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当代传播需创新思维

2016-12-28信息快讯网

 

河南豫剧院将推出原创剧《苏武牧羊》,由获得“二度梅”的豫剧须生李树建主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供图)

近日,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高峰论坛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不同剧种的戏曲主创和业界专家就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播展开讨论。与会人士认为如果说10年前以月度演出推广传统戏曲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么眼下我们迎来了传统艺术发展最好的时代,更要创新思维,尝试用公益讲座、锁定年轻观众,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等多种形式,重振和复兴戏曲。

“中国新建剧场越来越多,在演艺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过去一度有种认知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引进西洋艺术形式的作品。但是,中国人造的剧场,中国人管的剧场,中国观众为主的剧场,不能只演交响、歌剧、芭蕾‘洋三件’,也有责任为弘扬民族艺术尽力做好薪火相传的工作。作为剧场,对演出市场不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更需要积极地去引导。”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林宏鸣说,2008年剧场曾做过一次大规模观众调查,数据显示喜欢观看戏曲的观众仅为9%,而近两年,有了一系列对传统戏曲政策的利好扶植,和近年戏曲人主动的文化出击进行宣传推广,这个数字在稳步回升中。

暌违多年的《七十二家房客》将于明年初亮相,开票不久两场演出票即告罄,后来加演一场也几近售罄。主创王汝刚很感慨,这波滑稽戏观演热让人看到观众对传统艺术和经典作品的期待。

连续多年参与东方名家名剧月的王珮瑜以“京剧清音会”,让原本只适用于室内乐演出的演奏厅拓展出传统戏曲的演出功能。这样的尝试也最终固定成为她的个人演出品牌,近年持续上演。明年她将特别邀请相声大师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先生,共同演出京剧、相声和评话的跨界大戏《文图会》。不过几个人的工作室,却立下了2000多张票的“军令状”,可谓信心满满,魄力十足。

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分享了今年10月携豫剧《程婴救孤》前往美国演出的经历。这是该剧继2013年在纽约百老汇上演后,又一次亮相美国,在好莱坞杜比大剧院演出。在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剧场演出厚重历史涵蕴的中国戏曲作品,吸引了很多一线好莱坞演员前来欣赏,他们中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纷纷为中国传统文化点赞。李树建介绍,这一次美国之行是扎扎实实的商业演出,当地的演出商提前一年半就展开售票,1000多个座位的剧场不仅满场而且几乎都是海外观众。“一开始他们只知道是‘中国歌剧’,欣赏过后便知道了豫剧京剧有所区别。”李树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引发世界的关注,我们自己有什么理由没有文化自信呢?”

昆曲演员张军则把目光更多地锁定在年轻观众身上。“昆曲在10年前做推广,在传统剧种中被认为是最难做的。没想到《牡丹亭》和《十五贯》两出传统戏的票居然卖完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震动。”随后他针对昆曲演出观众做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观众是18-25岁的高校学生和白领,而七成以上的观众则是通过各种公益普及演出知道昆曲这样一门传统艺术的。自此开始,他分出一半的工作时间致力于昆曲的传播推广。如今他领衔的《春江花月夜》将在明年4月再度演出,他希望通过这样的适度创新又保留传统底色的新剧目,和当下年轻观众建立起良性的互动,从而成为传统艺术的固定受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