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说晚安:与孩子共享奇迹般的睡前故事时光
书名:用故事说晚安:与孩子共享奇迹般的睡前故事时光
作者:[美]约翰·奥利弗(John Olive)著,华春沁译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掌握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方法。
“讲故事”看似人人都会,但事实上,作为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包含许多重要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为家长阐明了睡前故事在家庭中的独特价值,按故事类型的不同,分别对如何给孩子讲各种睡前故事作了具体的指导,并为家长总结了“以点带面法”“角色设定法”和“1-2-3步创编故事法”三种展开故事的方法。书中的“故事资源库”还为家长提供丰富的睡前故事素材。
学会这些方法,家长可以激发孩子对故事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变得更加专注、更具有想象力,改善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
约翰·奥利弗(John Olive)是一个多产的获奖剧作家。他的戏剧包括《明尼苏达月亮》《站在我的膝盖,杀手》《草原之声》等。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他为孩子写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戏剧,包括《杯酒人生故事》《路边学校》《魔术自行车》《简森和金羊毛》《老王塞尔凯特和失落的石头》等,这些戏剧在美国多个儿童剧场多次上演。
译者简介:
华春沁,女,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幼儿教育从业者。曾主持旨在推动社区亲子阅读的教育服务项目,并为外研社“滴嗒阅读”录制过数百个在线儿童音频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高宽系列丛书《我比你大我五岁: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第3版)》主要译者。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幽幽夜光
一、瞬间变美妙的睡前时光
常见场景之一
现在已经是过了睡觉时间30分钟了,你那宝贝女儿兼全家人的掌上明珠——让我们先暂时叫她“娜塔莉”好了——正挑战着你的底线,和你斗智斗勇地大叫道:“我一点儿也不困!天都还没黑,我都能听见小朋友在外面玩儿的声音! 不公平不公平不公平!”
于是,你耐着性子和她讲道理:“亲爱的娜塔莉,你半小时前就该上床睡觉啦。”可她正大义凛然地面向着你,摆出一副她独有的“来啊,你强迫我啊”的笑脸,回应道:“老爸,我才不去睡觉呢!门儿都没有!”于是,你只好在心里暗暗叫苦:“又来了!”
哈,别沮丧,这一次,你手里有一张王牌可亮呢!你用你特有的温和却坚定的口吻对她说:“娜塔莉,如果你做个乖宝宝,去把睡衣换了,把牙给刷了,然后乖乖上床盖好
被子,我就给你讲个晚安故事!”
“好的!”
她旋即换好睡衣,刷完牙,一个健步跳上床,钻进了被窝。
你推开门,走进娜塔莉的房间,发现她人已在床上,屋里的灯却仍开着。这是那种最糟糕的吊顶灯,晃眼不说,还俗不可耐。整个房间感觉就像一个明晃晃的舞台。
你顺手关上灯。
嘭!房间一下子暗了下来,整个感觉都变了。那些之前所熟悉的毫无新意的周遭万物瞬间充满了无限惊奇与未知想象。暗夜里,圆月当空,清辉四溢,光与影交织在一起投射四壁。墙外,汽车疾驰而过,车灯照射出的光不时闪过,产生了奇形怪状、隐隐浮动的光块。而这一切,竟然不让人觉得可怖,一点儿也不。
为什么?
因为有你在。是的,这个房间充满了无限可能,但绝不会有令人尖声大叫的魔鬼或怪兽。你的陪伴就是定心丸。
好了,你找到一个位置坐下来。可能你会选择靠床的地上,或拉近一把椅子坐下。
又或者,你钻进了女儿的被窝——坐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俩都感到舒服。
“爸爸,快给我讲个故事!”
“嘘——”你轻声作嘘,营造气氛。好极了,故事时间到了!
这时,你可能感到有点儿紧张。换谁不会呢?你脑海中有个简单的故事——可能来源于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或看过的一部电影,又或者你恰好读过了我写的这本书(那么恭喜你!)还从中找到了一个你想试着讲讲的故事。但你肯定没法背出整个故事,你马上要讲的故事会有一大半需要现场发挥。
你甚至可能对即将要讲的故事还毫无头绪。怎么办?
娜塔莉渐渐失去了耐心。她开始在床上翻来滚去,这儿翻翻毛毯,那儿动动毛绒玩具。
别着急。你和娜塔莉有过在黑夜里讲故事的经历(这也是为何她会突然一下子变得积极配合的原因——她爱极了那些晚安故事)。你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对你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你相信一旦你让自己全身心融入暗夜的房间里,紧挨你的宝贝,故事就会在你头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
就这么简单!
简单吗? 真有那么简单?
