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6-10-11信息快讯网

 

昨天,故宫博物院在太和殿举行消防演习。周高亮摄

■本报驻京记者 李扬

10日上午10时,太和殿,这座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突然冒起了白烟,“游客”们从丹陛两侧的楼梯鱼贯而下,广场上传来“故宫博物院太和殿起火”的通知声,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奋力扑救“火灾”,数百人投入到紧张的急救工作中。不到1小时,所有险情得到控制……原来,这是故宫博物院在建院91周年的院庆日举行的建院以来最大规模消防实战演习。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以紧张的大规模消防实战演习为故宫“庆生”,是为了奠定消防安全的坚实基础,“以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约500人参与“灭火”,确保古建筑安全

太和殿作为紫禁城中最大的殿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历史上太和殿共发生2起雷击起火事件,其中1421年发生雷击火灾,太和殿全部焚毁,1440年重新修建;1557年再次因雷击发生火灾,1562年重建。

因此,这次演习是假定太和殿遭到雷击,闷顶内发生“火灾”。演习中,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发现有人员被困,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迅速通知消防处值班员,值班员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并组织现场“游客”进行疏散。接到报警后,故宫博物院微型消防站人员、应急小分队和三支志愿消防队迅速集结赶往火灾发生地点,按照应急预案,扑救初期火灾。之后,公安消防官兵、驻院武警中队和派出所人员对太和殿区域设置警戒线,奋力扑救火灾,并对抢救出的文物实行严密保护;120医务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送往医院。演习过程持续近1小时。

参加消防演习的有故宫博物院、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天安门消防监督处、武警北京总队二师第十支队七中队、故宫派出所等5家单位,共计约500人。

“一定要万无一失,不然‘一失’就会‘万无’。”单霁翔说,“故宫的古代建筑形式绝大部分为木质结构,防火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严峻性,消防安全压力巨大。”2013年起,全院实现禁烟、禁止观众带火种入院。此外,故宫全面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分级负责,责任捆绑,逐级开展责任考评。目前,故宫定期举办消防演习,做到“灭早、灭小、灭初起”,有效提升防火能力,确保古建筑安全。

拆除彩钢房,还原故宫古建筑风貌

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约600年间,共发生火灾近100起,因此,故宫将防火工作视为保证安全的第一要务。

在上午的消防演习之前,故宫还对位于乾清门区域、宁寿门区域,以及南三所区域的彩钢房进行了拆除。其中,乾清门和宁寿门两侧的彩钢房与古建筑连接较为紧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此次拆除清理完成之后,将恢复该区域古建筑的原有风貌,还原历史信息,为实现进一步扩大开放面积打好基础,进而全面提升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谐性。南三所彩钢房原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临时办公用房,彩钢房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拆除后将恢复南三所区域古建筑原貌、提升院容环境,减小办公占地面积,为即将开展的南三所古建筑群修缮创造条件。

据介绍,此前为了缓解办公用房、接待用房、科研用房、文物库房、食堂等房屋使用的紧张情况,故宫曾先后修建了59栋彩钢房,以及一些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临时建筑,有的搭建在古建筑附近或紧贴古建筑,安全通道狭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更为严重的是,彩钢板中含有聚苯材质,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特大火灾事故。

单霁翔透露,故宫自2012年开始拆除彩钢房和临时建筑,截至目前,彩钢房已由过去的59处 (3600平方米),减到4处 (560平方米),明年年初,彩钢房在故宫博物院有望成为历史,紫禁城内只有古代建筑和部分经过文物部门批准恢复的传统建筑,观众将看不到任何影响古建筑群风貌和安全的现代临时建筑。

(本报北京10月10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