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让历史留声在媒介融合时代

2016-09-26信息快讯网

■张涛甫

人类的记忆是社会性的,即便是那些个人性的记忆,也离不开社会性的规约,没有社会性的记忆是不可靠的,也是脆弱的,其原因在于:个人性的记忆需要社会性提供语境支撑,这种社会性端赖维系共同体的媒介,比如,语言、逻辑以及概念等,依靠共同体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等。哈布瓦赫曾指出,个体性的记忆由于必须使用人类社会的基本沟通工具——语言、逻辑以及概念,因此必须受到社会框架的结构性限制。正因有社会框架的结构性规约,成就了社会共同体的集体记忆,这种集体记忆凭借语言、文化、媒介的记录而留存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过往和历史记忆。

但是,记忆不可能全方位、毫无遗漏地存留,即便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历史记忆存留下来。记忆意味着遗忘。对于人类而言,遗忘是一种宿命,抗拒不了,规律摆在那里,难以逆行。

语言文字以及媒介工具,可以帮助人类拒绝遗忘,从而让记忆得以延续,但语言文字以及媒介工具作为社会性的“他者”,它们在帮助人类记忆的时候,不得不对记忆进行选择,因此,那些经由语言文字和社会媒介得以记录的记忆,是一种选择性的记忆,与原始真实之间,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大众媒介崛起之后,集体记忆进入大众媒介时代,无论是早期的报刊时代,还是后来的广播时代、电视时代以及如今正当其时的移动互联时代,都对集体记忆产生了深刻影响。但是,媒介时代对集体记忆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往往是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一则取决于媒介的物质性效能,二则取决于其社会性效能。格里戈里·贝特森认为,不同物质得以实现的特定方式形塑了物质之间的差异,并且影响着消费者的日常交流和服务商的盈利情况。技术的社会应用必须植根于物质,这种应用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漫长的、累积式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与重构,并且经历“文化的创造”。这正如泥土变成石碑、金属形成模具、电磁演化为广播一样,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资源和文化发明使得某些形式的表达、表征和交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这些物质条件也局限了其他形式的表达、表征和交流活动的实现。换句话说,一种大众媒介既具有解放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束缚功能,大众媒介的解放功能和束缚功能,不仅取决于技术,也取决于应用技术的社会。

广播媒介作为声音的媒介,其技术优势和劣势均是突出的。只不过,这种优势和劣势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的声音优势体现在它对空间的超越,以及对声音现场的卓越表现。后来,随着电视媒介的崛起,广播媒介的优势式微,及至互联网的崛起,广播媒介的优势变得愈加狭窄。在传统媒体的优势和市场版图不断收窄的情势下,广播凭借其技术与市场之间的精准耦合,稳住了阵脚,抓住了目标受众,实现止跌企稳,有时会出现局部反弹。通过这种努力,将广播的技术优势和社会生存能力发掘到极致,不能不说是激流求生的奇迹。

广播媒介的成功求生,与其主动收窄市场、深耕目标受众不无关系。将广播媒介的技术优势和社会性功能打磨得异常锐利,在互联网语境下的泛传播中获得主动权和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广播媒介还主动出击,变劣势为优势,打造特色产品,以不可替代优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传播格局中,稳住底盘。上海东广新闻台打造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即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以打捞记忆的方式,“朝花夕拾”,将历史上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重新拉回到当下,让成为历史的事件翻新为“新闻”,借助对新闻的再生产,加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而且,《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充分发掘了声音媒介的优势,将那些早已“失忆”的声音,重新打捞出来,让当下的受众穿越时间的隧道,重温当年新闻现场,强化人们对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忆。比如,7月1日这一天,《历史上的今天》穿越时间隧道,让人们的记忆与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接。节目调出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英国王储查尔斯、中国军方指挥官谭善爱、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现场声音,激活了人们的集体记忆。再如,7月5日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带给听众的惊喜是1988年7月5日张艺谋获得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男演员桂冠。节目让导演吴天明以及张艺谋本人讲述了启用从没有学过表演的张艺谋作为《老井》男主角的背景故事,信息量大,拓展了人们对张艺谋电影履历的认知。及至7月9日,《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又让人们关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这一写进世界外交史的重要事件。节目调度了一些关键人物的声音资料,让人有重返历史现场之感。

上述努力,让今天与历史上的今天实现穿越式对话,借助鲜活的历史记忆,用声音媒介的独特魅力,强化人们对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种精致的时间嫁接方式,是一种新的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也是媒介融合时代寻找新的媒介战略定位的可贵努力。

如今,《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将以印刷媒介的形式问世,实现“转世”,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于那些未曾及时接触《历史上的今天》的受众来说,《那年今日,听历史说话》这本书将是一次迟到的补偿。另外,该书还用二维码技术,复活声音媒介的记忆功能,给受众重返节目现场的机会。这种技术处理方式,也别有新意。在媒介融合时代,不同媒介形式的转场和跨越,正是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表现。

(《那年今日,听历史说话》,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编,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