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高行镇举办第10届读书节 打造公益空间

2016-08-19信息快讯网

高行镇位于浦东新区东北部,常住人口约15万人。半个多月前,高行居民欣喜地发现,在当地人气很旺的万嘉商业广场的顶楼,悄悄出现了两个精致的公共阅读空间,一个是主打亲子阅读的阅行家·亲子悦读馆,另一个是走文艺青年路线的阅行家·荟书房。

走出家门,最快五分钟就能够带娃一起在绘本和适龄读物中畅游,或者在充满设计感的书房里参加经典朗读等书友分享活动。

最新出炉的高行镇首份阅读指数调研报告显示,高行镇成年人阅读率达到75.05%,高于全国58.4%的平均水平。

高行镇党委书记张立新介绍,从2007年起,该镇已经连续十年举办读书节,今年的读书节活动自7月30日开幕,凭借丰富的“菜单”、创新的传播手段,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打造一个实打实的“书香小镇”。

主打亲子阅读

口碑带来高人气

近日,记者走近商场顶楼的阅行家·亲子悦读馆,外面骄阳如火,而馆内一片清凉。靠东北的低龄阅读区里,十几个幼童把彩色绘本书摊在卡通地垫铺成的彩板上,读得很专心。而有两三个身高还不到1米的小小童,蹒跚地站在一面墙宽的书架旁,胖乎乎的手指抚摸着一本本书的书脊,与这些未来的好朋友们行见面礼。幼童的家长们也像孩子们一样,脱了鞋子,盘腿坐在孩子身边,或者三两个家长坐在小桌边上,边照看孩子边交流着育儿经。

馆内靠西墙和靠西北墙,也是整面墙的书架,大一些的学龄孩子有着更多的适龄图书的选择。而居中的宽敞空间,可供举办读书分享会、亲子财商讲座等分享活动。

家住附近的高行居民暄暄妈告诉记者,自己所在小区有一个妈妈群,“30多人吧,自打这个馆开始装修起,我们妈妈群里就几乎天天在讨论,要组团带娃来读书。”从暄暄妈的家到亲子悦读馆,只需要5到10分钟。“我家大娃5岁,二娃快两岁了,自从带他们来过一次,孩子们就迷上了这里。大娃来了就不想走,特别喜欢《海底小纵队》、《超级英雄》这样的绘本。每次都和我说,‘妈妈,让我再读完一本,再去吃饭吧’。这是孩子的真实体验。他真心喜欢在这里读书!”

家住商场对面小区的居民李香荣表示,家住高行十多年,以前一般是到社区图书馆去看书,居委会每周也会组织一次亲子阅读,“这个馆开后,听其他妈妈讲,这里的选书很专业,孩子的同学和邻居都泡在里面,所以我也把两个孩子都送过来了。”

负责悦读馆运营的上海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王胜介绍,该馆是给1.5-12岁社区儿童提供的一个安全舒适的社区阅读场所,藏书约计4000余册。在做市调时他发现,高行居民的阅读需求很旺盛。“空间面积约100多平方米,周一闭馆,其他时间每天的10点到20点开放。包括大人孩子在内,60个人的阅读体验会比较舒适。”根据多年从事亲子阅读的经验,王胜估计该馆每天平均有80人左右的人流量。

邂逅文艺经典“95后”爱社区书房

“一个人一生中总会有一本书,让他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从而爱上阅读,并愿意一次次地重温这种美好。”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周洋是一位十多年来坚持推广全民阅读的阅读达人,曾先后考察了100多家读书机构。

去年年底,周洋得知高行镇致力于在镇中心宝地拿出商场顶楼来打造公共阅读空间后,非常兴奋,感觉这与其“让更多人发现阅读的美好”的初衷不谋而合。“用公益的方式,用专门的公共空间,来推广阅读,高行的理念很吸引我。政府出资,由专业的机构承办,来做阅读推广,这种模式的社区书房,据我所知,只有这一家!”

