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现受两个变量影响 治理需要较长时间

2017-03-09信息快讯网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现受两个变量影响 治理需要较长时间-信息快讯网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回答记者问。(人民网记者 张启川/摄)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 记者章斐然 初梓瑞)今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陈吉宁在会上表示,环境问题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优美环境是人类的重要福祉,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李克强总理也对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对环保工作做了重点部署。环保部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落实好各项环境保护的工作和任务,努力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陈吉宁强调,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所以,我在这里也期盼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指责者,要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陈吉宁就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现的原因做出解答,主要受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气象条件。

陈吉宁介绍,气象条件是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每小时、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动。这意味着在一个地区环境的容量是随着气象条件变化的,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是比较低的。冬季我们要取暖,又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减一增,导致了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而排放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是一个可控因素。我们环保工作的目标就是把这个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尽可能减下去,减到最小环境容量允许的排放量,就会减少甚至不发生重污染天气。

现场记者问及治理的路子对不对时,陈吉宁回答说,一般来讲,环境问题不是短期两三年可以解决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当我们判断一个环境污染控制策略是不是有效,需要把这些起波动作用的气象条件排除出去。这样我们才知道采取的措施方向对不对,力度够不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

会上,陈吉宁将近3年的治理情况做了介绍,并表示,如果从三年来的情况看,我们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是显著的。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够绿色,比如说现在使用量仍然较大,汽车的保有量增长也很快。所以,我们单位面积上的人类活动强度比他们高很多。在这样一个比较难的情况,三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说明我们当前大气治理的方向和举措是对的,是有效的。”陈吉宁说。

现场记者还问到什么时候重污染天气的状况会有所好转?陈吉宁回答说,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更快。我们是在一个高污染排放量的情况下来改善环境,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后面有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这些问题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用了20年到4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用了5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以下是现场问答实录:

记者:老百姓都希望天天看到像今天这样的蓝天白云,但是我们经常也会遇到一些重污染天气。《大气十条》出台实施已经3年多了,请问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我们治理的路子对不对?什么时候能够看到重污染天气的状况能够有所好转?谢谢。

陈吉宁:谢谢您的提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大家都很关心这三年到底有没有进展,特别是去年入冬以来出现了多个大面积的重污染天气,大家有一些困惑。我今天就你这个问题先谈一点概念,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空气质量包括PM2.5,主要受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气象条件。其中气象条件是边界条件,决定了这个区域有多大的环境容量,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可以接受多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而环境质量不超标。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自变量,是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这两个变量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这两个因素中,气象条件是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且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是气象条件具有很强的波动性。随着小时、每天,甚至再长一点的时间尺度,每周、每月、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动。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一个地区环境的容量是随着气象条件变化的,在冬季更容易形成静稳天气的条件,所以冬季的环境容量是比较低的。但是冬季我们要取暖,又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这一减一增,导致了冬季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这是气象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排放量。排放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它是一个可控因素。我们环保工作的目标就是把这个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尽可能减下去,减到什么程度呢?减到最小环境容量允许的排放量,就会减少甚至不发生重污染天气。这个环境问题就解决了,就达标了。

一般来讲,环境问题不是短期两三年可以解决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当我们判断一个环境污染控制策略是不是有效,需要把这些起波动作用的气象条件排除出去。这样我们才知道采取的措施方向对不对,力度够不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

国际上一般有一个通用的办法,不是简单地今年和去年比,而是用三年滑动平均法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是用更长一个时期,尽可能把气象的波动因素给剔除掉。中国的《大气十条》已经实施三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是可以做一个三年的类似比较来看,我们采取的措施方向对不对、力度够不够。这就回答了刚才这位记者的问题。

我把这三年的情况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下。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是我们三个控制PM2.5的重点地区,平均浓度分别为71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0%、31.3%、31.9%。

另外还有一组数据,2016年74个重点城市,去年PM2.5平均浓度是5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30.6%。大家可以看,除了北京之外,所有控制PM2.5的地区,在过去的三年里都减少了30%以上。随着这30%的减少,与此同时,优良天数的比例在上升,重污染天气发生的频次也在明显降低。

如果从三年来的情况看,我们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是显著的。可以讲,它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改善。这个改善方向是对的。力度够不够,我们也可以跟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三年时间改善的程度做比较,即使从改善速度上看,我们也不慢,甚至比一些国家还要快。但是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条件跟他们比要难得多,发达国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基本上是分阶段解决,先解决燃煤的问题,再解决机动车问题,是分阶段、比较长的一个时期解决的。我们不同,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够绿色,比如说现在使用量仍然较大,汽车的保有量增长也很快。所以,我们单位面积上的人类活动强度比他们高很多。在这样一个比较难的情况,三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说明我们当前大气治理的方向和举措是对的,是有效的。

