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张杰卸任上海交大校长,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接任

2017-02-23信息快讯网

 

今天,中科院院士张杰卸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一职,原本担任常务副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将接替校长一职。

 

2006年11月,当中科院院士张杰从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的岗位被调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时,未满50岁,是当时沪上高校中比较年轻的校长,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交大最年轻的校长。

据与张杰共事的学校相关负责人称:“盘点交大过去11年的变化,张校长确实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学校要推进的改革政策不遗余力的推动力,有着很明显的理工科学者的特点。”

新校长林忠钦是土生土长的交大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198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船舶结构力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交大任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图/科学网 资料图)

在和他共事的交大人看来,他的特点是低调踏实,敢于担当。林忠钦曾经获得过多项荣誉,但是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所有的荣誉都比不上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作用重要。

 

▲2017年1月9日,上海交大校院签署“十三五”建设协议书,林忠钦发言。(图/上海交通大学)

在专注于科研工作时期,他最重视的是解决那些既源于工程,又能回归工程的科学问题,并且他一直提倡的是科研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而这显然是有着明显的交大特色的科研精神。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说过,交大培养了他,为他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附简历:

林忠钦简历

#FormatImgID_4#

男,汉族,1957年12月生,上海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5年9月任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2000年5月任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1月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04年1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在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为我国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在钢铁、汽车、机车、飞机和重大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评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创新奖、蒋氏科技成就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科技部“973计划”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咨询组组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造业质量品牌组”组长等。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

张杰简历

#FormatImgID_5#

▲张杰 (摄/叶辰亮)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共产党第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

张杰于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盘点张杰在交大的11

#FormatImgID_6#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

盘点张杰在担任上海交大校长期间的各项措施,可以看到,他对学校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规划。而在此期间,也可以看到上海交大在各个指标体系上都有很明显的发展。

大学要有文化建设

#FormatImgID_7#

▲开学典礼上,张杰寄语新生做“德行高尚的人”、“知行合一的人”、“心胸宽广的人”。(摄/叶辰亮)

当张杰2006年11月27日任职交大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时就谈了他印象中的中国的大学,并且提出中国大学的发展规划和科研布局要面向20年后的发展。大学要有文化建设,并且将文化建设具体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在学校内部,他首先推动的是制度层面的文化建设。

在他去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经回顾了当时的情况,他说:“很多人觉得文化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是,我们在2007年时作了一个认真的研究,意识到文化不仅是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梦想。大学的文化应该是体现在三个层面的,除了我们意识到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制度层面的文化。”

正是基于此,他上任后就在上海交大首先推动学校级别的行政机关规范管理,废止了大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重新制定面向未来的规章制度,并且开始强调突出学术管理。

他认为,大学之道的根本在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而学校的使命就是要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建设者、世界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有力推动者,为社会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使大学不仅是探索知识的地方,而且是能力建设和人格养成的圣地。因此,张杰校长在学校倡导“对学术的追求、对学者的尊重”的校风,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建设一种既具有“感恩与责任”、又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校园文化。

对于学校不少老师来说,张杰的和上海交大的契合之处,在于除了他有科学家的高瞻远瞩以外,身为物理学家,还有一种理工科人的特质——认准一件事,就要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去,每个细节事无巨细都会过问,就像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分解到每一个细节,然后不遗余力地推进。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研究领域和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相交叉的领域,所以我会既重视理论研究,也重视实验的过程”,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他的治校上。

将一流大学建设分解成多个表征

#FormatImgID_8#

▲张杰署名文章登上《Nature》杂志。(摄/叶辰亮)

张杰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环境。

针对一流大学建设,他将建设目标分解成很多个表征,并要求学校一一解决。他在一次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我们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有一个愿景,但愿景只是一个长远的方向,决定不是发展的路。很多时候,我们恰恰不太清楚这一点,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目标,剩下的事情就由它自己往前走了。绝对不应该是这样。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可以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我们要建成的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它究竟是如何表征的。”按照他的说法,学校应该具体到哪一年应该在综合性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国际化方面达到什么目标,甚至最后分解成非常具体的五年目标,三年目标,甚至是一年目标。

就像大多数综合性大学一样,学校越大,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就越多,仿佛是一架马车,但是有很多马同时往各个方向拉,要往一个方向总是比较难。

在他任职校长后,最开始改革的是他所在的物理学科,从2007年就在物理学科试点了国际评估,并且参照评估的结果进行重新布局,并且设立了各项改革措施。将交大原本并没有优势的物理学科重新定位发展,聚焦大天体物理现象和微小粒子物理现象,同时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随后,要求学校所有的学科都要进行国际评估,对标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重新定位并且制定发展规划。