于是,周洋找来了在海外工作多年的设计师唐颢来做这个120平方米空间的设计,最终推出了一个精致的空间:几组书架围成一个“时钟”,居中是一个圆形空间,可以进行多种功能的转变,如诗书朗诵、读书会、电影放映等,可容纳最多50人进行分享活动。

周洋告诉记者,荟书房自7月30日开张,已积累了一定的口碑,有约80名志愿者参与平时的空间秩序维护,学有专长的志愿者还可以参与策划。如有位德语系的女志愿者,就曾受邀用德语在书房里进行诗朗诵。95后上海女生欣悦无意中邂逅这个商场顶楼的社区书房,对于其文艺青年范儿喜欢得不得了,与德语系的志愿者姐姐一见如故地开聊,共话喜爱的好书。“这个读书空间位于商场的顶楼露台,不少读者第一次进来,都属于误打误撞。而正因为这份不刻意,反而更容易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翻阅一下平日里可能不会拿起的书目。”

尽管高行镇处于城乡结合部,但周洋特别强调,荟书房里的图书“不会一杆子打死任何书目,以经典文学、普及类的精选图书为主,较为艰深的图书为辅,让居民一边发现阅读乐趣的同时,一边打磨自己的读书口味。”该书房即将进行挑选第二批图书上架,选书会参考各大榜单与国内外图书奖项,进行实时更新。

走过20年

首份阅读指数报告出炉

回首高行镇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个“书香小镇”在推广全民阅读方面已走过了起码20年的征途,把无数农民从“田头”转移到“案头”,形成一批具备阅读能力和特色的读书小组及读书协会。目前已有114个读书小组,4200余位读书骨干,以及建立了5个市民学校。

今年7月30日,以“书高行远”为主题的第十届高行读书节开幕,两个公共阅读空间随之启动。8月,第一份高行居民阅读指数报告也告出炉。报告显示,高行镇有较好的阅读文化传统,居民有较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更偏爱纸质阅读。传统纸质媒介中,高行镇成年居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26.27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69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7.25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01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18.8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分钟)。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为75.05%,报纸阅读率为74.83%,期刊阅读率为64.5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行镇党委委员聂影介绍,今年5-7月,高行镇政府、复旦大学和多阅公益联合开展了高行镇居民阅读现状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报告。“数据很重要,反映了我们十年、二十年做阅读推广的成绩。”她还介绍,除了硬件上的亮点——两个公益性质的公共阅读空间启动,今年的高行读书节还有许多软件上的亮点,如体现创新互动的“共创巨书”项目,以及盲胞公益朗读计划。

“此外,我镇还精心打造了很多富有创意的体验性活动,如限量版纪念信封、游记征文大赛、微书评互动、私阅读书评会、大型文化分享会、文化集市、图书漂流角以及在闭幕式时将要启动的书寰计划等系列活动,同时开通‘书高行远’微信公众号、豆瓣、喜马拉雅等互动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充分拓展活动参与对象和范围。”

沪北外滩打造“空中绿街” 滨江区域全部对外开放
“一米花园”睦邻微公益项目启用
太嗲了 实拍男子如何一步步将租房打造成商品房
上海市民阅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均读书6.61本
舒适实用3款两厢运动轿车横评之空间篇
严歌苓:有电影书才卖得好,读书人越来越少
沪上实体书店复苏 变身文化生活空间
沪上实体书店复苏 变身文化生活空间
把工匠精神打造成社会价值导向
【三味书屋】打造中国“医学人类学”
武汉市民办社区公益食堂 “幸福食堂”让老人倍感幸福
沪北外滩打造滨江空中绿街 向南直抵滨江绿地
韩正调研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强调到明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45公里
男孩金山海边玩水被海浪卷走 暑期安全再敲警钟
这条街藏着上海人的舌尖盛宴
让公共空间讲述昔日工业故事
【书人茶话】读书益志 读书强能
连这些角落都没用好 你好意思嫌空间不够用
发改委:我国社保缴费率存在阶段性下调空间
《中国VR虚拟空间艺术展》在上海举行
菜场里传出琅琅读书声
上海开展“零违法零酒驾”公益活动
韩正调研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要为书香留出更多空间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将打造开放式剧场 广场舞大妈也能来
打造有灵魂的本科教育
打造有灵魂的本科教育
上海保利大剧院打造西上海地区文化新地标
五角场广场10月底新亮相 打造“不打烊的公共客厅”
“孕产期保健宣教”公益活动今起走进沪上社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