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国人心理、社会人性——武志红新书《巨婴国》出版

2016-12-20信息快讯网

洞察国人心理、社会人性——武志红新书《巨婴国》出版-信息快讯网

 

《巨婴国》书封

 

洞察国人心理、社会人性——武志红新书《巨婴国》出版-信息快讯网

 

心理专家武志红

讯 心理专家武志红新书《巨婴国》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在研究中,武志红发现,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武志红认为,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两种在婴儿时期没被满足的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目前我们社会发生的一些事情、现象,其实都可以用‘巨婴’理论来解释,比如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就非常有问题。”武志红就一家之言“巨婴”概念及理论进行解读时如是说。

所谓“巨婴”,武志红提到,即成年婴儿,他们在身体和年龄上是大人了,但心理与内在,却还是婴儿的发展水平,“全能自恋是婴儿和巨婴的最集中心理特点。即婴儿觉得,他一动念头,世界就该围绕着他的意志运转”。“巨婴国”概念形成于2013年初,但因为种种原因,《巨婴国》这本书一直拖延到近期才出。武志红透露,最初对“巨婴”的思考,缺乏深度体验,比较流于表面,直到2015年前后自己开始的一系列体验,让他明白自己也是个地道的巨婴,巨婴的各种经典心理,自己身上也都有,而对自己内心巨婴的认识,需要时间。“这样再写,高高在上的批判味儿就更少”。

武志红认为,对于目前国内很多社会现象,如现代人情绪焦虑等一系列问题,几乎都可以用“巨婴理论”来解释,“多数中国人看起来都比较和气、好相处,但内心都希望别人听从自己。反应到具体关系上,可能表现为父母对孩子霸道、老师对学生霸道等等”。

对此,武志红提出了“共生绞杀”的理论:我和你在一起,你就要听我的。在他看来,父母一味要求孩子“听话”也是非常有问题的,“中国很多老人非常脆弱,习惯于事无巨细唠叨,要求孩子听从,很容易让人心理沉重”。“而成熟的心理,是人彼此的事情是分开的,我们可以沟通交流,但请你不要随意指手画脚,迫使我按照你的观点来做。”武志红说。

这本书以显微镜式的微细与精确呈现出了人性心理的角角落落,而作者优美的文笔、对痛苦的敏感及深深的关怀,又散发出温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最大声来鼓励每个人看到自己内在的负面能量,活在流动之中,拥抱内心的婴儿,从而活出丰盛的自己。

武志红分析道:“有人说,老一代婚姻如何稳定,但实际上真正过得好的可能寥寥无几。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拒绝这样凑合,就容易在婚姻恋爱方面出现很多看似混乱的现象,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调整阶段。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这个阶段内活得真实”。

对于“巨婴”理论,武志红表示,这并不是他独创的,虽然可能是自己首先大胆、明确提出,“我只是指出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事情。当然,‘巨婴’理论有其使用的效度和信度。”

有读者说,读《巨婴国》能和我之前所认知的东西引发共鸣。孩童时期父母对待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是巨婴,因为这是家庭链条,代代相传。巨婴链条的断裂有两个地方最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婚姻,如果能以爱情开始,那就太理想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多数缺少爱情的家庭里,亲子关系会成为第一位,夫妻关系位居第二,产生绞生,从而有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问题的孩子。另一个关键是妈妈好好养育孩子,让孩子内心有满满的爱。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不被爱绞生,不被爱绑架。无论怎样,都需要深刻地认知自己,让巨婴慢慢长大,一切才可能都转机。

此前,也曾有读者质疑“巨婴”理论以偏概全、哗众取宠,武志红回应道,“对于理论,有争议是好事,成熟社会本应如此,这都是正常现象。欢迎各种指正,也希望能和富有真知灼见的人有更多交流和碰撞。巨婴的书,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我还会做更深入更全面更活生生的观察和思考。”

相关评论

志红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满足一个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哲学上的探究癖: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随后立即浮现出来的问题: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这个特点,来自志红深厚的精神分析或许说心理动力学基础。——曾奇峰(心理学家)

四个字:震惊,振奋。震惊在于,对照自身和周围,武志红老师笔下的“巨婴”竟然无处不在;振奋在于,“巨婴”和“巨婴国”的概念竟如此精确地揭开了国人心理和当今社会种种现象的面纱。——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巨婴国真的是武志红老师呕心沥血的巨著,他引经据典又随手拈来许多自己经历过的小故事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让我们这些巨婴都长大,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会更加的美好!——张德芬(身心灵作家)

链接·试读

皇帝梦、特权梦,都是巨婴梦

 

