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没长大的小孩

2016-09-21信息快讯网

 

绘本《独生小孩》,英文版名为《Theonlychild》,被《纽约时报》评为2015年十佳儿童绘本,最近又获得了2016年美国漫画最高荣誉艾斯纳奖提名。它的作者郭婧是山西太原的一位普通的80后女孩,这是她的第一部绘本作品。有人说,30岁才找到梦想会不会太迟?也有人说,用三年时间全身心扑在一部绘本作品上值不值?郭婧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梦想永远不会太迟,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用三年打磨”。

2012年年底,郭婧从新加坡一家动画公司辞职回到太原家中开始创作 《独生小孩》,直至2015年12月创作完成,历时三年。全书由100多页手绘的黑白铅笔画组成,不着一字。《纽约时报》儿童绘本评委之一萨曼莎·亨特称这本书为“梦幻题材的无字处女作”。然而,当郭婧刚开始创作时,她却连出版都没有想过,“当时只是觉得,一定要成全自己的梦想一次,哪怕画完不能出版,哪怕没人愿意看,但我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就不留遗憾了”。

《独生小孩》以山西太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父母独自留在家中的独生小女孩,因为太过孤单,看到相册思念外婆,于是独自去找外婆,在电车上睡着了,做了一个长长的梦。孤独的小女孩在梦中认识了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着她在云上翻滚、游戏,还认识了一个海豹朋友。读完这本书的人,大多有同一个感受:“因小女孩的孤独而起,看完却感到治愈的温暖。”

《独生小孩》第一版是英文版,由英国出版公司企鹅兰登在2015年12月份正式出版。今年8月27日,郭婧在国内最大的图书版权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展(BIBF)上发布中文简体版。参加完北京国际书展郭婧又受邀请匆匆飞往德国柏林参加第16届柏林国际儿童图书节。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婧还在家里调整时差。

独生女绘《独生小孩》

对郭婧的采访从刚刚结束的柏林之行聊起,记者还能感觉得到郭婧语气里的兴奋。她告诉记者,在柏林国际儿童图书的现场,主办方用一个 电子屏幕将《独生小孩》100多页的画面展示了出来,并且邀请了专门给电影配乐的钢琴艺术家StephanV.Bothmer现场给她的绘本谱曲,“有点像很久以前看默片,现场演奏的钢琴曲,使我的绘本活了起来!”令郭婧意想不到的是,在现场的孩子们看到绘本里小孩和麋鹿在云里玩的时候,反响很热烈。“我也没想到他们会那么开心,挺惊喜的。”郭婧说。

郭婧出生在山西太原,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和大多数小孩的经历一样,从小会被父母“强迫”着上很多兴趣班。郭婧也不例外,练过书法、学过电子琴,但都没有坚持几天,直到小学四年级上了美术班后,郭婧好动的性格突然变得安静起来。郭婧回想儿时的各种兴趣班,笑称:“小时候父母为了寻找我的兴趣,也是费了一番周折。”

郭婧的美术启蒙老师姓高,是太原当地一家美术辅导机构的老师。郭婧对他的印象是,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天性。回忆起刚学习绘画的时候,郭婧还记忆犹新:“我天性比较好动,画画比较‘狂’,比男孩子还要狂的风格,他当时也没有纠正我,就觉得你保持你原有的风格就很好了,不会像别的老师一样让你和别人画一样的风格。这对当时的我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很多人在否定我,但是高老师让我觉得自己还挺好的。当孩子得到某一种肯定,同时还能释放自己的时候,那她就停不住了。”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工作,郭婧一直没有间断过绘画。郭婧坦言:“现在想起高老师还是心存感激,是他给了我绘画的力量。”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在郭婧的童年记忆里,孤独是很深刻的烙印:“一开始住的是平房,我和小伙伴玩得比较多,拍洋片啊,骑自行车啊,也没父母在后面护着。真正体会到孤单,是搬进楼房后。父母去上班,就把我反锁在家里。我只好看电视,看到电视里在唱京剧时,我就学着京剧演员的打扮,把我妈的高跟鞋穿上,床单披在身上,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每天都盼着妈妈早点回家,如果她回来晚了,我就非常恐惧。为了缓解恐惧,我在纸上画各种祈祷的图案,希望妈妈安全回家。但她一回来,就累得想休息了,我又不得不一个人玩。”

郭婧说,《独生小孩》的故事情节就来源于小时候的真实经历,那个短发、胖墩墩的小女孩,就是她本人:“有一次我去姥姥家,在公交车上睡着了,醒来已经坐过站,下来后是一片森林。因为坐的是电车,我就顺着电线的方向反着走。那是夏天,我身上背着呼啦圈、画板,走得满头大汗,一边哭一边走。虽然非常无助和恐惧,但还是没好意思找警察叔叔帮忙,自己一个人找回去。”