去年,我们请中国工程院集合了各方面的专家对《大气十条》的执行情况做了中期评估,他们独立得出的结论也说明了当前的治理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大气污染治理要有充分的信心,这个信心是在事实的观测基础上得到的,不是一个盲目的信心。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什么?说这些成绩,不是要掩盖问题,我们还是要面对问题。我在一月初的记者会上明确说过,我们冬季取暖的污染改善程度并不大。我今天也在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下,也是用三年的时间看一看,冬季取暖季节我们变化有多大。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地区和74个城市取暖季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22、61、47、76微克每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9.6%、36.5%、26.6%和20.8%。什么含义?大家可以看到,除了京津冀之外,其他地区即使是在冬季,环境质量也有比较大的改善,比较明显的是广东,已经连续两年年均浓度整体达标。怎么看京津冀的问题,这是大家关心的。这里面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去年入冬以来问题比较突出,客观原因就是我们去年秋天入冬以来,全球出现了普遍的气候异常现象,污染物扩散条件是多年来最不利的一次。不仅影响到中国,大家看从印度、伊朗、中东到韩国,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有些国家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次重污染雾霾天气又卷土重来。中国北方地区去年冬天是一个大暖冬,冷空气不活跃,强度弱,风度小,温度明显偏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不仅增加了污染物的积累,而且推高了PM2.5浓度。

有没有主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现在看来,我们针对冬季的污染防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我们当前治理大气污染的难点和弱点。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做了专门部署,大家可能注意到,总书记亲自研究北方冬季供暖工作。李克强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很多工作就是针对冬季供暖问题的。张高丽副总理也多次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现阶段对下一步如何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使各种措施都非常明确,关键是抓落实,就是要撸起袖子,把这些已经部署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我也说过,我们是在一个高污染排放量的情况下来改善环境,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后面有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这些问题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达国家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用了20年到4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用了50年的时间,所以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你刚才问我说多长时间,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比发达国家解决这个问题更快。我这也是有依据的,从过去我们一些环境问题解决上看,比如说二氧化硫导致的酸雨问题,比如水中的有机物问题,这都是过去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峰值出现拐点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有信心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谢谢。

来源:人民网

热辣辣 适合冬季的川菜食谱推荐
家里也能吃麻辣烫 4种做法让你过个暖暖冬季
好吃又暖身 推荐适合冬季吃的营养粥
冬季保护心脑血管的7种食物 你吃过了吗
无印良品MUJI冬季折扣 床上用品热销单品5折起
上海重污染时段迪士尼欢乐谷等烟花秀或将暂停
沪地铁周末及节假日将延长运营时间 "夜市面"将做大
上海天气:明天有短时小雨,最高温降至12度,周日升回17度
拉风:为博女友一笑 网红店长时间排队购糕点
"幼-小-初"入学报名啥时做啥事,跟着时间表,一步步来
上海天气:明起5天天气晴好,气温逐日回升
最早最晚竟差一个月 上海各高校暑假时间表出炉
2017全年国内赏花圣地时间表 看遍四季花开
上海明天继续晴好天气,最高温13度,双休日均有雨
最高法发环保典型案例:企业致水体污染被判赔1.6亿
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凝聚发展力量——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
中方证实缅北流弹落入中国境内 致1名中国边民受伤
人工智能黑科技 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引领消费新趋势
在大山里也能做民宿?他花3年时间寻得荒岛,破房改成仙境院落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样本”
金句纵览,习近平2013-2017两会时间
杭州小学生晒作息时间 老师唏嘘:时间都去哪了
沪暂未发现日本核污染区食品
做好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
上海食药监:沪商超暂时还未发现日核污染区食品
申城治河立下“军令状”拿出时间表
上海将对死亡鲸鱼制作标本 最少要两年半时间
上海天气明天再度转为阵雨,周六起升温、下周一最高17度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留“死角” 虹口提篮桥地区2000平方米屋顶违法建筑今天被拆除
上海市委举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这四方面
“一河一策”消除黑臭重污染河道
进入冬季鼻炎的宝宝需要怎样护理?
应对冬季突发雾团影响 本市举行“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处置综合演练”
秋冬季孩子咳嗽老不好,当心是这几类食物惹的祸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