洞察国人心理、社会人性——武志红新书《巨婴国》出版-信息快讯网

中国式人际关系,有独特之处。

譬如,西方很多描述人际关系的句子,都会涉及一点:尊重界限。但是,在国人这里,一尊重界限,两个人之间就会像断掉关系一样。

考虑中国式的人际关系,最核心的一点,是懂得大家都是巨婴,而巨婴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照顾。

在前面《当婴儿照顾,当女神崇拜》一文中,我讨论了中国式两性关系的哲学,其实这也是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秘诀——当婴儿照顾,当神来崇拜。

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和有“高铁一姐”之称的丁书苗的故事耐人寻味。丁书苗因介入高达1800亿元的高铁项目,而获益几十亿之巨。但作为一名不识字的大妈,丁书苗是如何搞定刘志军的?多数文章认为,刘最爱美女,丁书苗投其所好,不断送美女给刘。但是,给刘送美女,这一招谁都会,为何丁书苗占了先机,最终简直是承包了高铁项目一般?

我看了很多报道,总结是,丁书苗的绝招,就是把对方当婴儿照顾,又当天神崇拜,同时,又显得毫无心机。也就是说,她既是一个将巨婴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妈妈,又是刘志军所称的“猪脑子”,这样就给刘一种感觉——他伟大的头脑可以放心地控制丁书苗。

丁书苗的做事方式,从一开始就可见一斑。她的第一桶金来自于铁路运输,早年为了在山西老家获得铁路车皮,没有人脉的丁书苗到铁路部门找关系,但对方看她是农村来的都不搭理。丁书苗不死心,干脆蹲在领导家门口,不关门时,她就进去,把领导的袜子、床单、内裤、衬衫、外衣拿出去洗,最终以此把领导感动,获得了车皮。这种方式,也就适用于巨婴,如果对方很有界限感,她的这些保姆式做法,会引起反感。

所以说,崇拜加照顾,是搞定巨婴的绝招。照顾,弥补了巨婴们生命初期的缺憾,崇拜,则满足了巨婴们的全能自恋——婴儿早期都有无所不能的无边无际的自恋。

这也是魏忠贤权倾一时的绝招,他靠的绝非超级权谋,而就是丁书苗的这一招:猪脑子+ 无微不至的照顾+ 当天神崇拜。

其实,多数国人不都想如此吗?找妈要照顾,同时还将这样的妈贬低成老妈子,希望对方崇拜自己,眼里只有自己,而自己还颐指气使。甚至继续延伸,国人多有皇帝梦,而所谓皇帝梦,可以说,就是为了制造条件来满足自己的巨婴梦——得到最好的照顾和最高级别的崇拜。

历史学家张宏杰在他的著作《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中,细致讲述了中国皇帝是如何被照顾的。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这种动物也不过一人来高,百十来斤,但是它却比其他千百万人的总和还要有分量。它稍稍动一动手指头,半个地球都地动山摇。

在中华帝国的中央,人们穷尽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子组成的宫殿供它居住。

最迷人的数千名处女,被精心挑选出来,囚禁在帝王之城中,供它一个人享用。数万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成为不男不女的怪物,以服侍它的吃喝拉撒睡。

它吞噬的财富,抵得上半个帝国的产出。从日本到帕米尔高原,从东南亚到东北亚,数十个国家的国王每年恭恭敬敬地向它进贡本国最珍贵的物产。在帝国之内,设有数十百处工厂,几十万人专门为它一家生产瓷器、马桶和唾壶。如果想一想《红楼梦》中那个奢华到极致的大观园的主人,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家奴,是皇帝派驻到一个皇家衣料工厂的监工,我们就可以想象皇帝的日常享受了。

中国皇帝制度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把每一种享受都推向极端,竭尽一切想象力去繁复、夸张和浪费,直至无以复加、毫无必要、令人厌倦。

以吃饭为例,众所周知,皇帝只有一个胃,并且通常并不比普通人大。但是,皇帝一个人每餐的饭菜要数十上百样,摆满六张桌子。清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俭朴的朝代,宫中规定,皇帝一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额是六百斤: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肉十斤、羊两只、鸡五只(其中当年鸡三只)、鸭三只、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萝卜(各种)六十个、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青酱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枣等数量不等。

此外,还要每天专门给皇帝一个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叶十五斤……为了给皇家生产衣料,清代专门在三座城市设立了规模巨大的工厂。

为储存皇帝的衣服,专门建有数间殿宇作为御用衣服库,为管理这些服装,专门成立了拥有数十名办事人员的尚衣监。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他那实际上已经是大大没落了的帝王生活时说,“衣服则是大量地做而不穿”“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穿新的”(《我的前半生》)。据他后来翻检档案,发现仅仅一个月内,内务府就为他做了四十九件衣服,这些衣服,当然绝大部分都永远白白贮存库内,从来没有机会上皇帝的身。