说出埋藏在心中的故事

郭婧形容自己的状态是一直在外“漂”。2001年,郭婧被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录取,那是她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现在坐高铁很快就到了,但我去天津上学那会只有绿皮车,要12个小时的车程,我记得我当时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初次离开家,郭婧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像是被释放出笼子的小鸟:“当时没有觉得特别伤感,反而觉得总算是离开家了,好自由。”但是,等到她真正到达天津读书时,才发现自己还是有些不适应:“就记得放了学,骑自行车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骑。晚上,看着外面万家灯火,特别温馨,就开始想念家了。”

2005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她在塘沽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因为所做的工作和自己学的专业相差甚远,郭婧就第一次起了辞职的打算,下班回到家就在网络上搜索各种各样和画画相关的工作,正好看到了北京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在招网络设计师,于是辞职到了北京。

“当时网络游戏刚刚兴起,所以有不少公司想要有画画功底的游戏设计师,我投了北京的工作就过去了。那时候不知道自己以后想要什么,但是北京的这份工作至少能够让我继续画画。”郭婧对记者说。

在北京一直待到2010年年初,这期间,郭婧一直感到非常迷茫,她越来越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毕竟是游戏公司,设计一些让人很兴奋的东西,比如很炫酷的游戏装备,那个时候比较流行武侠类的,我不太喜欢那种风格。游戏对我来说比较空,我还是向往做动画,和人们分享故事的过程,但游戏可能就没有那么有故事性。”

于是,郭婧第二次辞了职。这次辞职她来到了新加坡,对她而言是一个“全新世界”。郭婧至今还记得自己2010年刚到新加坡时的心情:“当飞机降落在新加坡时,心情很兴奋,心里开始期待自己在这个城市将要面临的新鲜事情,人生开始另外一个阶段。”

郭婧在新加坡找的是一个动画公司,做动画设计。和之前在建筑公司、游戏公司不同的是,郭婧觉得在做动画设计师时她能体会到向观众传达一个故事的快乐:“从事角色设计,从刚开始零的状态到后来它有生命,能哭能笑,就像是迎接了一个生命的诞生。做动画能带着观众一起去体会它生命的历程,过程还是非常吸引人的,我也比较有成就感。”

谈到《独生小孩》的创作动机,郭婧说离不开她在新加坡做动画的这段经历。再加上自己之前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在外“漂”,她突然觉得心里有一些感受要表达。“有时候觉得有好多话想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媒介去表达自己。也在那个阶段,培养了自己的意识,认为绘本是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廉价的一种方式,一个人不能去做电影啊,电视剧啊,这些成本都非常高。如果自己做的话,绘本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一个人身兼导演、艺术家、设计师数职,完全可以去操作整个书的节奏和内容。”

麋鹿如父爱一般安全

提起“绘本”,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用各种各样颜料绘画出的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郭婧的 《独生小孩》全书却只有铅笔一色。“我想要绘画出一个比较纯粹的世界,从这种比较复杂嘈杂的世界里抽出最纯粹的一种东西,去表达那个很纯粹的爱的感受。再就是黑白有一种很强的回溯感,能把人带回到我们的旧时光。”郭婧向记者解释。

“孤独的小女孩在梦中认识了一只麋鹿,这只麋鹿带着她在云上翻滚、游戏。”全书围绕着这个梦展开。当记者好奇为什么会选择“麋鹿”这个动物时,郭婧告诉记者:“首先就是觉得鹿角很吸引人,我当时想象如果这个鹿角在森林里面行走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觉得很神秘;第二,当时想小孩和动物有个互动,可以坐在它身上,那个鹿角可以让她好好地坐,就像坐在一辆小汽车或者别的什么交通工具上;第三,鹿会给人一种森林之王的感觉,无形中会觉得是一种很自然的象征,是人和自然的一种互动;最后,也因为鹿有种王者风范,会感觉到一种父爱的安全感。当你躺在它怀里就会特别柔软又很有力量的那种感受。麋鹿在冬天里呼着气回头看你的瞬间,非常柔软并且很有力量。”

第16届柏林国际儿童图书节期间,德国媒体的报道中称郭婧的绘本作品 《独生小孩》 为“陈志勇遇到宫崎骏”。陈志勇是澳大利亚华裔画家,他最著名的是一本以华裔移民为主题的无字书 《抵岸》,是他看到在澳洲的中国菜农种菜的经历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作品。和郭婧的 《独生小孩》 一样,不着一字用绘画表现自己内心细腻柔软的感受。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大师,郭婧解释,之所以提到宫崎骏,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动画作品《龙猫》。《龙猫》描写的是日本在经济高度发展前存在的美丽的自然,那个只有孩子才能看见的不可思议的世界。