好吧,我没法儿百分之百保证一切都会如你所愿进行得那么顺利。我没法儿保证如果失利我能连本带利补偿你购买本书的损失,但我和你打赌——只要稍加一点点的练习和很多很多的爱,假以时日,你就会成为一个晚安故事大王。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一个晚安故事大王。
常见场景之二
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第一次给我的儿子迈克尔在黑夜里讲故事的情景。
那是一个闷热的晚上,我所在的明尼苏达州热浪袭人。在我们搬到现在住的有着中央空调的房子前,我们一度住在一间没有空调的公寓里。当时年仅两岁半的迈克尔因为这鬼天气遭尽了罪,他不停地在床上翻来滚去,身上流汗不止,口中抱怨不断。那时我正站在门口,一面听着旋转的风扇呼呼作响,一面听着不满的儿子怨声载道,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儿,我走进房内,在他的小床边跪坐下来,没想太多地开始讲起了故事:
“小迈克尔,在这样一个酷热的夜晚……”
听到我的声音,迈克尔突然跳了起来。风扇的响声显然掩盖了我的脚步声,他才发觉我在他身旁。
我继续说道:“……我们需要一个鬼故事让我们的汗毛竖起来。”
故事发生在城市边缘的一处现代住宅开发区。你知道的,就是那种到处都是便宜的房子,周围没有任何树的地方。那里的公园没有人去。在开发区的尽头有一片玉米地。在玉米地的尽头,有一个山谷,里头种满了树,还有一栋破破烂烂的房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查克……对,就叫查克! 一个叫查克的家伙。
有一天,查克离开了他装着空调的房子,穿过玉米地向远处走去。
于是,他安静下来,认真听我讲起了故事。那一天的场景我终生难忘:迈克尔肚皮朝下趴在小床上,穿着纸尿裤的小屁股高高翘起,抬起的眼里满满都是对未知的好奇。
后来,这个故事就逐渐衍变成了现在的《非常非常伤心的鬼拉尔夫》。我清了清嗓子,结结巴巴开了口,中间不得不多次停顿,对信手而编的故事,我其实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不知该如何往下编。当时存在我脑海里唯一明确的想法就是:我要讲一个鬼故事。除此之外,我只能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当时我这样告诉自己:我面前的这个小家伙不过才两岁半,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没有一只草蜢长,根本不可能记得我给他讲过什么故事。可第二天早晨,当我为迈克尔准备营养的谷物早餐时,我随口问他是否还记得昨天晚上给他讲的故事。
“拉尔夫,那只鬼!”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眼睛里光灿灿的。
就这样,在迈克尔的带领下,我一步步地成了一个晚安故事大王,而晚安故事也成为时至今日我坚信不疑的一种独特(且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创编了无数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故事被收录在了这本书里),我也开始主办以“给我讲个晚安故事吧”为主题的研讨会。我变成了晚安故事,晚安故事变成了我。
其实,晚安故事也存在于你身上。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有一天,你也一定能成为一个故事大王。
请继续往下读吧!
二、一剂灵丹:为何要讲晚安故事?
我们为什么要变成讲晚安故事的专家? 我们不是生活在科技发达的21 世纪吗?难道世界上就没有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法吗?颠覆一切的数字革命不是让讲故事这件事听起来相当老土吗?很快,电脑芯片就会变得像原子颗粒一样小,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讲故事这种被原始人发明的老掉牙的东西呢?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是的,讲故事这个行为可以被追溯到几千年前,但这个传统却始终散发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魅力。当你走入一个暗黑的房间,躺在你的孩子身边为他讲故事时,你就会感受到这股魅力的所在。你的声音会随着这股魅力而发光,而所有那些代表现代文明的噪声——汽车、卡车、摩托车、电子设备以及最显著的人造灯——都将统统消失。你和你的孩子似乎回归到了原始丛林安营扎寨,源自故事中的原始力量此刻将击败令人恐惧的黑暗,你面前那年轻的小听众会在族群和家庭的温暖中倍感踏实。
想想看,在生活中的其他时刻你能为孩子做到这些吗?且放下压力重重的工作,暂时遗忘负荷累累的学校课业、排练与补习,赶走瞌睡虫的打扰,告诉自己和孩子:“我们也不过是血肉之躯的人而已。今晚,就让我们来庆祝一下吧!放慢脚步,深呼吸,放轻松。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件自我们远古祖先就一直在做的事——听故事。”
啊哈,这就对了!
成为一个故事大王
一旦你开始在头脑中构思一个晚安故事的时候,就可能——甚至是极有可能——喻示着有朝一日,你将成为一个故事大王。
我似乎隐隐听到你在说:“不不不,我可不行,我不会讲故事。我只会看电影、看电视、打电子游戏和玩儿电脑。我可一点儿也不会模仿或表演。而且,在人群面前说话我都会紧张得腿打哆嗦,我怎么可能让我那鬼灵精怪的小家伙相信我会讲故事呢?”
好吧,让我尽可能礼貌地这样回答你:“你大错特错! 事实上,你生来就会讲故事,它根植于你的基因里。”
因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在不断地生成故事。当你说话的时候,你其实是在讲故事。“我很好”——这句话就是个故事。诚然,它听起来实在乏善可陈,但你可以换种方式这样说:“我好极了!我刚发现了给我家孩子讲晚安故事的乐趣,而这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又比如,与其平淡无奇地说“回头见”,你不如这样说:“我的生命之舟今天将先载我去办公室上班,然后再去和朋友会合吃晚饭。除非日月无光,山河陨灭,否则——
我们睡前不见不散!”
这些都是故事。你可能并未察觉,但事实上,你早已经是一个故事大王了。
请记住:你不是为了引来罗杰 埃伯特或戈尔维达尔等人尖锐的评论而讲故事的。在你面前的是你的孩子,他(她)全然地、毫无保留地爱你、相信你。你对他(她)的了解超过你对世界上任何其他人的了解。这种情感上的熟悉度与亲密性不仅丰富了故事本身,也让你更容易把它讲出来。
你可以做到的,一定可以。
进入创意的“心流”状态
许多艺术家曾描述过他们工作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与自己潜意识中的创意能力的联结得到了增强。一些人将其称之为一个醒着的梦或一种创意的催眠。
梦境激荡。
对我而言,最好的类比是运动:你进入到了一种心流状态。时间变得很慢,你感到灵感迸发,创意无限。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你变得更聪明了。创意想法层出不穷,人物对话活力十足,字里行间充满力量。