说到行,一旦皇帝要巡视国土,那么整个国家都要为之翻天覆地:隋炀帝江南之旅的奢华不是帝王的常例,那么我们就还是以素称简朴的清代帝王为例吧。虽然传统时代交通非常落后,臣民出行极为困难,但是皇帝们的手指每一次在地图上指出一个新的目的地,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帝国版图上就会出现一条数百或者数千公里的崭新大道。这条大道宽达十米,尽量笔直,碾压得“如同打谷场一般光滑”。这条道路仅为皇帝一个人通行,“不准任何人经过”。皇帝出行时,这条道上洒上净水,一尘不染。

乾隆皇帝的一次出巡中,内务府官员记载道,为了供应皇帝路上的饮食,他们提前把一千只选好的羊,三百头特选的牛,以及七十五头专用的奶牛带上车,沿途供皇帝御用。在数千里的出巡路上,皇帝只喝四眼泉里汲出来的水:北京的玉泉山泉,济南的珍珠泉,镇江的金山泉,杭州的虎跑泉。为皇帝运送泉水,专门成立了一支庞大的车队。在炎热的夏季,几十万斤冰块被从北京提前运送到路上,以备皇帝口渴时能吃上冰镇的西瓜……为了防止皇帝回去的路上因为重复的风景而感到厌烦,“归途还必须另修一条道路”……

这种皇帝制度设计,在我看来,不过是早期婴儿的全能自恋感的展现:我即世界,世界即我,整个世界为我所用……

皇帝梦,是巨婴梦的最高表现,而中国式特权,则是巨婴梦轻一些的表现了。

据报道,湖北省恩施市的一名市领导自我批评说,出差基本上坐飞机,很少坐火车、汽车,在医院看病从不排队,住院也是专人看护的VIP 病房,家里灯坏了、水管不通,直接给机关事务局打电话叫人修。

河北一县委书记则感慨,虽然坐了无数次飞机,但取消贵宾厅后,比刚进城的农民还懵懂,订票、取票、换登机牌等,不问就不知道。他还称,除了不会办理登机,一些干部去医院不知道怎么挂号、乘公交车不知如何投币刷卡、参加培训会走错教室……如此看来,这些领导的特权,其实就是可以做婴儿被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的资格。

类似的心理,在一般人身上也很容易看到。

我在《广州日报》工作时,不会用打印机,电脑出问题也直接叫技术部来解决,对此还理直气壮,觉得作为编辑和记者,做好专业就可以了,这些琐事可以不必理会。但你不理会琐事,谁来帮你打理?看起来,是各种人,但其实,这都是婴儿在找妈妈。婴儿的吃喝拉撒睡都是需要妈妈照顾的。

我在微博上讨论中国式特权时,引起很多网友回复,其中一位网友说:我老公,家里只要一点东西坏了,就要找爸爸妈妈来修。衣服都要拿到他父母家洗。也是快四十岁了,显得无比年轻,看来就是巨婴啊。是啊,无论是皇帝梦、特权梦,还是生活中找保姆……都不过是婴儿找妈的各种变形而已。

来源:新华悦读、搜狐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媒介化社会建设研讨会在沪召开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
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
【社会观察】“你看到的是证,我说起来都是泪”
【社会观察】养老院长“双11”剁手记录
报亭是社会的“遗孤”,也是一代人的回忆
王小盾:上古中国人如何解释“晚上的太阳去哪了”
中国人非常重视吃和性:前者因为饥饿史太长 后者结果皇帝多阳痿
为什么3岁的孩子就有逆反心理?
处理虐童案,先过人性这道关
图揭德国真实物价:国人看后羡慕不已
你懂宝宝斗嘴背后的心理吗?
德国住宅细节惊呆国人 穷人的房子也完胜国内别墅
一位心理治疗师妈妈的誓言:我永远不会打我的孩子
一年中黑夜最漫长的一天,这一群人心理阴影无限大
美图亏损中上市,能靠电商完成盈亏平衡吗?
《哈扎尔辞典》作者又出新作,译者教你打开这本塔罗牌之书
曹景行讲座现场一学生提出:社会欠我们一节音乐课
中国人泪流满面欧洲生活:月租400元住市中心
24所学校获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称号
韩正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上海代表,大力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灵魂
沪社会办医机构将“宽进严管”
QQ大数据发布《中国人运动报告》,我国人均每天行走5112步
即日起上海全面开展外国人工作许可 受理窗口地址公布
中国人口口声声所说的龙脉到底是什么
墨西哥上调油价引发社会动荡
为当代中国纪实 梁晓声推出新书《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