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股东潮:产业不够成熟的阶段性现象

2016-05-23信息快讯网

5月18日,高晓松以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身份亮相发布会;5月6日,乐视影业带着张艺谋、郭敬明、孙红雷、黄晓明、李小璐、孙俪等一批“明星股东”注入乐视网,浮盈10倍有余;4月19日,唐人影视携胡歌、刘诗诗、高圆圆等人登陆新三板;3月底,华谊兄弟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后成立的全新公司华谊浩瀚举行战略发布会,冯绍峰、杨颖、李晨等6位明星作为股东登场……

明星入股企业已成潮流。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国内在A股上市的文娱公司中,有近百位知名艺人持股。市场人士分析,就资本市场逐利空间看,这类股普遍具有轻资产、高估值的特点,融资效应好,升值空间大。再加上明星光环、粉丝经济的助推,带有“星光”的企业能更轻易地站上资本风口。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业内人士对“明星资本捆绑”“明星股东”等持观望态度。国元证券分析师邹翠利是其中之一,她认为:“明星股东潮是文化产业不够成熟的阶段性现象。与之相伴的市场波动异象值得关注。”

明星与资本捆绑乱象不少

明星持股,肇始于华谊兄弟。2009年,该公司上市,有着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人的股东名单,拉开了中国明星入股文娱公司的大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道出明星持股的内在逻辑:其一,股权是绑定人力资源的一种方式;其二,影视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可以作为明星酬劳的部分代偿,能有效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在他看来,明星演艺生涯有限,与其用一纸经纪合约绑定他们,不如在利益端共同进退。这正是华谊兄弟的思路,其董秘胡明曾公开表示:“股权关系就像血缘,在明星成为股东后,他们会更有主人意识。”

然而,“血缘关系”并不牢固,利益激励换不来明星的忠诚。2010年,周迅、李冰冰、黄晓明先后跳出华谊兄弟,转而自立门户。但他们并未斩断与老东家的全部联系,称“会以其他方式与华谊兄弟保持合作与情谊”。到了今天,类似股权混杂情况屡见不鲜。赵薇与范冰冰同属唐德影视十大股东,但她们又都有各自的工作室;杜淳的艺人经纪约在华谊兄弟,但他另外持有强视传媒的股权;吴秀波是幸福蓝海的股东,但他近年的热门影视剧如《北京遇上西雅图》《请你原谅我》《心术》等均不是幸福蓝海出品。

除了股权混杂,明星与资本捆绑的形态还有各种模样。上周,“红星发展”因股价连续3日异动而申请停牌,其连拉3个涨停的缘由竟然是该股与热播剧《欢乐颂》的剧情巧合撞车。剧中,华尔街海归精英安迪要收购红星。

虚构的故事与实在的现实,就这样被“联姻”了。虽然“热门电视剧概念股”的说法还没有更多特例支持,但明星对市场波动形成的影响却不乏事实依据,张铁林、黄晓明等人都因代言理财产品、P2P平台等成为粉丝口诛笔伐的焦点。

“明星股东”溢价会随工业标准化而消解

值得关注的是,与中国明星到处“翻江倒海”不同,韩国的文化娱乐产业虽然异常活跃,但艺人股东却是稀罕品种。“韩国最大的SM、JYP等娱乐公司,其股东多是通常属性的财团、企业家。李敏镐算是特例,他是Starhaus公司股东之一,不过该公司规模并不大,知名艺人仅李敏镐一个。”影视投资人曹海涛把明星扎堆当股东称为“A股特色”。他说,不仅“韩流”中少见明星股东,产业完善的欧美更是凤毛麟角,“碧昂斯、莱昂纳多、威尔·史密斯、贾斯汀·比伯等艺人均有产业投资,但基本都投向一些时尚品牌或是新型创业公司,他们根本不具备足够实力入股迪士尼、福克斯等老牌影业巨头”。

为什么中国的演艺明星特别能掀股市波澜? 邹翠利一针见血:“这应该是国内文娱产业成熟前的特有产物。一方面,目前影视等产业受政策利好刺激正进入发展迅猛期;另一方面,与发足狂奔的产业相比,影视制作工业标准相对滞后,造成明星在市场中的价值被无限放大”。试问,一个剧本值多少钱?服装、化妆、道具等一整套拍摄流程怎样定价? 为什么中国影视圈常常曝出演员天价片酬的新闻,中国的综艺节目常常因明星酬劳而显得成本难控? 当《如懿传》屡屡传出10亿元级别的制作成本,《奔跑吧! 兄弟》等综艺一直陷于豪掷千金的传闻,一切质问、质疑的源头都指向———国内的影视、文娱产业欠缺对应的工业化标准。

“若一个产业还无法以工业制造的方式进行文化生产、精确计量和控制成本,衡量这家公司的核心指标,就只有自带粉丝效应的明星了。”邹翠利说,“但这些价值不过是注意力经济的初级阶段,随着整个产业标准化体系建立,艺人会更像某个岗位的工作者,明星股东的溢价空间迟早会消解,趋于理性。”言下之意,中国文娱产业的工业标准何时成熟,“明星资本捆绑”便何时面临退潮。

报首席记者 王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