我打包票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可能是在工作中,也可能是你沉醉于某一个兴趣当中的时候。拿我自己来说,我喜欢在家里做饭,我有过这样的时候:当我需要准备三四道菜时,我深信这些菜的味道一定很美味,而且它们会被同时准备好。此时我就进入了心流状态,一种平和安宁、活力四射而又全神贯注的循环往复的状态。
而这种状态也可能在你给孩子讲晚安故事的时候美妙地发生。你的爱将产生一束心流,它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度与广度。这束心流会使得暗夜里的故事熠熠生辉。你和你的小听众们都会因此进入到一个举世无双的时空。故事会带来无上的乐趣,而同时,也会带来许多别的益处。
故事能够消弭电子设备产生的不良影响
你知道我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它指的正是因无数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和虚假的刺激而令人产生的自我封闭、消极萎靡、昏昏碌碌和不与外界正常交流的不良状态。而在你讲故事的时候,这一切全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讲故事赋予我们的古老力量——想象力、叙事的生命力、触感与温情。
不过,我可绝不是什么反对科技进步的卢德派分子,只会对着我的黑咖啡眉头紧锁,还嘀嘀咕咕地抱怨电子产品日渐强大的影响力。事实上,看电视的一个相当好的作用(也是一个对讲晚安故事有积极意义的作用)就是使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善于理解复杂的叙事,他们能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高潮与落幕。虽然孩子们会从学校课业和阅读中学习到许多与叙事有关的概念,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好莱坞”——来自于他们所看的电影和电视节目。所以,当你给孩子讲一个复杂的故事的时候,他能完全地理解你。
还有电脑游戏——它的“闯关—奖励—再闯关”的机制让孩子变得对重复的行为极具耐心,也变得更愿意去探索和电子游戏一样具有完整性的故事世界。
最后,归根到底,一切都在于一个“度”字,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无论电视还是游戏,如果没有归属感、神秘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适当冲抵,都可能是危险的,而这些电子设备都可能让人毛骨悚然、与世隔绝甚至变成行尸走肉。
晚安故事为孩子们提供了他们极为需要的平衡,而除此之外,还帮助他们培养了其他技能。
故事有助于积累词汇
作为成人,我们完全不需要坐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去使用语言,他们靠自己就能学会。
但是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丰富词汇量,辨析多音多义词。这也是老师们在学校里做的主要工作之一,而通过阅读孩子们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同时,他们还从同伴的身上、兄弟姐妹的身上、电视上,当然还有为人父母的我们身上随时随地习得新的词汇。
借用伟大的音乐家斯蒂芬 桑德海姆的话来说就是:“孩子可能不会按你的旨意行事,但他们会聆听。”是的,他们的确会。
让我们的孩子接触新词语、拓展词汇量的最佳方式之一无疑是讲晚安故事。要知道,还有什么时候我们的小调皮鬼会像听故事那样无比专注地听你口中说出的话呢?
孩子通常会掌握两类词汇。一类是他(她)自己能够理解并运用的,即工作词汇。
孩子所拥有的这类词汇量往往极为有限,尤其对于那些年龄很小又非常害羞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只会在他们非常确定理解某个词语意思的时候才会允许自己使用它。
另一类词汇则是指孩子能够理解其意思、但尚未将其变成日常交流用语的词汇。这类词汇比起工作词汇来数量要大得多。事实上,我保证你会诧异于这类词汇的庞大数量。你的孩子非常有可能能够理解非常、非常多的词语,尽管相比之下他(她)能够用来与你交流的少之又少。
孩子们在生活中日渐精于通过上下文来揣摩所见所闻。他们也许不能辨别所听到的每一个词,但基于对上下文和语境的理解,他们能够揣测出一个词的意思来。第一次听到陌生词语的时候他们会将它归档记下,等再次听到时,这个原本陌生的词语就变得更熟悉也更容易理解了。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讲晚安故事时说了这么一句:“一轮明澈的圆月照亮了整个夜晚的天空,空气清新而静止了。”十有八九你的孩子可能还听不懂“明澈”和“静止”的意思,但我相信她会明白“月亮”和“天空”是什么,而且他(她)还有很大可能知道“静止”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因此他(她)能够大致理解这句话的基本意思。而后,他(她)会将“明澈”和“清新”这两个词收录进自己强大的记忆库中,等再次听到它们的时候,他(她)将对这两个词有更好的理解。很快,甚至比你预期得还要快得多,你的孩子就能够将这些词语转化成他(她)的工作词汇自如使用了。
另外——这一点至关重要——你的孩子会感激你没有迁就他(她),而是使用成人的语言并用对待大孩子的方式平等地对待他(她)。他(她)会因为这点而更爱你,而你们彼此间因此而更加亲密的关系将产生许许多多你所意想不到的好处。
讲故事有助于帮助孩子入睡
你工作很辛苦,工作压力也一天比一天大。每天回到家,你还得面对和你一样疲惫不堪、牢骚满腹的爱人。然后你还得为家人准备一顿晚餐。更糟的是,好不容易挨到睡觉的时间,你的捣蛋鬼老是不肯上床。还有比这更让人叫苦不迭、心力交瘁的事吗?
别灰心,这其实恰恰正是一个可以将就寝时间转化为一天中最美好时光的机会!你完全有可能做到让孩子连蹦带跳地跑到盥洗室刷牙、洗脸、上厕所,然后迫不及待地回到床上。而你所需要做的仅仅是保证会给他(她)讲一个晚安故事。
诚然,讲晚安故事也是件很花精力的事,你做不到每天都讲,所以一定不要许诺你做不到的事。(而且,你肯定不想讲故事的时候你的孩子没被哄睡着,而你自己却先打起呼噜吧!)但是,在讲故事这件事上所要付出的精力要远远少于你和孩子磨破嘴皮子劝他上床睡觉可能花费的力气。晚安故事有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可以令你和孩子的睡前时光变得截然不同,充满爱与欢喜。
故事有助于打造无与伦比的教育时刻
你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是一些你的孩子全身心认真倾听你讲话时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妙时刻!可能他(她)会在去学校的路上冷不丁地冒出一个问题。
“当人变老了,时间会过得更快吗?”我儿子有次这样问我。这是一个多了不起的问题啊!而在我细细思索娓娓道来的时候,我儿子一直在我身边,静静地聆听。哇哦!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你的女儿来到你的办公室,敞开心扉主动和你分享一些妙不可言的事。她也许会说:“我今天在学校哭了。”
“你哭了?为什么呀?”
