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向结构调整要动力
上海市市长应勇回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袁婧摄
本报讯 昨天下午,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上海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市长应勇出席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肖贵玉: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新当选的应勇市长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请应勇市长讲话。
应勇: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年的市“两会”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开得很成功。衷心感谢媒体记者这些天来的辛勤付出和卓有成效的报道。大家辛苦了。
刚刚结束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选举我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在闭幕式上,我已经作了表态发言。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提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我很乐意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
坚定不移推进两项国家战略振兴实体经济培育新兴产业
《人民日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上海这两年的经济数据好像有了一点企稳回升的迹象,请问您对今年的预期是怎么样的? 上海新的增长点会在哪些领域?
应勇:这几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总体健康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从去年上海经济增长的几个主要指标就可以看出: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2016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了16.1%,新增就业岗位59.9万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8.9%和10%,连续多年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居民。
我们把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5%左右。这个目标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上海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预期目标还包括财政收入、新增就业岗位等,是积极的、恰当的。当然要完成这些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我们要的增长是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可持续的增长。要实现这样的增长,就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坚定不移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要进一步向结构调整要动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提升“四个中心”功能,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年上海在培育“四新”经济和新兴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医疗器械等方面增长都超过了两位数,有些甚至增长超过了20%,这些新产业、新业态都是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向扩大有效需求要潜力,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稳定外贸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我们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力争取得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自贸区重点加强“三个联动”
新华社: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正式运行了三年,现在全国已经有11个省市设立了自贸区,上海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下一步发展重点是什么?
应勇: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确立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使命。三年来,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总体上实现了初衷。上海自贸区三年来有100多项制度创新的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内新成立了4万多家企业,超过了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自贸区以占上海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市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对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来的建设情况作出了重要批示,予以了充分肯定,也对下一阶段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的要求,着手制定下一步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总的考虑是继续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综合监管等方面深化建设、系统集成,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结合上海的特点,上海自贸试验区还要重点加强“三个联动”,即: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加强与浦东新区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再造区的联动。
“金改40条”稳步推进没有停滞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
彭博新闻社:随着今年大量的资本流出,上海自贸区关于资本账户自由流动的一些改革举措似乎出现了停滞,请问要等多久,这些改革举措才能重启?今年还将有哪些金融改革措施出台?
应勇: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我们要在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要利用好自贸试验区平台,实现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度联动。推进金融创新,当前就是要继续抓好国务院批准的“金改40条”的落实。“金改40条”各项金融改革举措都在稳步推进,并没有停滞。去年,我们在外汇管理改革,银行机构市场准入、综合监管试点等方面,先后制定了5个细则,还发行了第一只自贸区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票据交易所、中国信托登记公司等金融要素市场,都相继在自贸试验区设立。
去年自由贸易账户新增了近2万个,目前累计开立超过6.3万个。到去年底,累计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0万多亿元,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8000多亿元,没有一笔发生风险。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国家“一行三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按照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宏观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继续抓好“金改40条”的推进和落实。比如要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和应用,争取把自由贸易账户拓展到区外的科创企业;比如,探索金融业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有,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我想强调的是,在推进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把防范风险贯穿始终,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保报销比例向基层医院倾斜
东方卫视:政府工作报告上就“医改”有两处引人关注:一个亮点是明确要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上海已经进行了好几轮医改,目前社区医院已经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接下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有没有时间表? 有哪些措施可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另外一个亮点,今年要完善家庭医生制度,上海是最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目前已经覆盖了部分社区。目前还在推行分级诊疗,试点的效果如何? 未来在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完善?
应勇:医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的部署,持续推进医改。特别是去年国家把上海列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医改工作的步伐和力度。在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招标采购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今年全市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在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和实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行了分级诊疗的制度。本着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就便看病、配药,加强了社区医院的建设,并着力提高社区医生的诊治水平。加大对社区医院药品的配置。在医保报销比例上向基层医院倾斜,给群众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上海从2011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目前超过1000万的市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推行这项制度,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水平,让更多的市民有家庭医生,享受更好的家庭医生服务。真正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
要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在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待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大病医保待遇。最近,把20多类患者急需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等高价药纳入了医保报销。这项制度推出后,有些医院这一部分药还没有及时配送到位,有些患者报销最后一步还没有到位,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将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今后,推出这类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有效衔接。
同时,最近推出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有余额,可以自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制度。这些都是医改的内容,也是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的措施。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这些医改措施,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不希望看到上海的房价太高“类住宅”乱象扰乱市场秩序
《新加坡联合早报》:去年上海的房价普遍上涨,在人民币面对贬值压力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一些个人外汇的监管措施,上海甚至是全国的中产家庭钱出不去了,会不会间接对上海的楼价造成压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会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除了限购限贷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增加土地供应,上海怎么来增加特别是市区的土地供应,同时防止推出的土地变成新的地王?
