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各种艺术样式呈现“长征”与“一带一路”主题
■本报记者 徐璐明
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2日至11月15日举行。本届艺术节继续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坚持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为本土本地优秀艺术人才搭建孵化平台。据悉,本届艺术节参演节(剧)目共50台,其中境外节目28台,境内节目22台。参演剧目中原创新作达到25台,占总数的一半。本届艺术节文化惠民力度继续加大,“艺术天空”将举行42台88场演出,“艺术教育”将举办活动近60场。
多层次立体化服务国家战略
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本届艺术节特别推出大型话剧交响剧诗《吁地》,以长征故事为题材,运用戏剧和交响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讴歌长征魂,展现长征路上艰苦奋斗、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英雄群像。
昆曲《飞夺泸定桥》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保留剧目。早在上世纪60年代,北昆的前辈艺术家们就曾经创排昆曲武戏《飞夺泸定桥》。作为这部北昆“传家戏”的第四度亮相,北昆的演职人员将以红军长征精神引领新版创排,以青春力量致敬英勇先烈的艰苦付出。而上海歌剧院则将献演红色经典《长征组歌》、上海民族乐团将献演《长征路上民歌行》。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本届艺术节将在各板块的内容中多层次、立体化地呈现“一带一路”的内容策划。演展板块集合了来自俄罗斯、匈牙利、捷克、以色列、卡塔尔、埃及等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展现“一带一路”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除此之外,今年将举办匈牙利文化周与福建文化周,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魅力。匈牙利文化周中,将展示布达佩斯艺术宫的“巴托克之夜”音乐会、罗比·拉卡托斯小提琴音乐会等特色鲜明的精彩节目。福建省有着诸多“非遗”珍贵资源,福建文化周将在本届艺术节上演舞剧《丝海梦寻》、木偶戏《赵氏孤儿》、闽剧《双蝶扇》、南音《凤求凰》等作品。
中国原创与名家名团相映成辉
作为孵化原创内容的平台,本届艺术节不断激励创新,从多个方面完善机制,加大发现新作、扶持新人、推出新作的力度。
今年的开幕作品是由上海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海上生民乐》。这部作品是上海民族乐团落实“一团一策”改革,最新推出的原创作品。艺术节首次使用民乐作品为开幕剧目,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用中国音乐母语来讲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同时,艺术节扶新人、推新作。今年是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5周岁。5年来,“扶青计划”共委约了59位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青年艺术家,制作出50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成为原创作品和青年艺术人才的孵化器、向国际舞台输送中国优秀作品和人才的集结地。
除了原创作品,本届艺术节名家集聚,佳作荟萃。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将率领马林斯基剧院近400名艺术家来沪,上演“辉煌俄罗斯”马林斯基艺术节,在一周内呈现5台7场演出。莫斯科新歌剧院呈现的民族乐派歌剧 《伊戈尔王》、捷克爱乐乐团成立120周年音乐会、小提琴演奏大师安妮索菲·穆特独奏音乐会等世界级名家名团也将轮番献演。舞蹈阵容强大是本届艺术节一大看点,蒙特卡洛芭蕾舞团演绎经典芭蕾作品 《仲夏夜之梦》、美国保罗·泰勒舞蹈团将演绎现代舞大师保罗·泰勒不同时期的经典现代舞作品、上海女儿谭元元与世界名团首席带来 《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 舞蹈专场。戏剧方面则有田沁鑫执导的国家话剧院作品 《北京法源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精心制作的话剧 《杏花雨》,李六乙导演、濮存昕主演的契诃夫经典作品话剧 《樱桃园》 等。
“文化惠民”溢出与创新融合
作为艺术节中重要的“文化惠民”内容,“艺术天空”与“艺术教育”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升级,吸引更多市民走进艺术节、参与艺术节。今年,参与艺术节演展主板的节目和艺术家中,有近六成将出现在“艺术天空”的舞台上,持续不断地放大艺术节“溢出”效应。
“艺术天空”紧密贴合各区文化发展需求与特点,向全市范围输送高品质艺术节目,形成“一区一亮点”。如与普陀、徐汇合作,以推动文化进商圈为特色;与浦东新区合作,以丰富白领楼宇文化为亮点;与黄浦、长宁,以及合并后的新静安联动,定制音乐、舞蹈、舞台剧等方向的演出方案。
“艺术教育”则注重将社会主义美育与青年德育相结合,将艺术教育与提升艺术素养相结合。今年的“艺术教育”将聘请20余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评论家、编创人员担任“艺术导师”,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执行。
“艺术进校园”板块将艺术节的主板演出中的19场演出送入各高校。此外,今年艺术教育还将设置艺术教育论坛、工作坊、大师班等环节,让艺术专业师生、业余爱好者有机会与艺术大师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