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

2016-06-08信息快讯网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沪上的民间艺术,寻找那些消失的民间艺人。

沪上传统民间艺术

1.糖人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还记得小时候,

最期待的就是挑着担子卖糖人的老爷爷了。

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放着糖料和工具。

儿时的我们惊奇地看着在制糖人手下诞生的12生肖、葫芦......

边看边拍手叫好。

有时会花一毛钱转一次圆盘

(一个圆盘上面有12生肖的图案,转到哪个就会得到相应的糖人。)

转到老鼠的小朋友唉声叹气,

转到了龙的则兴奋不已。

2.皮影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精致巧妙的人物剪影,

耳熟能详的故事戏剧,

亲切特色的吴语唱词,

皮影艺人躲在白色幕布后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皮影的世界。

光是皮影的制作,就是一门艺术了。

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

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

手工雕刻3000余刀,真是一个复杂而又奇妙的过程。

现在在七宝老街,还能觅得这些艺人的影子。

3.剪纸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喜事临门,

人们总是要剪一些

“福”、“喜”、“寿”等贴纸贴在窗户上来庆祝,

这就是剪纸。

剪纸是剪刀和纸的艺术。

活灵活现的动物,栩栩如生的人物......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上

竟然可以创造出惟妙惟肖的艺术片,

真让人啧啧称奇。

4.捏面人

威风凛凛的孙大圣、

悠闲自得的姜太公、

滑稽可爱的芝麻官......

虽然制作简单,但捏面人的艺术性很高。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

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

用小竹刀灵巧点、刻、切、划,

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

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5.舞龙 舞狮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舞龙中,龙跟着绣球做出各种动作,

不断地跳、摇、仰、扭。

舞狮中,狮子由彩布条制作而成,

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

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无论是龙还是狮子,都外形威武,动作刚劲,

电影《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中就出现了

南方最为出名的广东舞狮。

6.走马灯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每逢元宵、中秋等佳节,

常常会出现走马灯。

走马灯是传统节日的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

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

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

正是因为它不停转动的特色,

所以”走马灯“这三个字又用来比喻穿梭不停的事物。

7.麦秸编织工艺

精致的动物、

花鸟、亭台楼阁......

这些麦秸编织出来的工艺品十分讨喜精细,

色泽鲜艳、品种繁多、大小规格不一,

有成套的,有单个的,形状不同图案千变万化。

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充分体现了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沪上传统老手艺

8.修棕棚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旧时有沪语童谣唱:

”老头浜,修棕棚,

一修修到陆家浜,摸摸鼻头硬梆梆。“

时过境迁,在如今便利店随处可见的魔都,

棕棚铺子已经成为我们儿时的美好记忆。

9.补锅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补锅,从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

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

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当然,大师傅是可以“通吃”的,

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10.绞脸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方式,

是一种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的汗毛的美容手段。

同时,它也是汉族婚俗之一。

指婚礼前为新娘修饰梳妆脸面,

女子一生只开脸一次,表示已婚。

多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

所谓全福妇女进行操作。

11.制鸟笼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一个鸟笼一壶茶,

曾经是上海马路上老克勒们的标准扮相。

人民广场附近的威海路边就有个摊子,

店主一做就是二十年。

每有老外经过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赞叹如此精工,

而他也成了附近一带的“鸟笼名人”。

12.钉秤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现代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秤。

然而,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从前的木杆称。

做秤是个精细活儿,在这“斤斤计较”之间,

做秤人精工细作,毫厘必究。

正是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

不变的是那份公道,

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

13.铜匠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几乎每个小区附近都会有一个五金店,

人们对铜制品的需求很大,

门把手、铜锁、铜酒壶都是生活的必需品。

经过锤敲、炉熔、锉平、雕刻,

铜制品上的龙、凤、寿星和神仙就这样来的。

14.锉刀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小时候听过妈妈抱怨:

”刀又钝了,不知道锉刀的人什么时候来。“

等他来了,家家户户的主妇们

都纷纷找出家里的钝了的刀、剪子,

来寻找这位给钝刀“洗澡”的工匠。

15.街边剃头

沪上民间艺术 15个老上海宁才知道的秘密-信息快讯网

老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人在街边剃头。

借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简单工具,

老师傅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运动,左右配合,

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

半个小时后,面目一新,耳鼻舒畅。

精湛的手艺向人们诉说着,

其实并不是万事开“头”难。

民间艺术的老艺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和岁月传承着这些”不入流“的技艺。希望人们可以多一些关注,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还能看见它们。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