然后她会告诉你她在午休时做的一个梦,尽管这个梦没大坏处,却足以令人泪眼婆娑。
这些神奇的时刻是无法勉力为之的。就像无论何时我想要对我的宝贝儿子迈克尔灌输一些父辈的智慧经验时,他都会捂上耳朵不耐烦地嘟囔着:“哇啦哇啦哇啦哇啦。”然后我就会收到一堆沉重的叹气,比如“天哪,我宁肯看电视也不要听你唠叨”,或者“你什么时候停止碎碎念,什么时候再叫我吧”。
我想你明白我上面说的种种经历。
唯独在我给迈克尔讲晚安故事的时候,他会仔细聆听,间或问一些简短的问题,也总是被我的笑话逗得咯咯直乐,或对我那些匠心独运的故事啧啧称奇。
往往正是那个所有家长都期盼他们的孩子会问的问题,生发出了具有教育价值的时刻。这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
举个例子,你在《非常非常伤心的鬼拉尔夫》这则故事中会读到我塑造的一个角色——玛德琳—— 一个被我形容为“与众不同”的学校女生。她顶着一头蓬松的头发,衣服上到处都是洗不掉的污渍,眼睛亮得过分:她是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后来在探险中成了查克的搭档。如果用医学术语来说,玛德琳很可能就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尽管我在故事里并未这样提及。但我确实有提到学校里有许多孩子都会嘲笑她,或干脆对她视而不见,当她是隐形人。
当听到这里时,迈克尔便问我:“爸爸,这是为什么呢?”这正好使我可以长篇大论给他讲解人类那些起源于种族、宗教、民族和社会经济地位差异而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不平等事实。我给他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在那个我出生长大的明尼苏达小镇上,我也曾和小伙伴们嘲笑过农夫家的孩子。最后,我引用(更确切地说,是转述)了马丁路德 金的名言:“我们应当以品格优劣来评价一个人,而不是其他。”
迈克尔听进去了。
而这无价的时刻恰恰是讲故事这种艺术形式的最大回报。
但我得给你一个善意的提醒:别太刻意。别让你的晚安故事充满说教。尽管孩子可能还不能准确地用言语表达他们的感受,但他们能够觉察到自己被“谆谆教诲”了,而他们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你最不希望出现的状况是你的孩子喃喃自语道:“哦不,又是一个高高在上、自命清高的说教故事!听得人都快睡着了。”晚安故事的99.5%都应当是娱乐。如果这中间有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时刻出现了,你一定要不顾一切地抓住它,否则,千万别煞费苦心地刻意营造。
解决孩子对听故事的需求
孩子们喜欢晚安故事的理由有很多:晚安故事非常有趣;它能让自己从他们忙碌不已、心不在焉的父母身上得到温柔的、美妙的关注;它是催眠的极佳方式;在讲故事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奇的味道,整个卧室都变得不一样了!
但除此之外最最根本的理由在于:孩子们会出于直觉地想要获得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听故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一旦孩子开始对故事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变得“如饥似渴”。他身处的那个暗黑的房间也转变为一个原始地带,而重要的工作——对,这个词很贴切——在这里得以完成。
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获得指导。婴儿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感知到他们真真正正在自己的身边,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讲个晚安故事呢?他们兴许还不能理解你说的任何一个词,但他们能够感觉到你的陪伴,并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正如前文所述,学步儿需要发展语言技能,当然,他们也仍然需要父母的陪伴。
一个年龄在4~8岁之间的孩子会开始理解他(她)和父母是分开的、独立的个体。他(她)开始明白性别和种族的差异,开始意识到阶级的存在。他(她)感知到这个世界很广很大,从自己的家、学校、附近的公园延伸出去还有好多地方。他(她)甚至能够理解有时候坏事情会发生,虽然世界上有许多美好与爱,但同样有罪恶、贫穷、不健全的家庭、暴力、战争和绝症的存在。生活并不总是令人愉悦的。
但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仍然欠缺能够进行理性分析的认知工具,此时的他们如置身知识的汪洋,既惊喜又茫然。
这正是晚安故事发挥作用的地方。年幼的孩子们几乎立刻就能识别出故事里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个主动爬上豆茎的愚蠢而善良的杰克;那个独自走出阴森树林的安静却勇敢的小红帽;还有《非常非常伤心的鬼拉尔夫》中那个被迫在鬼屋探险的害羞的查克。英雄们总是能凭借智慧与勇气战胜一个又一个困境,而这一过程却又无比激动人心!
晚安故事在孩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孩子们展示了生活的意义,并提供了一个用以应对这个美好而令人困惑的世界的工具。故事令孩子产生漫无边际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是个孩子,听听下面这个故事:那些笨笨的英雄很困惑,很迷茫——就像你一样;他们很无助——就像你一样;他们也很害怕——就像你一样。
但是,他们向恐怖妥协了吗? 他们犹豫了吗?他们喋喋不休、战战兢兢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他们发现自己充满了无上的勇气和智慧——就像你一样。这才是真正的你:虽然困惑却专心致志,尽管害怕却也无所畏惧。
你能够战胜妖魔鬼怪般的困难,你拥有许多爱你的人们——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学校老师和教堂牧师,等等。我们都会在你身边,指引你,保护你。你可以依靠我们。
这,便是晚安故事在黑夜里所能传递的讯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它更能传递给孩子这种讯息。
一言以蔽之,当你给孩子讲晚安故事的时候,你就是在给予孩子一个他(她)无比渴求的珍贵的礼物。
三、如何准备晚安故事?
在开始这部分内容前,我必须先说明一点:
“千万不要背故事!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背诵晚安故事!”
即便你有足够的时间(以及足够的脑容量)看完一段文字,并能把它一字不落地存入你的脑海,这也不会管用的。你只会是将纸上的文字背诵和描绘出来而已,而不是在讲一个生动的故事。即使你恰好是一个天赋极高、受过训练的言语高手,给孩子背诵早已记忆好的文字也不会令你们的睡前时光多么精彩。你不过是在表演而已,你扮成了另一个人—— 一个脑子里记好了故事的人。而这并不自然。
说得更直白一些:和表演所不同的是,讲故事是非常个人化的。一个讲故事的人,不论他是在电台为万千听众播送《草原归家人》还是在黑漆漆的房间为自家孩子讲故事,他会这样说:“我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要和你们分享,这个故事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没有人会像你们今天晚上这样听过这个故事。”而如果你是背诵了这个故事,那么你实际上是在以一个陌生的、第三者的角色——也就是故事的作者——出现在现场。你不能这么做,你必须是以你真实的自己和孩子在一起。
我似乎听到你在说:这些故事都已经完全编好了呀? 难道我不应该记下来,然后逐字逐句地讲给我的孩子听吗?
