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打造通往明天的“北极星”

2017-01-15信息快讯网

 

用创新打造通往明天的“北极星”-信息快讯网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2017年无疑将是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长期以来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之一,一方面被寄予厚望,另一方面自身经济结构也在转型,金融发展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昨天在沪举行的以“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为主题的上海金融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默顿一开场就亮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面对危机,创新才是答案,“危机可引发金融创新,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持久改善”。

用创新管理风险

期权定价理论是默顿最大的学术贡献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默顿与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及数学家费雪·布莱克共同研究出了一个期权定价的复杂公式,即布莱克-斯科尔斯-默顿定价模型。凭借这一学术成就,默顿与斯科尔斯分享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谓“危机”,有危也有机。在昨天的演讲中,默顿以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遭遇的“滞胀”危机作为案例认为,危机可引发金融创新,从而带来金融体系持久改善,“美国当时的解决方式是用金融创新和其他创新共同来解决危机,私营部门创造的全新市场,不是消除风险,而是管理风险,以更高效的方法分担风险,由此把整个经济带回正轨,也奠定了其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坚实基础。”

谈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默顿表示,健全的金融体系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需要建设一个世界级资本市场。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提升中国投资的多元化呢? 他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基金和央行等之间可以通过签订互换合约的方式,直接交易实现收益率的互换。也就是说,你实际依然持有A股,但可以分享到全球股市的收益。”

技术不能取代信任

面对全球掀起的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默顿表示,“如果你现在跑到硅谷,一大堆互联网技术精英都会信誓旦旦地号称,‘我们很快就能颠覆传统银行’,‘银行的对手将是谷歌’。技术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吗?我的回答显然是‘不’。”

在他看来,整个金融体系中涉及到流程的环节如清算结算、支付等或许会被创新的金融技术所替代。例如,利用区块链的方法,中央结算的交易所很可能会失去作用。但是,在内部并不透明的领域,技术往往鞭长莫及,“假设你要做出一个投资决策,即使机器可以做到充分披露信息、全过程透明化,决定却依然无法完成。在这个时候,唯一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信任。这与医疗界非常类似,只能通过信任关系来提供服务和产品,技术并不能取代信任。”

因此,默顿认为,金融服务中,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可被视为金融与技术创新的未来,“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科学、技术和经济需求则驱动金融创新。技术进步很有可能为具备‘信任资产’的金融机构增加筹码,促进其扩张。”

他还强调,如果能成功实现创新和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整体战略,就能创造信任,中国金融创新发展的设计流程将打造一颗通往明天的“北极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