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技术流” 教育APP回归教育本质是正道

2017-02-08信息快讯网

提到教育类应用程序(教育APP),现在的“手机一族”一定不陌生。相比上世纪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学校相比,随着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设备、大数据等信息社会新形态的不断更新与涌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利用移动平台接受在线教育。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教育学习领域APP增速迅猛,一线城市用户量的全年增幅达到90.7%,二线城市用户量达到68.75%。

教育APP市场火热,用户量增速迅猛为哪般

《中国教育类APP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教育应用程序总数已超过7万个,约占APP市场份额的10%,仅次于游戏类排在第二位。现在的教育类APP大致可分为外语教育、学前教育、考试应用与中小学教育等。据统计,超过七成的用户在半年时间内使用过教育APP,其中有85.8%的现有用户表示未来有继续使用的意愿,56%的用户愿意为教育APP付费。

从使用量、满意度及付费意愿等方面来看,外语类的教育APP无论是开发人员还是用户人数都排在最前列,质量、使用率与满意度最高。如沪江网的沪江网校、开心词场等APP成为坐拥过亿用户的经典产品,还有爱语吧系列的英语学习APP,也获得了数千万用户的青睐。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外语类APP最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使用,移动学习已经全面超越PC学习”。

学前教育类APP则“最土豪”,用户多为收入较高的“80后”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而这些APP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长,深受苦于无时间陪孩子的家长青睐;考试类APP如驾校理论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各位职业考试,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平均使用的时间最长;中小学教育类APP由于缺乏优质的师资,内容形式相对单一,用户的关注度不高。

避免“技术流”造成的同质化,促进核心用户群体主动学习是关键

随着教育APP数量的增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尽管在总量上的确是正在增加,但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APP大多以免费为主,缺少内容的支撑。

目前总数已经超过7万个的教育类APP,排序靠前的几乎都不是由教育技术人创造的,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教育和技术互动中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就是说,技术再怎么发展,都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单纯为了“炫技术”。

调查发现,从事教育APP的公司绝大部分是拥有传统互联网背景或移动互联网经验的技术型公司,属于“技术流”,其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严重不足,做法多是将传统内容照搬到移动终端上。比如,在安卓市场或者Apple Store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几十个唐诗300首的应用程序,其内容几无差别,这样一来消费者自然不会选择付费软件。还有些APP直接将一本汉语词典的内容原搬照抄过来,不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那么,如何避免教育类应用的同质化?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前院长许莉萍教授认为,重点是要在教育类应用的主题上做文章。在教育APP的主题分布上,语言阅读类一直是一枝独秀,综合益智类排在第二,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比例最小。由此可见,我国的家长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偏科”问题。而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尤其是“80后”,甚至“90后”的家长成为主力军后,便会很快认识到这一点,不再将重心只偏向于某一学科,而是更加注重儿童从早期开始全面的知识学习和智力情感的开发。

在2016年度最有价值、最好用的教育APP榜单,就有90个教育类应用程序上榜,还有一类新型教育应用也名列其中,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类教育应用,上榜的前五家公司并非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高考帮”背后是学而思集团;“乐学高考志愿”背后则是由学而思联合创始人创办;“完美志愿”背靠世界级科学家团队开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iPIN”。“以往填报志愿,对考生和家长而言更像一场看不见摸不着的‘赌博’,而有了这些志愿填报APP,庞大的数据支持让考生在填志愿时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为他们未来的人生路给出了引导。”湖州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朱全德处长说。

教育应用程序应进入主流课堂,成为教学有力帮手

目前,教育APP中自然科学类和益智综合类两个主题的应用市场大多被国外的开发商占领,本土的“技术流”公司很难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这一方面,教育技术人可以尝试此类应用的开发设计,以弥补本土产品的不足。

与热闹的应用程序市场相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优秀应用程序却寥寥无几。这是因为手机和平板电脑在教室中应用的使用受到限制。在国外BYOD(自带设备)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而在国内几乎没有。无法管控学生的操作,是移动终端无法进入教室的关键原因。不过有个别类似“袋鼠家”的应用程序,能够实现对学生终端功能的控制,学生机能运行什么应用程序,在什么时间段运行,都能通过家长或教师的管理端来实现,这类软件应该在学校中普及,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移动学习的便利了。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认为:“教育应用程序应该回归教育本质,更为广阔的应用在于师生教学情境,就是常规课堂教学。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能看到APP的强大功能和内容资源带来的便利,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应用程序,提升教学品质,是未来教育APP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2016年哪些APP“占领”了你的手机?
2016年哪些APP“占领”了你的手机?
颠覆APP,小程序1月9日上线(张小龙2017微信公开课演讲全文)
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当前热门行业
教育界委员谈学生减负——标本要兼治,家长要自省
【阅读西方】《假如杀死猛犸象?教育改革的关键》
老师把小学生打成熊猫眼 教育局:立即调查
上海教育综改探索增效减负 第一课堂如何撬动?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10人获奖
第五代日产申报图曝光 搭自动驾驶技术
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畅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丰田全新Supra假想图 与宝马Z5共享技术
孩子寒假迷上网游 家长背着鼠标上班防儿子玩游戏
苹果CEO的学位:晒晒世界名校的著名“编外校友”
文章有妙趣 张大春新书《文章自在》批应试教育谈写作之道
路虎揽胜运动PHEV谍照 或搭I-PACE技术
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力度 避免进入片面追求升学率误区
教育绝不能被逐利的资本绑架
科技更迭,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未来不被淘汰?
幼儿园阶段即开始疯狂培训 谁制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技术将从观念上改变舞台艺术
2017年北京名校艺考三大特点:火爆、文化、新技术
上音本科艺考上周末开考;报考人数创历年之最;多名主考官告诉记者—— “技术、个性优先于颜值”
Apple ID被黑一夜清空 中国用户公开信维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