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

2016-05-30信息快讯网

杨绛先生离世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生平 |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 本名杨季康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我们仨”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杨绛在《我们仨》中写道: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生命最后22年 |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杨绛曾经这样说过,“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钱锺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

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于2011年面世。

钱锺书心中 |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据文史参考)

爱情故事 | 杨绛:这是fall in love了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杨绛在《我与锺书》一文中这样叙述:

我第一次和锺书见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见面后老钱开始给我写信,约我到工字厅相会。见面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而我则紧张的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于是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以至于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

“最贤的妻” | 《围城》名句出自杨绛之手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钱锺书的小说《围城》被搬上荧幕前,导演黄蜀芹曾专门来征询夫妇俩意见。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电视剧果然名声大噪,一时在全国掀起热潮,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最懂《围城》的人。(据文史参考)

“最才的女” | 所翻译《唐·吉诃德》被公认最优秀

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同年6月,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华,她应邀参加国宴。邓小平惊讶道:“《堂吉诃德》是什么时候翻译的?”此事一言难尽,杨绛忙于和西班牙皇室握手,无暇细谈,只好答非所问:“今年出版的。”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钱的母亲感慨 | 笔杆摇得,锅铲握得

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锺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事后确都一一妙手解难,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锺书的一生。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据文史参考)

淡泊自在 | 稿费版税捐清华 设“好读书”奖学金

杨绛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信息快讯网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上海足迹| 在徐家汇读书 在复兴中路成家

1920年,杨绛10岁的时候,随父亲迁居上海,她和三姐(大5岁)跟随大姐(大12岁),在上海启明女校寄宿读书。

1938年8月,他们坐法国邮轮回国,钱钟书在香港下船,辗转去昆明联合大学任教,杨绛带着女儿继续北上,来到了上海被日军包围的租界里,在辣斐德路(复兴中路)的钱家过了一夜,然后再去在来德坊(现淮海中路899弄,巴黎春天后面)的自己家。

12,13号线新延伸两线之间换乘 汉中路站方便
首批28个“双创”基地上海占两席
韩正一行访越南:上海将与胡志明市加强合作
男子违法不认罚挥舞扳手袭警 上海爷叔出手协助制服
【突发】今中午上海四平路一公交车自燃 现场浓烟滚滚
上海发布:6月1日起持第一批二代身份证将不能乘机
99读书人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
目送杨绛先生,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上路
杨绛先生离世 那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
我国戏曲史家蒋星煜读书社在上海揭牌
杨绛先生送给年轻人的9句话
网络疯传,然而这段话不是杨绛先生说的,也不是她写的
没有技术与受众学养双进化 "朋友圈谬种流传"不会消弭
福利!二手房贷款年限放宽!上海买房更划算了!
文汇专访|朱晓明:上海需要一条科技预测曲线
上海小升初择校名词科普 献给备战2017小升初的家长们
2016上海夏季音乐节开票 150元和100元低价票占总数的70%
“要安静,要勇敢”———重读杨绛的《斐多》译本
一对上海小夫妻的结婚账单 看完都不敢结婚了
【特稿】我为杨绛先生画像
【特稿】我与杨绛先生的书缘
【书人茶话】杨绛先生说朱安
上海10间潮流读书地 可文艺可装文艺
读书为何,为何读书——《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编辑随想
拆什么都不能拆书店 沪复兴中路一违建书店被拆引争论
吴中路拟建“复线” 最快2017年起动工
吴中路将有“平行线” 2018年开通缓解西部拥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