应勇: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上海的房价高,而且上涨速度过快。我们不希望看到上海的房价太高。房价太高,不利于吸引人才,不利于年轻人的发展,影响城市的活力、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上海的长远发展。去年上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出台了“沪9条”、“沪6条”等政策,从实施的情况看,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牢固确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始终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尊重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和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市政府已经决定新增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4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改造,完成4.4万平方米郊区城镇的旧区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老旧住房综合改造,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人才住房的保障力度,还要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严格监管,严厉查处炒作房价、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借此机会,我还想说一下社会比较关注的公寓式办公等“类住宅”的问题。近期,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作出了停止此类项目审批、暂停此类项目预售和销售的决定。“类住宅”项目在土地性质、使用年限、水电气配套和使用价格、居住人员落户和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政策以及房屋交易税率等方面,都和普通商品住宅有明显的区别。
现在公寓式办公等“类住宅”的乱象,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间接抬高了工业用地和其他商业用地的价格,对这类问题必须予以清理整顿和规范。目前市政府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制定对此类问题清理整顿规范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网约车新规要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
《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去年底上海出台了针对网约车的监管新规,出台之后外在有很多的议论,有的说这个新规在上海显得比较保守,也有市民担心这个新规会不会进一步推高上海车牌的价格,您有什么看法? 最近有传言说,上海将进一步收紧机动车限行措施,包括4月份推出对外牌车进一步限行的措施,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今年共享单车成为“两会”会场上的热点,有很多支持的声音,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担忧甚至反对的声音,不知道您对共享单车在上海的前景怎么看?
应勇:对网约车的管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于法有据,依法管理,促进网约车安全、规范、有序发展。按照这个原则,我们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意见和交通部等七部委的相关管理办法,依据上海地区性法规 《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了网约车新规,这个新规是符合上海实际的,要严格抓好落实。
关于网约车新规会不会推高车牌的价格,据我所知,近几月车牌拍卖的情况,不论是参加竞拍人数,中标比例,还是最后车牌价格,都是平稳的。目前,参拍人数每次大概在22万到23万,中标率在5.4%左右,平均成交价格约为8.8万元,总体平稳。
刚才还问了今年4月份会不会对外牌限行有更严的措施出台? 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共享单车目前发展很快,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也很重视。共享单车符合绿色、环保的出行理念,也有利于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方便群众出行。当然同时也存在骑行不规范、停放不规范,甚至有的影响市容等问题。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总的是要加强慢行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引导广大骑行者文明使用、文明停放,并明确相应的管理和执法措施。
重点建设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中央电视台: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已经走了三个年头,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的进展? 去年9月也是公布了升级版的“人才30条”的政策,但现在社会上依然有评论说,上海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是有限的,未来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措施?
应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海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家层面成立了由国务院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理事长的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并成立了上海的推进办,由国家发改委的负责同志和上海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双主任。
上海是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到2020年建成基本框架的目标,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前工作重点是要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各类创新要素,力争迅速做实、做强、做出影响。要依托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纳米技术、计算科学等大科学设施群,筹建国家实验室。还要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规划。这些都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但还不是全部。我们还要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转化的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科技创新集聚区,推进杨浦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金融支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基础、是关键,没有人才,科创中心建设就无从谈起。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我们要进一步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去年9月,我们对2015年出台的人才新政作了完善,推出了人才政策的“30条”,这不是最终的结果。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才集聚的大举措,把上海建成高端创新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上海迪士尼游客超500万人次扩建将增设“玩具总动员”园区
凤凰卫视:香港迪士尼已经连续多年亏损,不知道上海迪士尼经营状况如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经营数字可以对外公布。另外怎么看待上海迪士尼对香港迪士尼带来的影响? 上海迪士尼后续的一些工程有没有具体日期?
