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据库获悉对方“历史信息”,以解决互联网交易中互不信任的“痛点”:区块链,能否重构信任?
报记者 徐晶卉
一大波中国企业正在“靠近”区块链。
“我从2013年开始与马明哲沟通区块链,今年他终于同意了。中国平安开始在重点领域布局区块链,寻找底端交易的信任链。”前不久,中国平安首席创新执行官屠德言高调向外界宣布了新动作。
区块链是啥“高大上”的新技术? 如果告诉你,它与比特币有关,那就不会再“烧脑”了吧。虽然数字货币比特币自出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议,但其背后用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经过多年发展,区块链技术开始在数据层的多个场景下进入实践,已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甚至被称为“下一个行将流行的大趋势”。有专家认为,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信任,能够解决互联网交易中互不信任的“痛点”,但重构信任的时间或许会有点长。
区块链就是下一代云
IBM曾预言:“区块链就是下一代云”,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将可能与互联网的发明相媲美。
从专业定义解释,“区块链”又称“分布式账本”,是指一种实时记录全部交易的去中心化公开数据库。但提起区块链,外行人总觉得太过高深。
“其实不难理解,我们不妨用高考来做个比喻。”德勤中国区块链发起人秦谊解释说,即便是优等生,也会担心高考失利,虽然大家都知道,一次考试不能代表整体的学习情况,但又无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而区块链恰能避免这种偶然性事件。
“区块链的一大特性在于,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产生数据,不可更改,也不会消失。”秦谊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高中,每一次考试成绩都生成一个数据,公开透明地与大学招生部门分享,并接受所有人监督,那么大学招生就不再需要通过一场考试来决定了。
从2009年的比特币“挖掘”起步,区块链在今年的资本市场上迎来了爆发“窗口”。万向控股集团成立了一家风投机构,这几年投资了全球23家区块链企业。副董事长肖风告诉记者,这些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数据层、通用协议层和商业应用层,“在这些领域,区块链技术已有成熟的趋势。”
还需要第三方中介吗
如果把高考看成一个理想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型,那么它的创新便相当明显——重构了一种不需要第三方背书的信用建立机制。
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的交易行为,都离不开第三方的支持,无论是货币交换,还是信用背书,第三方总是充当着信誉保障的作用。腾讯集团FIT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平台研发部助理总经理郭锐认为,互联网上,这种不信任关系在陌生人交易之间越发明显,信息传递的不对称、各方利益的不平衡,都会导致交易的不公平和存在欺瞒的可能性。
“未来,第三方中介可能会因此消失。”DACA(亚洲数字资产金融协会)副秘书长胡洪杰预言。他认为,互联网的崛起,解决了信息传递去中心化的特点,但没有建立起信任机制,所以才有了支付宝、芝麻信用等第三方中介,而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信用建立和价值传递的去中心化问题,恰好补足了短板。
胡洪杰认为,任何互不了解的人,未来都可以通过加入一个公开透明的数据库,通过点对点的记账、数据传输认证或是智能合同,来达成信用共识,“如果用户能用自己的大数据来证明自己的信用,就不用刷脸、刷指纹,甚至刷静脉了。”
一场改变信任的革命
事实上,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小范围的价值传递和信任构建。今年7月9日,蚂蚁金服开始将区块链应用于公益场景,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了区块链公益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让每一笔善款可被全程追踪。
过去,公益平台一直存在“痛点”——用户捐出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善款,进入公益项目账户之后就无法被追踪,导致不信任问题。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区块链技术后,未来项目运转中的每笔善款都像是一个包裹,在投递过程中,经过每个邮寄节点都会被盖上邮戳,每个邮戳都不可更改,可以被公开查询,用户就能看见项目捐赠、善款如何拨付及发放等具体情况。
秦谊则认为,未来区块链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将是智能合同,就是把合同放在区块链的每一个“链”上,作为一个自动执行方。比如:很多人乘飞机时会购买航空延误险,但只有20%的人真正使用,因为凭借纸质单据寻求事后赔偿的模式成本太高,而一旦有了区块链,数据将直接存储到区块链上,保险公司可根据区块链上的信息将赔偿直接转到用户账上,而不再需要任何纸质单据。
“这将是一场改变信任的革命。”秦谊认为,这个改变过程可能将相当漫长,但一个真正的信任时代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