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牌旅游小吃200强 上海这几家上榜了
据乐游上海,在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评比中,全国共推荐了300余个名吃名菜参与本次评选。历经三次综合评审、社会公示、严格的审批程序后,200个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摘得“金牌”。其中,上海有九个小吃当选,来看看你都吃过吗?
功德林素菜包
上海功德林是一家老字号,源自1922年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生日这天开设的功德林蔬食处,店名取吃素可以“积功德成林,普及大地”之意。由于吸收了各地帮别的精华,功德林形成自己独特的素菜特色风味,擅长用烧荤菜的方法制作素菜,色、香、味、形俱全。
功德林素菜包是以香菇、豆制品等素蔬为原料,用植物油制成馅料,采用发酵面皮包制而成,故名"素菜包"。此包首创于上海功德林菜馆,如今已成为上海素菜馆和中式点心店闻名的名吃。
小杨生煎
1994年,创始人杨利朋在吴江路上开一家生煎馆——小杨生煎,因口碑传播迅速走红。作为上海一家特色生煎店,已发展有数家连锁店。小杨生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大,皮像是烤出来的一样,酥酥脆脆,再配上微微发甜的肉馅,可以做一顿不错的点心来享用。但是因为不具备传统上海生煎的个头适度,汤汁适中,肉馅紧实鲜美,外皮松软富有弹性,底部酥脆的特色.被部分坚持追求上海传统生煎味道的食客讥讽。上菜的速度很快,所以不会等很久,很多来沪的游客会慕名前去品尝。(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
沈大成糕团系列
沈大成起家时创始人沈阿金为集点心与风味小吃之大成,故取店名为沈大成,由于沈大成注重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发扬传统,立意创新,因而一举成名,因此沈大成的寿桃、寿糕、桂花条头糕、双酿团,青团等品种享有盛名,还有蟹粉小笼、馄饨、各式二面黄及宴席点心,均各个独特,口碑甚佳,因而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享誉海内外。条头糕是上海人最常吃的糕团,里面的豆沙很多,十分细腻,而且够干燥,有着豆沙的香气。糯米糯糯的,甜甜的。
老城隍庙鲜肉锅贴
锅贴恐怕算是生煎的叔表兄弟,虽然形状完全不同,但制作工艺却差不多。如果说生煎是油炸肉馒头,那么锅贴就是饺子的油炸版。上海的小吃可谓是非常丰盛,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城隍庙,进去之后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占了这样的地利,老城隍庙鲜肉锅贴当仁不让受到外地游客喜欢。
南翔鲜肉小笼
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南翔小笼的馅心是夹心腿肉作成肉酱,仅撒少许姜末和肉皮冻、盐、酱油、糖和水调制而成;皮是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作而成的。南翔小笼皮薄馅多,如果一口咬下去,要么烫得直吐舌头,要么因大咬一口而汤汁尽失。正确的吃法是,先小咬一口,咬出个小洞,就着吸吮,把汤汁美美地吸咂品味了,再吃包子的皮和馅儿。
王家沙鲜肉月饼
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王家沙点心店经营的点心闻名上海。每逢中秋,王家沙总店门前的排队长龙可不是闹着玩的。和很多老字号相比,王家沙一直带着些许创新精神。王家沙的招牌月饼是鲜肉月饼,朴实的酥皮里包裹着新鲜猪肉,咬一口便有温热的汤汁溢出,热腾腾的美味无比!还有很多人慕名排队购买榨菜鲜肉月饼。淡淡咸味的榨菜在鲜肉月饼里不仅提鲜,而且还解腻,吃口不会那么油。个头大馅料饱满,别有一番风味。
小绍兴白斩鸡
小绍兴的白斩鸡是众多外地游客来上海吃过后念念不忘的美味。经过六十多年的创业历史,小绍兴已经从当年一个小小的鸡粥摊子发展成为了饮食集团。小绍兴用上海浦东地区三黄鸡入汤锅煮制而成,哪三黄?嘴黄、爪黄、毛黄。成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百吃不厌。
吴苑饼家蟹壳黄
上海传统小吃蟹壳黄,长相小巧,黄又亮的酥皮顶上滚了一层密密的白芝麻,形似蟹壳,所以被称作“蟹壳黄”。最出名的蟹壳黄就属吴苑饼家,海派的作法,馅料有甜有咸。甜口的是用黑洋酥做馅,咸口的品种倒是很多,葱油、鲜肉、萝卜丝,其中葱油的人气指数最高。蟹壳黄虽然长得很结实,一口咬下去就全副瓦解,壳儿都是掉进嘴里的。掌心大小却有层层叠叠的酥皮,虽说饼皮和馅儿里都加入了大量的猪油,但吃起来一点儿也不腻口,芝麻的香在咀嚼的时候从牙缝里跑出来,咽下去后,一点点咸伏在舌根上。可不能着急忙慌边说边吃,很容易被酥皮碎屑呛到嗓子眼儿。
上海阿娘黄鱼面
阿娘黄鱼面,只开午市和晚市,营业时间是中午十一点至晚间八点。但是十点刚过,就会有食客前来点餐。相传招牌黄鱼面是早上3点钟弄汤料,5点钟去水产市场买野生黄鱼调制的,搭配咸菜和辣酱,最受食客喜爱。现阶段店里的黄鱼面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黄鱼面,也就是红汤黄鱼面,价格为25元一碗;还有一种是黄鱼煨面,由于汤底是用鱼骨熬制,需要一天一夜,价格在45元,但也只有下午三点半以后才有,午市只有黄鱼面供应。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