张杰称,其实直到2010年时,全校对于他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路径才初步统一了思想,认为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2010年年底,评估张杰提出的学校发展目标,发现第一个目标完成度从60%几一下子上升到78%,接近于80%。“正是因此,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途径在我们学校全体人员中应该说是统一了思想。”

张杰大力推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问题导向的研究,领导制订了学校未来10年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学术发展路线图,并有系统、有计划地推进了对学校学科发展的国际评估和综合评估,作为制订各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更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同时推进大学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提高大学管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致力于建设一个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使交大成为一个“学生有充分的自豪感,教师有充分的尊严感,工作人员有充分的成就感”的校园。

张杰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他认为,在学校构建一流大学乃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层次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因此,,他在交通大学的人才队伍方面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张杰力推长聘体系的建立,让学校里的教师的职称评审等都能够与国外高效接轨。去年,学校这一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关注,自然杂志邀张杰撰文介绍这一改革。熟悉他的学校工作人员称,他每天忙碌程度高到连吃早饭时都会安排人谈话。

“杰哥”是校园里人气最高的校长之一

#FormatImgID_9#

▲张杰走上讲台,用一堂图文并茂的形式与同学们交流,使原本枯燥的思政课变得趣味盎然。(摄/叶辰亮)

杰哥、暖男……这些都是学生对张杰的称呼。他可算是沪上高校学生中人气最高的校长之一了。

每学期他都会为全校学生上思政课;在校庆时,学生拍相声电影,他也要充当群众演员,演路边劝学的大叔;在致远学院的专业课上,和普通老师一样要想方设法把高能物理的学科说明课上得精彩,为了吸引学生加入自己的课题项目;学校的赛艇道建好,和学生一起要赶着去体验一下新赛艇道……

他自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就任校长没多久,恰逢牛津大学的校长来上海交通大学访问。两位校长在校园里漫步,牛津大学的校长突然兴致勃勃地问他:“你们的学生那么多,到底有多少学认识你?”张杰说:“几乎每一个都认识,而且他们不仅认识我,随时随地还会拉住我交谈。”

两位校长当场做实验,看张杰在校园里站多久才会有学生来和他打招呼。结果两位校长就站在闵行校区的食堂门口,连1分钟都不到,一位学生骑车经过,就和张杰招手打招呼,在短短的三分钟内,经过他们的每个学生都和张杰热情地打招呼,还有学生叫他“杰哥”。

在每年的毕业典礼和每年的新生入学典礼时,他对新生的讲话必谈人生、谈理想,在他的讲话中,充满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在近年来的讲话中,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次几乎都会讲三个学生或者老师或者校友的故事。但是,他也曾经不经意间感叹,中国的大学要承担的责任实在太多了,学生要包办的实在太多了。

张杰微博连刷对不起是怎么回事 真相被揭
郭培:中国美的普世价值
上海人人都爱的味香斋 麻酱面美味的秘密在这里
【新春走基层·零点后的中国】零下30度的生命“防火墙”
上海迪士尼今日现场停售当日票 初七门票已经售罄
奥迪全新A5/S5家族 将有望亮相上海车展
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发布:上海第六
中国经验具有取之不尽的经济学元素
收买英国极右智库渲染“中国威胁论” 日本对华泼“舆论脏水”
武警上海总队8位新兵在春运哨位上度过特殊生日
中国近视率暴增,全球性失明蔓延?
复旦、交大、财大2017年考研查分方式公布
高安路一小校长:给孩子留白 补到没兴趣才可怕
上海交大专家接力援滇进行长期科技帮扶 洱源“黑妹蒜”走出国际范儿
上海交大新校长林忠钦院士:常务副校长升任
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
实际收益率迷阵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高收益成“画饼”?
最近上海的商场都怎么了?一言不合就炫酷卖萌
司法拍卖可买打折房产 节后上海多套房产成交
上海将加大小学一年级拼音集中教学力度
早樱开放 第七届上海樱花节3月15日顾村公园内开幕
上海天气:明起5天天气晴好,气温逐日回升
“海归”潮背后的“中国吸引力”——“海归”群体心态录
姚明:中国篮球没有“最大的问题”
这才是中国大学最受委屈的12个专业!
中国男女冰壶队同夺亚冬会历史首金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公布 9所上海高校入围榜单百强
复旦、交大2017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上海交通新规将实施 拿个处罚决定书要等3小时
好学校就应该去成全学生,而不是靠学生来成就——访文来初中校长柏彬
张杰:中国经济站在全新发展周期的新起点
科学家做校长,他的脑洞打开方式你想知道吗? ——访来华讲学的美国Rahmat Shoureshi博士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