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英雄主义,人们无法拒绝”

2016-10-06信息快讯网

这大约是近半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最值得欣慰的一幕:真正的好片、有价值的影片被观众认可,随后一步步打开局面,在票房数据图上拉出阳线。国庆档中,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成同档期口碑第一,票房一路逆流而上。影片改编自真实发生的“湄公河惨案”。改编成电影前,导演林超贤面对的难题在于———历史案件的残酷凛冽能复刻几分,主题性影片的限制能突破多少陈规。

主题性影片:拍出大片范式

脱胎于真实事件,但要把长达数月的跨国追凶浓缩进2小时的电影,导演林超贤只选取了抓捕真凶这一极小的切口。随后,在小切口中不断深挖,凭精巧的摄影布局,让国产主题性影片显现出一张清晰的商业化面孔:大片范式。

《湄公河行动》里有支“抓糯康特战行动小组”。张涵予所饰高刚是小组组长,下面的特战人员有精通各国语言的翻译、爆破专家、武器专家、无人机专家,还有一条勇猛机智的警犬“哮天”。赌场营救、商场假交易和丛林大战这3场大戏中,这支小分队的每次实战行动,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尖端的高科技侦察探测装备辅以严丝合缝的战术配合,其默契、精彩程度让人恍见《碟中谍》里的团队协同作战。

有影评认为,好的动作片,其导演与摄影都是空间的魔法师,懂得如何利用与呈现空间。比如《谍影重重3》里的马特·戴蒙,在摩洛哥的小城“跳房子”,即是动作片对环境空间的极致解读。令人惊喜的是,《湄公河行动》也把金三角地区密集又低矮的民房,当成速写镜头下的背景板,高刚顺势利用网兜搭乘绳索逃生的一幕,摄影的多变机位、导演的快速剪辑,令观众常生错觉:这是某部国际特工大片。

回到此类题材的原点:为正义而战

“差不多有70分钟,你都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里。”对《湄公河行动》,导演林超贤很是自信,“因为有一种英雄主义,人们无法拒绝”,那种英雄主义便是———为正义而战。

为感受这股浩然正气,也为了从真实中汲取力量,林超贤在得到拍摄许可后,一方面获取了包括公安部实地探访、拍摄等大量一手资料,一方面秘密前往金三角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这样的努力透过电影显而易见。在有如纪录片般真实的镜头下,全无花拳绣腿的虚招。从营救线人失败,商场乔装交易暴露,再到直捣糯康老巢,最后河道上终极交火,打得拳拳到肉,看得血脉贲张。难怪会有一名署名“干警”的网友写道:“看到哮天走的那一刻,我流泪了。英雄的称号,属于每一个真实的、正义的灵魂。”

主演张涵予也在影片上映后在微博上撰文:“有些人,你不歌颂,这世界上就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人知道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安全作出了怎样的牺牲。”所以,影片结尾,案件遇害者的名字被一一列出,真实的历史图片被一一回放。而通常,这些画面不过是一些拍摄的花絮。“正义,应该是此类题材电影的创作原点。”导演说,13名中国船员在国外被害,我国警方通过艰苦卓绝的工作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这既是大义,也是国家责任所在。

找到正剧的类型化方式:关注人性

有商业化的镜头布局,有正义的基调,但《湄公河行动》能感人至深,更多时候还因乍现的复杂人性。

张涵予饰演的高刚是小组负责人,出了名的“倔驴”,但仍被委以重任;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其女友死于毒品,切肤之痛下他长期混迹“金三角”,是忠于职守,也是自我放逐。在影评人骆晋看来,以喋血双雄的人性描摹,推进剧情演绎,这是正剧类型化的正确方式。

《湄公河行动》里,方新武卧底10多年,行事做派早就一副毒窟小喽啰模样。因而,他用极度残忍的方式逼供以获取情报,又在追捕中将歹徒一枪爆头。这样亦正亦邪、因私情与公义产生撕扯的人物,在惯常思维的主题性影片里并不多见,但在商业类型片中却不稀奇。还有,面对被毒品操控的娃娃兵,正义的武器与人心的柔软,执法者的天平偏向何处?观众的反响证明,主题性影片绝非只有“伟光正”单一道路,大可以调用类似的两难境地,去抵达世道人心。

这道理与拍摄时宁选狼狈不要光鲜,异曲同工。“炸弹在你旁边那么近引爆,你可以感受到小火药、土块、石子砸到身上,很烫很灼热,说实话有些危险,但这样就可以有真实的反应。”彭于晏回忆拍摄时的情形,“电影就是希望你有真实感,而不是很帅地跳过去就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