不,你不应该这样。在本书中,我尽了最大的可能将那些故事生动地呈现给你,并希望它们会令你读起来感到活灵活现,然后你就会非常清楚该怎么把这些故事讲给你的孩子听。但我绝对不希望你只是记下了这些内容。如果你发现里面有一些内容非常值得原文分享,你可以直接引用,但是,请一定不要将整个故事原封不动地照本宣科。
给孩子讲晚安故事的时候究竟该做些什么呢?你应该这样:(根据故事的长度和时间)先通读几次你想要讲的故事,然后用你的想象力填充故事的梗概,补充进栩栩如生、如临其境的细节,然后让你的想象力带着你自然地发挥这个故事。
故事点
一旦你的脑海里有了要讲的故事,你就应该为要讲的每个故事列出一些故事点。所谓故事点,简单来说,就是你非常确定会在今晚要讲的故事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可能这样的故事点会有很多,也可能只有四五个那么少,你在讲故事时不见得全部都能涵盖到,可能你的宝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又或者有些故事材料本身可能会暗示一些要点。你们所处的这间无拘束的、黑漆漆的房间自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能激发新的创意。如果一个新的点子出现了,请顺着它往下讲。
记住,无论这些故事是形式自由的、即兴创作的还是重复的都没有关系,这往往能够让孩子真正参与到故事中, 让他(她)的注意力更集中, 还能帮助他更好地进入梦乡。
事实上,那些最出人意料的情节往往是由我们幼小的听众贡献的,他们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那棵树后面有什么?”
又或者:“我不想再听关于鳄鱼的事儿了,跟我说说雪橇犬吧!”
别过度沉醉于你那些才华横溢的故事点。
让它们具体一些。“乔伊感到沮丧”“卡门困惑了”或者“莫莉很开心”,等等,这些表达不会让你的故事趣味盎然,添加一些诸如“莫莉很开心,她手舞足蹈”的细节会有帮助,但是,我们很快就会再次陷入迷茫之中。
那么,这样如何:“乔,非常沮丧地坐进他的车,开始发动,他开呀开呀。”听上去好多了,紧接着,一些有用的问题产生了:“他为什么沮丧?他是和他爸爸吵架了吗? 他要去哪儿? 他会迷路吗? 他最终会停在哪儿……”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由故事驱动的问题。
你可以动笔把它们写下来,这样也许会有所帮助。我常常觉得动笔写作这一肢体运动有助于激发我的创造力。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妨花上几分钟,将你的故事点记下来。当然,你完全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做这项工作,你甚至一点儿都不需要这么做。
你可以只是简单在脑子里过一遍这些要点,这样,在你步入孩子那间黑漆漆的房间时,你多少也有所准备。
下面,让我们用我原创的故事《瑞奇 弗雷德和他的飞床》(Ricky Fred and HisFlyingBed)中的故事点来继续这项“练习”(这么说或许有夸大其词之嫌),这个故事并未收录
在本书中。
★ 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
★ 一个美丽的仲夏夜———暮色无边。
★ 瑞奇 弗雷德是个可爱羞涩的男孩。他妈妈告诉他,她需要离开家几天。
★ 在这段时间里,他将和一户非常奇怪的家庭住在一起,这户家庭就是克蒂多霍夫一家,他们住在一栋超级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里,里面住着50多个克蒂多霍夫的家人,等等。
★ 他们将瑞奇安置在一间小阁楼住,里面有一张巨大的床,顶上有一扇巨大的天窗。这间小阁楼遍布许多阴暗的角落和奇怪的小摆设。
★ 一天晚上,当瑞奇睡着了的时候,屋顶忽然打开了,床飘了起来。不一会儿,它就飞过一片无尽的森林。
就这么多。带着这些故事点,我就这样走进了迈克尔的房间,一个故事诞生了。
当然,我讲给我儿子听的故事要详细得多,这个《瑞奇 弗雷德和他的飞床》的故事成了系列故事,被连续讲了好几个晚上,细数了瑞奇弗雷德在那个魔法森林里的种种奇遇。在故事中,我描述了松树散发出的树香,寒夜的空气,以及瑞奇弗雷德的头发在飞行的时候如鞭子般挥舞的模样。里面部分的情节甚至发生在月球上。毫无疑问,这些故事点可能都向你暗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甚至更好的方向。
感官细节
让我们先给这个名词快速下个定义。所谓感官细节指的是五感:你的故事世界看上去是什么样的?触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它可以是热的,也可以是冷的;可以是白天,也可以是黑夜;可以在森林,也可以在城市;等等。
孩子们自然都喜欢情节紧凑动人的故事,最好带有大量动感俏皮、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剧情。他们崇拜那些旗帜鲜明、刻画丰满的角色,那些他们能立刻识别的主人公。
但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比起其他一切事物都更加迫切希望得到的,是身临其境,是进入到故事中的世界,是被带离他们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是被允许完全地生活在想象的王国。这才是他们想要的,这也是你——作为讲故事的人——必须提供的。
你该怎么做到呢?
很简单! 就是使用丰富的感官细节。
慢慢来,不着急。这些细节看起来可能对于情节而言无关紧要(的确如此),但你年幼的听众将会深深地沉醉其间。如果他们真的着迷了,他们就很可能会让你日复一日地重复那些足以让世界天旋地转的细节,譬如:“和我说说那片森林。”
的确,大量使用感官细节是让讲故事不再是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天气怎么样?当杰克(《杰克和豆茎》中的主人公)带着母牛哈莉特进城时,他是在八月的酷暑里汗流浃背? 还是在一股罕见的寒潮中瑟瑟发抖?阳光是否明媚?天空中是否笼罩着不祥的乌云? 空气清新吗? 是否闷热潮湿? 杰克是否正陶醉于温暖而美好的天气?
