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像白杨一样逆风生长

2016-06-23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陈青

无边苍穹、漫漫黄沙,见证了他们开拓的步伐;医者仁心、救死扶伤,记录了他们大爱无疆的情怀。当古丝绸之路的羌笛声奏起“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新篇章,上海的医务工作者们跋涉万里,前赴后继,在援疆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6周年,从“输血”到“造血”,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医疗人才“成批组团式”援疆新模式,为风沙漫天、缺医少药的古丝绸之路人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像白杨那样,深深扎根,逆风生长。”每当上海援疆医疗队总领队、喀什二院院长吴韬望着自己亲手在喀什栽种下的白杨树时,心中就会这样想。这也是上海医疗队远行前许下的诺言。

“高精尖”手术也能做了

“是上海医生救了我。”阿布都外力·买买提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让他重拾健康的上海医生,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钟山。

买买提两腿之间有个巨型肿块,只有当妻子抬起这个重达25公斤的肿块时,买买提才有力气向前挪动。钟山和当地医生共同为买买提主刀,做了6个多小时手术,才将这一肿块全部切除。术后,在医生的悉心照护下,在床上躺了5年的买买提终于恢复了自由行走。

“当外科医生,既要会做巨创———耍大刀,也要会做微创手术———用绣花针!”钟山说。入疆后,担任喀什二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的他一边开展“大刀阔斧”的高难度手术,一边带领泌尿外科攻克显微镜男科手术这一“高精尖”领域。同时在上海专家的援助下,喀什二院泌尿外科成立了上海市微创临床医学中心喀什地区分中心,多项新技术、新项目获得地区科技进步奖,小儿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喀什当地,透析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技术雷区。高质量的肾病科和血透室,喀什二院已盼了56年。而这一切对于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顾乐怡而言,“要实现肾病科从无到有的奇迹,那就像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建立符合国家最高标准的血透室,原先的病区必须推倒重来。除了硬件设备,更大的难关是缺人、少技术、没经验。面对这样“三无”局面,顾乐怡一个人当成三个人用:一边教B超医生观察肾脏结构,帮助检验科开发肾脏检测项目;一边手把手教护士打透析针;而对于医生,他坚持每天中午进行小讲课和教学查房。

如今,在顾乐怡带领下,喀什二院肾病科医生已经能开展中心静脉置管、单纯超滤、血液透析、血液滤过等一系列专科治疗。在上海援疆医生的带领下,顾乐怡和喀什二院的同事们终于打破喀什地区腹膜透析治疗的技术瓶颈,喀什甚至南疆地区腹透患者再也不必为腹透并发症而远赴乌鲁木齐求诊。

开创女性援疆先例

浦东新区妇幼保健所张丽珊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援疆出发的日子,临行前,拍集体照时才发现一群人中有3个女医生。不知不觉中,3名上海女性翻开了“公共卫生援疆”的新篇章。

在援疆的日子里,3名上海女性走乡入户,足迹遍及莎车全县29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提升莎车县公共卫生水平,张丽珊和同事们培训基层妇幼工作人员,使当地儿童保健工作逐步从无到有、建章立制。

如今,由上海浦东、宝山、闵行、静安四区乃至上海卫生系统全行业共同援建的成果已初步显现:在莎车,一座斥资2500万元新建的疾控大楼已投入使用;在叶城,投资6000万元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拔地而起;在泽普,一张覆盖全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网络编织而成;在巴楚,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中心扬帆起航,为提升和培养当地医学人才构架了桥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不懈努力,上海援建四县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34%,婴儿死亡率下降12%,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6%。

报国内报道中心记者王星,作为由上海市委宣传部选派的援疆记者在喀什和第八批援疆医疗团队共同生活两年,记录下了援疆医疗队的点点滴滴。他说,喀什二院对面有家不起眼的牛肉面馆,以前生意并不好,但现在那里常常会排起长队。最近一次路过二院时,他发现最右侧车道上竟排起了长龙,那多是等着进喀什二院的车。

在一批批援疆人矢志不渝的努力下,“南疆医学高地”目标正变为现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