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生活感受努力探索创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李莉(越剧《燃灯者》编剧)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至今已经两周年。两年来,全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景象有目共睹。作为身在其中的从业者,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任重道远。尤其在当今社会前行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文化的坚守传承、艺术的光大创新,已成为我们重要的时代课题。
这两年来,带着上述课题在生活中提炼,在提炼中探索,在探索中创作。继《挑山女人》之后,我先后为上海和各地的院团创作了6部现代戏和历史剧:有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的《浴火黎明》《党的女儿》《八女投江》,有反映革命根据地人民献身精神的《太行娘亲》,有现代视角对历史题材重新审视的《吕后母子》,还有以当代优秀法官邹碧华为原型的《燃灯者》等,对如何在现代戏中讲好中国故事的体会尤深。
作为戏曲编剧,在为戏曲事业发展感到欣慰鼓舞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社会急遽变迁中民族文化所面临的深层危机;也不得不冷静思考,面对严峻的市场冲击和日渐萎缩的观众群体,在坚守艺术传承的基础之上,如何以新视角、新人物、新的舞台呈现,来观照现实并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记得在创作现代戏之初,有些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我们不想看那些不要命的英雄,他们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我们想看的是他们如何从普通人成为英雄的真实心路历程。因为我们都是爱惜生命的普通人!”
回顾我们的一些新创现代戏,往往因为存在着讲述故事常态化、人物描述单一化、舞台呈现繁复化、主旨理念口号化等问题而难以感动现代观众。尤其是当代都市中的大多数年轻人,他们的文化教养与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看世界并不单纯。就欣赏古典戏剧而言,他们希望高雅纯净,美轮美奂;就审视现代戏剧来说,他们希望看到能够接通现实体验的故事,看到具有复杂性格并对当今生活有所启迪的人物。在好看好听的基础上,还能带给他们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这无疑对我们的新创剧目,尤其是现代戏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编剧,在沉入生活中提炼生活,在平常事件中寻求突破,在深入思考中静心创作,也无疑成了现代戏创作前行的关键。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与感受,在写《浴火黎明》 《党的女儿》 等先烈题材中,注重故事好看,深入人物性格,明快叙事节奏,接通现代审美心理,成为我创作探索的突破重点。有观众在跟帖中写道:“虽是主旋律题材,但是避免了过去此类作品努力造神的基调,而是真正做到了写人。”当国家京剧院的青年演员们,在 《党的女儿》 每一次的排练中热泪盈眶,当有的年轻记者评说这是一部同类题材中改编的最好看的戏时,我都会勉励自己:踏实前行,努力让现代人爱上现代戏!
现代戏中的当代戏是难度更高的创作,但又是文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时代命题。缺少思想的艺术很难有震撼力,缺少艺术的思想也很难有感染力。《燃灯者》 写的是当代优秀法官邹碧华,编剧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有关法官、司法等专业方面的认知几乎是空白。于是,我在补习几十万字专业资料的同时,走访了上海高院,深入邹碧华工作过的长宁区法院,采访了邹碧华的战友与亲人等,这一切为我们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经过再三提炼,我们选择了百姓最关注、最想了解的“上访事件”“关爱病孩”“夫妻情深”和“司法改革”4个故事,从各个侧面汇聚人物的精气神,使邹碧华的形象立体生动起来。当首演结束,邹碧华的母亲上台拥抱着主演声泪俱下地喊儿子时;当邹碧华的生前战友们,连着来看几遍演出,每一次都红了眼眶时;我们深感艺术力量的伟大和创作者付诸努力的理所应当。
连着几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也更加证明了:故事好看,人物鲜活,唱腔好听,舞台精美,是能够点击到现代人的热血与激情的。尤其是现代戏中的主旋律作品,更应该是蕴含着影响力的艺术品。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话、自看自赏的,特别是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飞速发展,艺术的传播、欣赏、接受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既要在坚守传统中敢于创新,又要适应现代科技的新发展,进一步激活民族文化艺术的生命力,是我们创作者必须坚持扎根生活、坚持不断学习、坚持探索突破的新课题。唯如此,方能在当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开创我国戏剧事业新生面”的前行路上,摘取优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