当时的天气情况或许比较糟糕(它加重了杰克傻乎乎的恍惚状态),但选择权在你的手里,你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千万别含糊!
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森林是北欧式的吗? 长满了壮观的云杉和嘎吱作响的松针?或者是一片丛林?到处都密布着野生的热带灌木,苔藓从冠层乔木垂落下来?
你能听见什么?树梢的风声?猴群的嬉闹?鸟儿的鸣叫?昆虫的嗡响?远处的某个东西?是人声吗?这声音是来自朋友还是敌人?你能闻到木料燃烧的烟熏味么?
还有蔬菜腐烂的气味?甚至更糟的味道?
那个亮亮的东西是远处的火光吗? 是篝火? 还是一些东西着火了? 一座小镇烧起来了? 哦,不!
嘎吱,嘎吱,嘎吱,谁在那儿? 他是好人吗?很难说。他的衣服破破烂烂的,闻起来像是一个礼拜没洗澡。不过,这些也说明不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他的眼睛……他是敌还是友?啊,它是头大猩猩!它那口尖尖的牙齿闪着明晃晃的光,嘴角往下滴着臭气熏天的哈喇子。它有足足3 米高。还有它那充满魔性的笑声简直就像来自地狱似的。
或许她长得很漂亮,头上扎着辫子,笑容甜美,着一身蓝裙——看那双闪闪发光的拖鞋多好看!
你明白该如何运用感官细节讲故事了吧?
我再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下面这段文字来自经典不衰的(因为它棒极了)童话故事《杰克和豆茎》:
“杰克从床上爬了起来,伸了伸懒腰。而后他注意到房间里的光线有些不一样。于是,他跑出家门,看见一根巨大的豆茎蜿蜒着向上生长,直入云霄。‘哇!’杰克惊叹道:‘我要爬上去!’
于是,他一骨碌跳上了豆茎,开始往上爬。”
这段文字没有任何问题,这里头有一些不错的细节:杰克房间里变化的光线和高耸入云霄的豆茎。这些细节都是极好的故事元素——这是我们第一次遇上真正的魔法。
不过,让我们加上更加引人入胜的感官细节再重新讲一遍故事:
杰克从床上一跃而起,欢呼道:“多么美好的一天呀! 哦,我好饿呀,我希望妈妈已经不再生我的气了。”
他开始起身穿戴那身扎人的手织衣服:先穿上衬衫,再套上工装裤,然后穿上靴子。“也许妈妈做了些煎饼。想想就美味,哦耶!”
杰克往窗外看了看。窗外阳光明媚,但是窗户上有道奇怪的阴影。
“妈妈不会是新盖了个鸡窝或别的什么吧?”杰克心想。
于是,他赶紧跑到厨房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吗?”
“我在外头,杰克。”妈妈回答道。
杰克跑出屋外,不一会儿大叫道:“哇——”
原来,就在厨房窗户正对着的外面,在妈妈之前扔出种子的地方,有一根豆茎长了出来,一根硕大的豆茎,有橡树那么粗,它一直长啊长,长啊长,长到了天上。虽然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但豆茎的顶部却一直插到云里,云朵环绕在它的四周,不停地转啊转啊……
“哇!”
杰克惊呆了。他用手摸了摸豆茎,感觉就像木头一样坚硬,他还能隐隐感觉到有股奇怪的力量在里面流动。而且,豆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分茎长出来,就像专为攀爬建造的一样。
“你打算怎么办?”妈妈问。
杰克看了看妈妈,又抬起头看了看豆茎,说道:“我要爬上去。”
于是,他一骨碌跳上了豆茎,开始往上爬了起来。
在这个例子里,我换了种方式重新描述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但我想你明白个中奥妙:第二个例子无疑更为生动。有两个原因:第一,它运用了更丰富也更精彩的感官上的形象刻画。譬如,杰克从床上一跃而起,穿上他那身扎人的衣服,看见奇怪的阴影,匆忙跑到屋外,看到云朵环绕着豆茎的顶部,并决定要爬上去。
第二,第二个例子更长,听起来情节发展不那么仓促。它给我们幼小的听众一个可以反复玩味细节、真正体验故事情节的机会。你的孩子,以一种真实的方式,变成了杰克,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故事,这会让整个听故事的过程更加摄人心魄、滑稽好笑、惊险刺激,等等。
同时,这也更能催眠。
我有一个独门绝招对我而言屡试不爽:将房间的天花板当作一块画布。就如同你用手在真正的画布上描绘风景一样,你可以在这块“画布”上尽情描绘心中天马行空的想象。
譬如,把它想成一块沼泽地。“我们陷进了一个很深的沼泽地——就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沉下去再也出不来的地方。你能看见那些大大的沼泽鸟吗?它们正往上飞呢?那双眼睛是谁的?哦,原来是只鳄鱼!”
换句话说,天花板就像一块画布一样,作为讲故事者的你可以在上面描绘所有生动斑斓的细节,而当孩子浑然进入到你所创造的想象世界中时,他真的能够看到故事中那帧帧画面在他眼前一一浮现!
对话与有声化的思想
人人都喜欢对话。也许这是因为我们已经被好莱坞深深影响了;对话是我们用以与美好的文字交流的工具。除此之外,对话还能令故事鲜活,赋予角色即视性和现场感。
请记住那条古老而创意十足的黄金写作格言:“能够生动描述,就别平淡表达。”对话就能让你做到生动描述。
举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讲《灰姑娘》这个故事:
灰姑娘的后妈蛮横不讲理。她强迫可怜的灰姑娘尽做一些丢人的活儿——仅仅是因为她喜欢这么做。
灰姑娘的姐姐们对她也好不到哪儿去。可怜的灰姑娘就是家里的替罪羊,即便犯错的不是她,她也总是受到责备,并被重重处罚。
同样,这样讲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这样讲合情合理,也生动勾画出了灰姑娘可怜的境地。但是,我们来看看如果加入一点点的对话,整个情节会变得怎样不同。
“灰姑娘!”灰姑娘的后妈脸色发青地大叫道:“灰姑娘!”灰姑娘从地下室探出头来,原来她一直忙活着洗衣服。“你找我有事儿,妈妈?”
