49名,包括李胜素和魏海敏。直到去世前,他还计划再收两个弟子。2013年,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以及来沪首演100周年,上海连续举办了一系列梅派经典剧目演出,梅葆玖率嫡传弟子登台,场面壮观感人。
有戏曲界人士表示,对于梅葆玖收那么多弟子,业界不是没有质疑,认为他收徒门槛太低,导致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但梅葆玖坚信,一个弟子就是一颗种子。
在梅葆玖众弟子中,最特别的就是胡文阁。2001年,胡文阁拜在梅葆玖门下,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唯一的梅派乾旦继承人。梅葆玖一直对胡文阁寄予厚望,因为在他看来,与女性相比,男旦更有优势,不仅体力上更胜一筹,而且会更加用心揣摩女性心理。他一直希望能够唤起全社会重新正视男旦艺术的审美价值。但很遗憾,他没有看到这一天。
而人们更关注的是,梅葆玖之后,新一代的梅派领军人物在哪里?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重视传统艺术的好时代,而梅葆玖的弟子中,也不乏在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梅派优秀传人。他们能不能以同样的责任、勇气和担当将梅派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