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圆老旧小区“青春梦”

2017-02-13信息快讯网

 

(同济大学刘悦来供图)彭浦新村艺康苑中心花园效果图。

■本报记者 史博臻

划出专属领地,保证孩子的游戏安全;换上舒适软椅,居民即便在冬天久坐也不会透心凉;铺设一面绿墙,让人寓教于乐的同时又能疗愈身心———正如我们所见,微更新试图用细小的“空间手术刀”切除社区顽疾。

在上海,短短几年间,老旧小区因微更新而再圆“青春梦”,变得和蔼可亲。回溯至2015年12月,彭浦新村艺康苑的微更新项目一经推出,立刻吸引来十多组设计师自荐,竞相争夺入围名额,自此拉开上海在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微改造序幕。

孰料,一年零三个月后的今天,在首批其他10个微更新试点初现雏形、第二批名单公布之时,艺康苑改造却迟迟未见动工,居民犯起了嘀咕。怀揣疑问的记者昨天前往艺康苑求证,却听到了一个更好的消息……

喜:收到一份追加经费“大礼”

艺康苑的光环不少,它是静安区首批三家试点“青春社区”样板之一,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考察团队络绎不绝。在静安区“美丽家园”建设和拆违力度上,它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有闪光点加持,艺康苑的微更新试点意义愈发凸显,特别是在静安、闸北“撤二建一”组建新的静安区后,它被寄予厚望树立为全区的标杆示范,希冀完工后在其他社区做经验推广。街道因此送上了一份“大礼”———改造资金提高到50万元! 这样一来,解决了小区微更新费用的后顾之忧。

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颐告诉记者,按原计划应在去年9月开工,原始方案预算为十多万元———相对于居民需求来说还是有些捉襟见肘。在街道追加经费后,可以做的事更多,能为居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社区环境。后续方案修改了三四次,结合居民要求重新对空间布局做了合理分工。几轮征询意见过堂,以及有关部门审批,方案终于一槌定音。

好事多磨,推迟了半年多的开工仪式将在本月下旬启动。

增:涂鸦蚯蚓塔变废为宝

艺康苑小区中央是一块公共绿地,远近居民都来这里活动健身。从早到晚,各年龄段居民纷至沓来、各取所需。对于这片弥足珍贵的中心花园,居民们爱恨交加。老居民陈阿姨一肚子牢骚:爱它有一片休闲活动场地,恨它太受欢迎而导致空间拥挤、零碎,活动冲突时有发生。

为此,同济大学景观设计师刘悦来团队针对各年龄段的活动需求作了功能区划分,分成老年活动区、休憩区、儿童活动区、食物森林、香草种植区。更新后这里将成为功能更强大的中心花园。

根据居民需求,团队还在小区新开辟了宠物区,为解决萌狗排泄物处理问题,蚯蚓塔的概念应运而生———利用PVC管养殖蚯蚓,定期投喂厨余垃圾,化厨余为肥沃的土壤,PVC管壁可以用涂鸦做“掩护”。

新增的儿童场地以自然教育基地为主题特色,增添林间探秘、蘑菇箱、木作游乐的功能。A=艾草,B=百里香,C=常青藤,D=丁香薄荷,以此类推,所有字母都隐藏在竹林及儿童游乐场地的各个角落中,设计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辨识植物,探索大自然,寓教于乐。

治:特色楼组带动居民自治

在居民张伯伯眼里,小区绿化过密,排水不畅,每逢雨天,草地和花园就成了小溪。根据新方案,小区合理布局观赏性和具有互动、科普价值的特色植物,形态各异的螺旋菜园、锁孔菜园、食物森林星罗棋布,演绎多样化生态系统,四季有景,排水通畅。

楼外铺绿,楼内缀绿。小区借助微景观改造契机,探索绿色社区自治模式,以未来中心绿地的自然教育基地为基础开设自然讲堂。去年底,张颐就制定了艺康苑居民自治项目书,详述自然课堂的筹备和分工,成立了一支20多人的花园社区志愿者队伍,最年轻的27岁、最年长的78岁,一来守护花园,二来承担自然教育职责。此外,艺康苑邀请上海蜗牛妈妈绿生活公益服务社加盟,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贴近居民需求。

有人说,做这些安排是杞人忧天———改造还没有开始,后续工作就来“抢戏”。而张颐认为,改造过程考验着居民自治,自治反过来可以为改造成果的维护来托底,志愿者队伍和居民的自治意识就应当从改造之初介入。

做了多年社区管理工作的张颐总结了提高居民凝聚力的经验之谈———以感情带动,以互动升华。比如小区38号楼十户人家每家小孩都会一种乐器,在他和楼组长贝华芳的提议下,“楼组乐队”成立了,逢年过节在小区的晚会上表演,并在楼道里以宣传画的方式普及乐理知识。张颐的设想是每年推出一两个特色楼道,以点带面,楼组间暗暗较劲,激发居民自治的热情。

趁着艺康苑打造花园社区的热度,又一个特色楼组将创建产生———71号楼的“特色绿化楼组”,楼道里有爱好园艺的高手,更有一群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志愿者,该楼将率先进行楼面垂直绿化、楼道绿植安放的示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