“厨房里有好多灰尘!”
“有灰尘?”
“是的,有好多灰尘!”
“这不可能,我今天早上才打扫的厨房!”
“你自己过来看看!”
灰姑娘只好跟着她那气急败坏的后妈进了厨房。她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罐子后面的一堆白色东西,说道:“那不是灰尘,是面粉。我之前做了些面包,我一定是忘记清理那块儿地方了。”“那你现在就给我重新打扫一遍整个厨房!柜子、架子、地板——统统都要重新打扫!”
“整个厨房?”
“是的!”
说完,后妈便扬长而去。灰姑娘只得拿出水桶和拖把开始打扫。她干得很慢,还感到头晕——她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一口饭呢。
这时,她那两个丑八怪姐姐笑着出现了。
对话的另外一种形式是与自己对话,这通常发生在一个人物自言自语的时候。你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他在喃喃自语”。就像那些惊悚故事中常常描绘的那样,当一个故事人物陷入困境中时,他们往往需要做一些重大决定。在这样的场景里,人物与自己的对话就非常奏效了,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所展现的。
杰克抬头看着豆茎不断向上生长,一直长到云层里。他有些犹豫。“哇”,他自言自语道。不一会儿,他的脸上乐开了花。“我要爬上它!”
又如:
小红帽突然停下了脚步。她屏住呼吸听着传来的声音,嘎吱,嘎吱,嘎吱。
“难道那是一个……一个……”她又听了听,嘎吱,嘎吱,嘎吱,响声更近了。“我打赌那肯定是只狼!”想到这儿,小红帽加快了脚步急急忙忙往前走,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厉害极了。
角色的自我对话可以让人物跃然纸上。请尽情发挥吧!
就其本质而言,对话是一种感官细节。当你赋予角色一个声音时,你便刺激了一种强大的感官:听觉。如上述例子所列举的感官细节、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人物自我对话的运用,在本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你阅读它们时,我相信并且希望,你能够领会我此刻传达的意思。
三的法则
“三的法则”是一种极为实用且强大的叙事结构策略。事情往往会以“三”的次数发生。杰克爬了三次豆茎,桃乐茜在《绿野仙踪》里有三个伙伴:稻草人、锡人以及胆小的狮子,她总共磕了三次她的红舞鞋。灰姑娘一共有三个家人:两个丑陋的姐姐和一个更丑陋的后妈。还有三只瞎老鼠、三只小熊、三个臭皮匠、三个火枪手和三只小猪,等等。当查克第三次回到那座鬼屋时,所有妖魔鬼怪都现身了。尽管事件发生三次的频率并非绝对,但这种“事发三次”的结构的确是很正常的,尤其对于晚安故事这种短小精悍类型的故事而言。
请注意叙事张力的发展步调:第一次往往平铺直叙,到第二次时张力加大,到第三次所有张力倾泻而出。这种叙事方式不仅符合逻辑,也令人满意。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够令一个故事听起来精雕细琢、充满戏剧性,哪怕它只是一个临时编构的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一些关于如何准备故事的方法了,接下来我该和大家提一个疯狂的建议了:如果你想(并且你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给孩子讲故事的话,不妨即兴创作。“即兴创作”是一个古老的戏剧术语,意思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演出。你的表演将会是即兴发挥的,东拼西凑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你可以在毫不知道将要讲什么故事的情况下仍大跨步走进你孩子的房间。
你可以吗?真得可以吗?
我不建议所有人都这么做,但这么做是有可能的。即兴创作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首先,即兴创作的准备时间为0。其次,这样做还很有趣。你完全凭直觉信口开河(好吧,讲述故事),和你的孩子一样讲到半截儿不知道故事的下段。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你最好赶紧想出来对吧?
即兴创作可能并不像听起来那么让人伤脑筋。那个黑漆漆的房间和你家孩子非同凡响的存在将会给你以启迪。那些即兴而来的想法很可能非常出彩。
我给迈克尔讲的第一个故事《非常非常伤心的鬼拉尔夫》就是完全即兴创作的。在我进入他房间的时候,我压根儿没有想过要给他讲故事,就更别提是一个什么内容的故事了。
但那天晚上,我和迈克尔之间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在那个黑暗的房间里,迈克尔一直睁大着眼睛,我和他之间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关联——无论那是什么,都催生了我讲的故事。那一晚,我思如泉涌。我仿佛看见杂草丛生的苹果园,看见“一缕忧思”在空气中漫延,那些人物——查克、玛德琳和南希——在我眼前活灵活现。
一瞬间,我灵感乍现,一点儿也不夸张。
所以,不妨试试即兴创作吧!你会爱上你的小家伙满怀热情与你心意相连的感觉。当你感觉到他(她)在那儿,翘首以待、心心念念、想要聆听你说话,向你寻求指导和故事来帮助他(她)理解生存其间的这个令人心存畏惧的世界时,你会立刻出于本能地明白你已经被卷入了一场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交流中。你将接受这个挑战。你也许并不是一位经验丰富、出口成章的讲演者,但你却是一个言出必行的家长(或是其他家庭成员和亲友),而这会令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讲故事的人!
要相信,灵感会降临的。
四、将晚安故事时间变成一个重要时刻
我相信你一定知道,许多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上床睡觉规矩:听故事,唱歌,背部按摩,放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常常有他们指定想要听的音乐,只有拉菲的音乐例外!),调暗夜间灯光,喝水,等等。一旦这些规矩建立起来,你将很难在不引起愤怒冲突的情况下去改变它们。
所以,你需要格外小心别让晚安故事成了孩子们和你之间固定的睡前协议。晚安故事应当总是特别的,它们需要你花费精力去讲,而你却并不是常常都会有那份精力。
你不妨将它设为孩子们因表现好而获得的一项特权或一种奖赏。当他们做出某种积极表现时,你可以说:“谢谢你帮我收拾玩具!悄悄告诉你哦:只要你刷完牙,穿好睡衣,我就给你讲一个晚安故事!”
