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道”

2016-09-22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祝越

如何让传统文化发光发亮,是奉贤区团区委最近忙活的事。在中秋节假期,当地志愿者在全天候开放的公园开展贤说流动课堂,利用社会组织讲述当地的贤文化。

钟睿莹是一个从小爱阅读的女孩,在妈妈的启发和引导下,慢慢走上了深阅读与写作的道路。从二年级开始,她多次参加少儿作文比赛,获得了全国性、省市级多个奖项。如何帮助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找到培养的乐土? 在奉贤贤园的一角,奉贤区作协把湖边的小屋作为实践基地,在奉贤区团区委的帮助下,首批对文学有兴趣的30多名孩子与当地作家一对一接触,定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专家交流。如今,钟睿莹带着她出版的新书 《一路前行》,开启了新的文学交流之路。

在申城的各处,像贤园内这样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都慢慢开花。奉浦社区团工委书记张丹一介绍,目前社会组织重点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地方历史文化展示、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的继承和发扬,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文化建设,我们先后奉浦周边图书馆、综合文化站设立了‘微课堂’,部分社区、学校、社会组织设立了‘儒学讲堂’,打算利用今明两年时间,实现传统讲堂在社区的全覆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是 《意见》 的一大亮点。《意见》 明确提出,对在城乡社区开展文体娱乐等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鼓励发展,这对奉贤、金山等区说是一大利好。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家良指出,《意见》 把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放在突出位置,这与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细胞属性不无关系。“目前,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力量还不雄厚,适当降低准入门槛,既是对扶持社会组织举措的完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的基础。”

“社会组织应该作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努力方向,对发扬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在徐家良看来,只有把社会组织提到更高层面,让千千万万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才能让全民有序参与传统文化建设。

从社会设置的方面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是由党和政府推动,相关部门特别是宣传教育机构、文化部门、社会媒体及社会组织去具体落实。这些相关的机构、部门及其工作者,就是在政令和法律规定之内的明确的责任主体。但在张丹一看来,仅靠这些责任主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更广泛的社会成员的参与。

从去年开始,从国家层面,对社会组织的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这对于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的学术性团体发展较为艰难这一现实情况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利好消息。张丹一说,“目前已经取消分支、代表机构的前置审批,为我们充分挖掘各领域和各地区的文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成立相关专业委员会,就某一领域的文化现象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就某一地域的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和整理。”

关于未来,更是可期,张丹一认为,“今后可以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分调动起来,深入地方一线,真正实现文化和学术资源的有效落地,同时也为带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承担政府相关职能的转移,政府职能转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社会组织自律和发展管理转移给行业学会、协会和商会等行业组织;二是从过去官方承担政策调研和学术研究,转为官方和民办研究咨询机构共同承担;三是将政府职能部门的科学论证、社会协调和服务管理等工作前移给社会组织。

“因为传统文化的基因根植于海内外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群众期待,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文军表示,文化类社会组织应该通过文化传播的力量,唤醒更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科学认识。

文军认为,文化类社会组织应该广泛地与民间力量开展文化交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应该顺应新变革,转变社会组织发展模式,使之既规范有效运转,又充分借助市场释放无限活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