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作家引发京沪文坛热议 沪新工人小说声名鹊起

2016-05-30信息快讯网

以独特视角写工人、以独有的人文情怀赋予工人题材文学作品厚实的艺术张力,上海新锐作家的新工人题材作品近期在国内文坛声名鹊起。上海作协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新工人题材作品在上海这座工业大城市里出现,不是偶然,是文坛拓展新思路新视野的必然收获。新锐“工人作家”正在展现自己有别于前人的对工人题材作品的认知和感悟,取材更丰富,视角更独特,写作更犀利。

作为上海新工人题材作品备受瞩目的阶段高潮,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上海作家路内长篇小说《慈悲》研讨会,上周五在京召开。

70后作家路内,当过五年钳工、电工,今年年初涉足新工人题材小说,出版《慈悲》一书。评论认为,从伤怀到悲悯,从锋利走向宽阔,路内的写作已不限于个人省思,而开始转向对平凡人生的礼赞,对日常生活肌理的微妙刻写。《慈悲》书写的主题是作家曾经熟悉的“工厂”,小说从国营工厂时代说起,从一个切面剖析展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慈悲》显示出精准节制的文本特色及开阔、厚重的小说景象。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北京如是评价《慈悲》:“对于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复杂经验的表达,依然存在着巨大的艺术体现和人性空间等待着写作者去开掘……《慈悲》在这方面体现了很多新的值得关注的艺术特质。”

评论家雷达表示:“我没有想到一个70后的作家能把父辈们经历的生活,把父辈的人物,把当年的工厂和工人阶级生存状态,把当时的人心氛围,表达得如此深刻感人,入木三分,意味悠长。”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则认为,路内“对历史的认识跟我们这一代不一样的,他从农村到工厂,这段历史是一种流动的存在,在流动中间我觉得他对生活有很好的概括”。

新作家、新视野、新拓展,以路内为代表的新工人题材小说,具有一种审慎的正视情结。“敛去了怨气,有着仁慈的暖意,这种和解与饶恕,是对写作超越性的艰难跋涉。”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表示,通常认为70后作家不会这么写,但路内却“回过头来这么写,这是非常可贵的事情”。他预言,像《慈悲》这一类的作品以后会慢慢多起来,会成为中国文学一个很重要的品种。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