听起来有点儿“腹黑”?没错儿。但是,正如许多——或者说几乎全部的——家长一样,我对于使用我那少数可行的奖励措施(相对于棍棒惩戒来说)已经变得越发不知羞赧起来。
营造气氛
黑暗自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请关上灯,拉上百叶窗,关上房门。做这一切的时候请慢一点儿——换言之,将这些准备工作变成一种仪式,让孩子们知道:特别的时刻到了!
如果你的孩子习惯开夜灯,也没关系。不过,你也可以和他讨价还价说你们可以在听完故事以后再开灯,试着这样告诉他:“宝贝儿,我会一直在这儿陪你,你一点儿都不用感到害怕。”总之,尽可能把房间调黑调暗。
同时,尽可能制造安静。同样,再和你的小宝贝讨价还价一次:只要安静听完故事就可以放拉菲的歌。排除一切干扰。这房间里唯一允许存在的艺术感知力应当属于你和你的孩子。
我猜,在你讲完几个故事后,一切的讨价还价都不再需要。你的小听众将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故事的乐园,而你也将不必再和他继续争辩像关灯、放音乐这些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儿了。
不妨做一个隆重的出场。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让你的另一半帮孩子做好睡前准备:让孩子穿上睡衣,吃完夜宵,然后缩进被窝,把灯关上。
这时候,你就可以进屋了——轻轻地。
“准备好了吗?”
你可以尽可能地让身体贴近孩子。要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是躺下来,睡在你孩子的身边。这样做可以让你们保持在同一个位置和高度。事实上,你还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这个故事的世界,就像两个拍档。”
不过,如果你要躺在孩子身边有些为难的话——比如他还睡在摇篮里,或者是孩子的床太小或承重不足——你还是应该想办法尽可能地和他保持亲密的肢体接触。你可以挪过来一把椅子,或是跪在地上。不管你怎么做,确保你自己是舒服的。不妨用垫子垫一垫,因为你绝对不希望在讲故事的时候自己坐卧不安。你可以把嘴巴尽可能凑近孩子的耳朵,这样你就可以用低沉而富于表现力的声音给他(她)讲故事了。
触摸也很重要。在你讲故事的时候,你应当时不时地摸一摸你的小听众的前额,或揉一揉他(她)的后背,握一握他(她)的小手,再在结束时给他(她)一个香甜的吻。
这一切都必不可少。
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盖上被子,这有点儿像用襁褓包裹和安抚因犯腹绞痛而啼哭不止的婴儿,包裹物有助于创设催眠的安静氛围。
总之,请确保所有的睡前准备工作都准备就绪。接下来,期盼已久的故事时间就要开始了。
规则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规则不多,但每一条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则便是“头枕枕头”。只有当孩子躺下,头枕着枕头时,才能开始讲故事哦!
反之亦然:如果孩子的头离开了枕头,故事就得停止了。
请一定坚守规则。发生嬉闹在所难免——我们都知道——但是如果你严格遵守“头枕枕头”规则的话,你就可以让整个过程井井有条。经过一段时间后,一旦你的小听众积攒了一些听晚安故事的经验,你就再也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规则了。他(她)会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并且乖乖地躺下来听故事。
曾经有那么几次,我假装怒气冲冲地要从迈克尔的房间出去。我告诉他:“如果你还那么闹腾,我就没法儿继续讲故事了——那我就得走了。好,我现在就走!”然后,我真的就推开门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房间里传来迈克尔的央求:“回来吧,我准备好了。”
还有一条重要规则便是:我们必须保持安静。故事是很害羞的,它们很容易就受到惊吓。如果我们在讲故事或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稍加注意,吵吵闹闹,就很可能会把故事给吓跑了。这个说法的优点就是听上去像是真的。我经常跟我孩子说:“啊哦,我们刚刚把故事给吓跑了。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看看故事会不会回来。嘘!”
你可能会回想起我们前面关于感官细节的讨论,里面提到了大量使用人物间和人物与自我的对话,以及以行动为导向的故事情节。难道晚安故事不是要求有爆棚的活力、超赞的描绘、活灵活现的姿态以及兴之所至的满屋跑跳吗?
不,不是这样的。
的确,很多故事娱乐性很强。通常,它们听上去情节夸张,充斥着足以手舞足蹈的描述。但是,晚安故事的终极目标始终是:让孩子入睡。所以,请保持情节的栩栩如生(否则你的小听众将感到厌倦,然后开始各种闹腾),但是,一定要让整个讲故事的过程安静而收敛。
争取练就一副“讲故事的嗓音”。这种嗓音应当是安静的,给人以放松的感觉。如果所讲的故事中有一些来劲儿的动作场景(这种场景通常会很多),那么,请用你的声音——安静地——将它们展现出来。如果故事中有人物的对白,那么就请化身为人物,用符合角色特点的声音说出来——但是,记住,不要过分夸张。用10%左右的夸张度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你将会吃惊地发现,仅仅是给人物角色添加的一点点的生趣就足以令整个故事扣人心弦。
以《灰姑娘》为例。你演绎的恶毒后妈版本不太可能会有(也不需要有)帕洛特式的张力或克鲁尼式的表演引发的想象力,你可能会缺乏(并不需要)这种表演天赋。
但你只需要在模仿后妈说话时将你平常的音调稍稍提高一到两度,然后在扮演灰姑娘时降低音调就可以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这么做将会取得不可思议的效果。
请这样看待你的晚安故事:你不能指望你给孩子讲的所有故事中的场景都会有电视上或舞台上所呈现出的那般神韵和激情。我所给予你的不过是一些指导,你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剩下的所有工作。你的孩子也将参与进来,讲故事的人和听众之间的通力合作将会令故事栩栩如生,无与伦比!
好了,我们已经结束了介绍性的内容。接下来,我将带你进入故事的奇妙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