谈到绘画风格和理念,郭婧称自己受陈志勇的影响最大:“他的作品《失物招领》和《抵达者》帮我打开了很多门。每次翻他的书都会有一种惊喜,作品从表现手法上就很特别,给人震撼,看他的书都能感受到他从内心来创作这些东西。这是非常感人的,你能通过他的作品去找到你自己。这种方式实在是太棒了,融合了文学艺术和绘画。”此外,台湾画家几米的绘画风格也对郭婧有一些影响,他的绘画作品也都充满了温暖。

绘本被称为儿童“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但同时每部绘本都有自己的特定受众群。《独生小孩》的受众群设定有些“不拘一格”,在书的封面上写着“面向0-99岁小孩”。在郭婧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她就觉得应该是面向所有年龄层的人。

谁都抱过“仙人掌”

1983年出生的郭婧觉得自己在找寻梦想的道路上并不是幸运的,她说自己到30岁才想清楚自己 想要的是什么。

2012年年底,当《独生小孩》这个故事的框架在脑海里不断浮现时,郭婧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坚定,她迫不及待想把故事画下来,便从新加坡辞职回到太原家中,一心扑到了《独生小孩》的创作中。

记者问“在这个过程中,你想过放弃吗?”她十分坚定地回答:“一旦我自己开始了就不会选择放弃。小时候学电子琴、书法因为自己不喜欢就放弃了,所以无形中意识到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选择放弃,再艰辛都要把它画下去。”

郭婧坦言自己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有一个被生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折磨过程,但是她心底坚信生活中的磨难越多,心里想要的那个东西就会越坚定。她说:“有些人会比较幸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能去奋斗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对于我来说,会有一些周折,当时我大学毕业,我最想做的还是画画,做一个专业的艺术家,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种目标太遥远了。上完大学家里像被掏空,没有钱让我在外面租房子专门画画,所以我就不得不去自己养活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工作的时候也在不停地画东西,没有间断过,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自己不停地寻找,直到最后找到一个契机。”

在郭婧看来,这种契机也包括自己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样创作《独生小孩》这个作品,如果倒退五六年让她去做就会是一个不同的感受,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就不一样。她认为是生活中很多东西汇聚到一个点上,就会自然而然迸发出来。

在郭婧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了她很多日常生活的创作。如《曾经坐在我身边的小苏菲》《画了一个不像故事的故事》《速写同事:幽默的东东》《喝咖啡的静静》等等。她把遇到的人、喜欢的故事都画了出来。“自己觉得喜欢、好玩就画下来,有的时候画朋友画自己。速写一方面是好玩,另一方面是让自己保持一个练习的状态。用绘画的方式把生活记录下来还是挺有意思的。”郭婧说。

记者了解到,郭婧还在创作“大嘴女孩”油画、丙烯系列作品。这个系列作品每张和每张之间没有情节联系,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这是她从在新加坡工作就开始创作的卡通系列作品,现在已经做了十几张了,还在陆续创作中。郭婧向记者解释:“咧着大嘴笑的女孩,身上插满了剑,但是还是充满微笑。她跟我比较像,笑起来嘴巴大大的。但是有种嘲讽的心态吧,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你没有办法去控制,包括外界对于你的影响。除了孤独之外,你可能感到会受伤,大嘴系列可能是一种宣泄的方式。”

她给记者看了其中一幅作品:一个咧着嘴笑的小女孩抱着一个仙人掌,抱得很紧。郭婧告诉记者,这幅作品反映了情侣、爱人、夫妻之间的一种状态,有的时候互相伤害,但又离不开彼此。

不论是绘本作品,还是日常生活的速写,郭婧都觉得这些东西都是生活潜移默化后的产物:“创作《独生小孩》也是,很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了以后,你就想下定决心做这个。慢慢地故事在脑海里构建出来,再把它画下来。”

对于自己第一本绘本取得的“成功”,郭婧心底很淡然:“现在回过头来看,在找到自己想要什么之前,人都会有一个挣扎的过程,而享受这个挣扎痛苦的过程,对自己就是一个财富。你如果真正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是不会放弃的。如果放弃了,可能就是你没那么喜欢。当你真正爱一个东西,它已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了,所以不要太着急,自己慢慢去等待机会,同时也要坚持创作,契机一定会来的。”

“我的书要让人温暖”

