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家献策“一带一路”

2016-11-09信息快讯网

本报北京11月8日专电 (驻京记者郭超豪)2016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昨今两天在北京召开,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位顶尖科学家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北京宣言》。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科技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能够很好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学组织、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共同努力,从科学和技术角度来解决沿线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卡·拉马克里希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沿线的地理和文化组成蕴含了丰富的多样性,在能源利用、生物研究、农业等诸多领域都具有科研需求,各国的科研合作也将为应对挑战提供帮助。他认为,中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说:“俄罗斯和中国在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方在航空航天、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合作开展了大量工作。这种合作关系应不断发展,而且不断突破更高的层次。”

据悉,《北京宣言》包括“加强科技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科技合作长效机制”“针对关键科学挑战,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三部分内容,提出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合作领域,应特别注重发挥青年科学家的作用以及增加女性科学家的参与。

宣言中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科研机构愿意共同致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打造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一带一路”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合作研究与创新,促进信息共享与合作共赢,联合开展战略咨询,促进彼此间的政策沟通,提升科教能力建设。同时,与会科学家同意“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下一届会议将于2018年举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