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路委员持续为优化城市交通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要多“接地气”

2017-01-13信息快讯网

 

王如路委员持续为优化城市交通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要多“接地气”-信息快讯网

王如路:自己常同基层打交道,更应该多关注“接地气”的民生话题

如今在申城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穿梭行进。这几天,市政协常委、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如路也加入到使用者队伍当中。不过,他是在为自己参政议政进行调查,积累素材,“不少单车乱停乱放,占用了宝贵的公共停车资源,各相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合理规划一下?”

自担任市政协委员以来,王如路共提交个人提案29件、联名提案3件。他说,自己常同基层打交道,更应该多关注“接地气”的民生话题。

立足本职,关注“出行难”

王如路长期从事交通工作,在他的提案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无疑具有非常高的“含金量”。

平时,他经常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根据我的调查,上海高速公路、高架信息诱导系统已较为完善。然而交通信息系统在便民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王如路举例说,百姓不了解公共交通换乘情况、不知道公交到站时间、部分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导航等,这些都对市民出行效率造成影响。

2015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推动公交、地铁、轮渡等不同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推出更加便捷、覆盖范围更广的实时公交查询软件,方便市民查询、换乘。

这个建议得到积极回应。提案承办单位市交通委表示,将积极通过科技、信息化等手段进一步推进上海“公交都市”及“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上海公交”App已成功接入中心城区951条公交线路、约1.4万辆公交车的实时位置信息,下载量超过200万,每日访问量约为80万人次。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民生话题有些往往是“老大难”。比如,封闭性不良的渣土车成为城市的“流动污染源”。“工程建设热火朝天,施工用车不停穿梭市区街道,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王如路早在几年前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2010年,他提交了《关于加强大型施工车辆、公交车辆管理的建议》,建议对大型车安装限速装置,从行车速度上直接控制安全,并在车辆视觉难以顾及的危险隐蔽区域,设立类似轿车雷达的系统进行辅助,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声音或者图示提醒驾驶员在右转弯时留意视觉“盲区”。

随后几年,正规作业的渣土车上已全部装载GPS行车监控设备,提高了执法效率和实时监管。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并未在指定地点倾倒建筑垃圾。针对存在的问题,2015年,王如路又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乱倒渣土”管理的建议》,加大管理力度,让违规者无可乘之机,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可以马上进行制止,对于屡次违规的作业单位可考虑直接吊销运输资格,起到震慑作用。

对此,有关部门回应,除了在渣土车上装GPS,还聘用第三方对渣土车的运输实施实时监管,鼓励市民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同时,将那些随意倾倒渣土的企业或个人纳入“黑名单”。

尽心履职,民生疾苦放心头

尽管本职工作繁忙,但王如路参政议政十分踊跃,挤出时间参加市政协各项履职活动。

一次,有居民上门反映夜间地铁噪声扰民,王如路闻讯后,来到居民所在小区进一步实地了解情况。这户居民家住一处老旧小区。王如路回忆说,当时他刚一进门,就被那处狭窄简陋的旧屋震撼了:“感到心酸,不是滋味。哪怕工作中有再多怨言,那一刻也烟消云散了,跟人家的困难比起来,我们这点事情算什么?”

原来,由于历史、经济和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成片二级旧里仍保持原有状态,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普遍较差,公共配套设施不全,安全隐患较多。

于是,在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居民减少地铁噪声之余,王如路开始思索,如何通过政协渠道,为改善百姓居住条件发声音。此后,他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这方面的情况材料。

后来,王如路在提案中建议,各区旧改部门全面梳理改造项目、资金来源、房源需求等,通过市、区的统筹安排、年度计划、资金计划和房源供应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加强计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旧区改造稳步、有序推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