在郭婧的 《独生小孩》中,太原熟悉的历史民居、老街景和25路公交车、太原钢铁厂等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场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她这样看待这些绘本中的故事场景:“我觉得人是一个复杂又敏感的个体,周围东西在你身上有一些体现。哪怕你在天空中看了一朵云,它都会对你有影响。太原最著名的是太钢:太原钢铁厂。因为80后是跟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所以它会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我把钢铁厂作为一个标志放在里面。25路公交车会比较怀旧,我在异国他乡偶尔看到25这个数字就会想到25路公交车,想到家乡。”

《独生小孩》出版后引发了社会上的很多共鸣,郭婧认为这种共鸣是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成长记忆,更是一个大时代环境下独生小孩群体生存状态的反映。她说:“一个作品出来,标志着这个时代的特性。不是人造就作品,是整个时代造就了这个作品,所以每个作品能感受到它的大的社会氛围。”

郭婧所说的社会氛围,指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群体,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她这样看待和自己同时代的80后独生小孩群体:“我觉得我们这个群体是第一代有自由去选择自己人生的一代,不像60后或者70后,国家包分配。我从另一个角度看80后,虽然离开了这个体制的包办,但同时又获得了自由,自己可以选择很多事情。无形之中,80后身体内在会有一种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体。”

 

对于《独生小孩》书名的选择,郭婧坦言自己也犹豫了很久,但是最后还是选择这个能够反映一代人的标题,因为她觉得相比这个标题,其他的标题显得太单薄。

书的结尾,有这样一个场景:麋鹿离开了,但是麋鹿还是在小女孩的背后一直隐隐约约地看着她。有读者说,《独生小孩》虽然表现了一代人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孤单,但是整本书读下来孤单感却消失得荡然无存,反而像是重新找到了温暖。

“我们这一代人经常有的感受是孤单,确实也是这样,很多事情发生,你必须要一个人去面对,内心要变得很强大,变得更强大以后也得到了一种格外的力量。我还是希望能积极地去影响读者,绘本中的麋鹿就像是守候在我们身边的亲人或者爱人一样,他们都会无时无刻地去关怀我们。用爱去支撑彼此,有时候我们身边没有人相伴,但是内心确实是温暖的。”郭婧对记者说。

对于未来,郭婧能想到的是在绘画的世界里和自己对话:“绘本和油画是两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两个会轮着创作。绘本是一个比较宏达的过程,从刚开始到结束比较漫长,所以在中间的过程,我会画一些油画啊速写啊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她还想着能慢慢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开画展,和喜欢的绘画大师陈志勇、奈良美智一起交谈,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文中插图均选自绘本《独生小孩》)

小孩到底适不适合喝饮料 最好的饮料是什么
试驾广汽丰田全新致炫:给你一个选择两厢小车的理由
国有四大行上半年过半新增贷款放给个人买房
上海的小情调就在这里了,侬想来个约会伐?
有一种上海美食叫做别人高校的食堂 侬吃过伐
境内外最适合两个人旅行的20个目的地
交大的“神秘组织”,为工科生打开一个新世界
忆钱永健:一个耕耘在科学最前沿的朴素之人
【每周一书】《凯恩斯传:一个利他主义者的七面人生》
一个男人成不成熟 就看这25件东西他会不会扔
G20完美闭幕,除了会议成果还有一项销量悄悄过亿了
未经你同意不能给你打推销电话 个人信息泄露可以获赔……这些都要变成现实?
新技能get√ 一图看懂如何保护个人网络隐私
妙笔丹青 艺韵未央:叶圣琴个人画展在沪举行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韩正强调要传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著名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被搬上舞台
面临“小升初”,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让女儿读对口的普通公办中学—— “行胜于言,示范作用大于天”
烈士名誉不容抹黑——聚焦邱少云烈士之弟诉孙杰、加多宝公司纠纷案一审宣判
触摸孙中山的个人情感世界
【阅读西方】《另一个爱人》
迎战加拿大第一夫人 凯特王妃连换4套衣服还带了一个造型团队
上海人务必提前知道,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上海记忆 那些陪我们长大的早饭摊头
城市为何容不下一个葱油饼摊
那些陪上海囡囡长大的小吃摊头 你还有几家么去过
西媒撰文“中国为何是足球故乡”,称高俅是“第一个梅西”
税务大厅"进驻"支付宝城市服务 沪个人办税进入"手机时代"
中国取得的是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成就
国庆前五日上海天气多云为主 6日前后有一次降水
那些陪上海囡囡长大的小吃摊头 你还有几家么去过
看似“单纯有趣”的小语种专业,真相却是?
“有一种英雄主义,人们无法拒绝”
上海橄榄型收入结构初显,逾六成居民个人年收入增长
个人信息明码标价贩卖!你的隐私值这个价钱
魔都最适合拍照的餐厅 妻子小孩一定喜欢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