应勇: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已经半年多,运行总体情况是健康正常的。这半年多来,入园游客超过了500万人次。如果把乐园周边游客加进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总数已经超过1100万人次。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盈利情况,运营企业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财务数据向社会公布。
至于上海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竞争的问题,我觉得这两家乐园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景点设置,游览项目选择和演出内容等方面有所不同,游客的体验也有所差别,客户群也不完全一样。中国的市场巨大,上海、香港两个迪士尼乐园,应该能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扩园问题,去年11月,上海迪士尼已经宣布启动乐园一期扩建的计划,增设“玩具总动园”园区。上海迪士尼的中外双方合作伙伴将会进一步加强密切协作,推动上海迪士尼更好地发展。我们对上海迪士尼的前景充满信心。
填写志愿不再受文理科限制高考改革增加了考生选择权
《新民晚报》:今年被称为新高考的“元年”,上海不少家长,尤其是考生的家长都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动向。请介绍一下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将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
应勇:实现高考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增加了考生对报考学校和选择志愿的选择权。新的高考录取的基本方式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以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新高考不分文理科,在考试科目上从原来的“3+1”变为“3+3”后,除了“语数外”,考生可以不分文理科自由选择3个科目。同时,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也不再受文理科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更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增加了考生的选择权。
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已合并了一本、二本的招生批次,对艺术等专业试行了统一的春季招生,举行了首次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开展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自主招生中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正透明的工作机制。
今年是新高考元年,必须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把新高考变化和要求让每一个考生知晓。要把问题考虑得更细,更有利于考生。同时今年新高考整个录取系统是全新的,还要加大压力测试,确保系统万无一失。检验高考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生对高考制度改革有没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我也衷心地祝愿,能有更多的考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提前一年实现空气质量目标上海“水晶天”将会越来越多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问题是有关大气治理方面的,刚才看了一下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数据,今天下午5点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是32,优,今天的空气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根据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上海的重度污染天数逐年下降,能否介绍一下现在上海主要的污染物到底是什么? 未来在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方面,上海又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应勇: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底线,持续加大包括大气质量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去年,上海提前一年完成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的天数从8天减少为2天。
根据市有关部门监测分析,本地影响大气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机动车、船舶等流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等工业源,电厂、锅炉等燃煤源,还有工地、道路等扬尘源。
除了这些污染源,大气污染还有区域因素和自然条件因素。对于区域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加强协同防治、监测数据共享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至于自然因素,刮不刮风,刮什么风,不取决于我们,但是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要不要行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努力取得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这取决于我们。我们要全面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打好大气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海的空气质量将会持续改善,“水晶天”也会越来越多。
不断深化发展沪台合作交流为两地的民众带来更多福祉
中天电视:上海和台北两地的“双城论坛”一直以来都在推动两地的交流合作,不过上海市的市长已经很多年没有到台北去了,在您的任期内会有这样的计划吗? 另外,您认为两地在哪些领域能够进一步交流合作?
应勇: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自2010年举办以来,上海和台北已经在多个领域先后签订了26项交流与合作协议,为推动沪台两地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得到了两地民众的支持。我一直非常关注上海、台北“双城论坛”。论坛的举办为推动沪台两地的多领域合作与交流,为两市交流借鉴城市建设经验提供了平台。我希望,上海与台北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能为两地的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
深化“证照分离”完善监管体系推进“三个脱钩”优化政府服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近几年政府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结合作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点,上海也在很多领域作了尝试。今年还会有哪些新的改革措施?
应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举措,也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关键举措。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要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去年,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我们在浦东新区试行证照分离改革,今年,要重点做好“两个扩大”,一是扩大改革事项范围,去年浦东新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时,是在先照后证的基础上,把116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到证照分离改革,取消一批、备案一批、简化审批程序增加透明度一批,还有一批是需要保留并严格管理。今年还将新纳入70项,力争把经济领域的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二是扩大改革事项的实施范围。去年对浦东新区试点的116项改革事项,在全市面上推行了37项,今年还要扩大实施的范围,把更多的改革事项推广到全市。
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上海取消调整了38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42项评估评审事项,今年还要继续取消调整一批审批事项。与此同时,要推进“三个脱钩”,即: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行政和一类公益事业单位等与所属企业脱钩。
要着力优化政府服务,重点是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要加快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加快把事关审批的事项和面向社会、企业、群众的服务事项接入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实体大厅和网上政务大厅的衔接通办。同时,还要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担,尤其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采取全面“营改增”、调整社保费率、下调电价、减少行政收费、降低进出口环节收费等措施,为企业直接减少税费850多亿元。今年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和社会的活力。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底线贯彻落实好《食品安全条例》
澎湃新闻:老百姓都很关心吃的问题,也就是食品安全,上海一直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执行食品安全监管,但现在有网购食品,还有越来越红火的外卖送餐等新业态,对于这样的新情况,监管部门有没有新的设想和计划?
应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也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这项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去年,我们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制定了行动方案。
这次人代会上有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地方立法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把过去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化下来。同时,也对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业态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像配餐食品、网络食品,还有小作坊加工、食品摊贩以及政府加强监管和跨部门协同的问题,《条例》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希望媒体能够做好这个《条例》的宣传工作。这次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条例,为下一阶段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市民满意的城市之一,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的软实力。也希望媒体在这方面能够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监督。
应勇: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新春佳节,我借这个机会向全市人民拜个早年,也向现场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拜个早年,祝新春吉祥。谢谢大家。
肖贵玉:今天的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感谢应勇市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祝大家新春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