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市民满意交通大整治成效

2016-07-23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张晓鸣

本市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三个多月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昨天公布的“交通大整治调查报告”显示,88.7%的受访市民认为目前交通违法行为比大整治前减少了。87.1%的受访市民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行动成效表示满意,其中21.4%表示很满意。重点整治的十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中,违法停车的整治效果最明显。

违停整治效果最明显

本次交通大整治行动重点整治了十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显示,各类违法行为的整治效果均比较明显,受访市民认为违法停车现象减少的为91.8%,比例居首位;认为行人不遵守交规现象减少的比例为82.5%,认为非机动车乱骑行现象减少的为82.1%,认为非法载客现象减少的为63.9%。

平时开车的受访市民对整治违法停车现象的感受要好于不开车的受访市民。开车的受访市民认为违法停车现象比整治前减少的比例为95.4%,其中认为明显减少的为64.3%,分别高于不开车受访市民5.9个和15.3个百分点。

平时不开车的受访市民对行人不遵守交规现象减少的感受要好于开车的受访市民。不开车的受访市民中认为行人不遵守交规现象减少的比例为86.0%,高于开车市民9.0个百分点。

期待建立常态长效机制

三个多月来,“最严”交通大整治行动让全市交通秩序和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获得了市民的广泛拥护,市民感受着身边交通发生的变化,也期待这种变化能持续下去。

对于如何建立道路交通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本次调查显示,54.8%的受访市民认为首先是要提升市民遵法守法意识和交通文明程度,比例最高;其次是优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46.0%);第三是持续整治、严格执法、加大信息化执法力度 (42.2%),显示出市民对道路交通治理常态长效机制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希望开放单位停车位

“停车难”是目前城市道路交通中的突出问题,因停车难带来的违法停车现象,既是整治难题,也关乎整治效果,需要“堵疏结合、综合施策”。本次调查显示,在家中有车的受访市民中,有固定停车位的占57.8%,没有的占42.2%,显示私家车停车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

对于如何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市民也给出了倾向性意见。调查显示,受访市民最希望采取的措施依次是:鼓励单位企业开放停车位资源 (54.6%)、推广立体车库 (43.9%) 和部分非主干道夜间开放停车 (43.3%)、坚持公交优先发展 (40.9%),表明市民期望盘活共享现有资源以有效缓解停车难,同时希望推进公共交通建设,优化市民出行方式,提升城市交通文明程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