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令人震颤的文学“追问”

2017-04-10信息快讯网

【三味书屋】令人震颤的文学“追问”-信息快讯网

 

丁捷近影

 

【三味书屋】令人震颤的文学“追问”-信息快讯网

 

《追问》

 

丁捷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周淑娟

“我将自己腐败犯罪的惨痛代价归纳为十三个一:事业上一直勤奋,人生上一直奋发,人格上一损俱坏,命理上一败俱败,情感上一时糊涂,政治上一撸到底,名誉上一文不值,地位上一落千丈,自由上一无所有,家庭上一塌糊涂,身体上一身病痛,良心上一生自责,总体上一败涂地。”这是一个落马的高校负责人的忏悔。

他的形象交织正与邪,他的心灵含蓄着光与暗,他的人生兼并着功与罪,他的命运承载着成与败。在他执掌那所超过两万人规模的名牌大学的最后几年,知情者斥责他为“双面人”“伪君子”“变色龙”,更多的普通师生和群众却依然沿袭着对他一贯的印象,赞誉他“学德兼备,克勤克俭,清高正派”。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一个有血性有担当的作家对此进行了“追问”。

《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纪实文学,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正如二月河为《追问》所作序言里提到的:“整部书大致有十个部分,涉及多名中管和省管高级领导干部, 所有的人物,大都曾经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也几乎都因为反腐风暴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成为了阶下囚。他们的斑斓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他们的心路历程令人惊悚震惊甚至压抑窒息,他们的如此结局令人五味杂陈,瞠目结舌。”

毋庸讳言,《追问》这部与“落败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这部将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给了我惊喜与震撼。

惊喜于丁捷给了读者这样一部迥异于以往又颇具力量的作品。我是写散文的,丁捷是写小说的。我写散文,却读了很多小说。当然,可能是熟悉的缘故,我读了他的每一部小说。《人生若有一场艳遇》《丁捷:世俗外衣里的天真人》,是我为他的小说《依偎》《亢奋》和《如花如玉》所写的评论,发表于《读天下》和《文学报》。丁捷很喜欢这样的评论,认为这些评论掘弃了对写作技术的无聊分析,用心用情切入,感性而又透彻,它带着个人的体温,让读者感到亲切,让作者感到贴心。

从对他的小说的期许,到面前突然出现了这部长篇纪实作品,我怎能不惊喜?从一个“天真”的小说家,到一个纪实文学的实力派,读者怎能不惊喜?

震撼于丁捷给了读者这样一部思考着未来且颇具良知的作品。

是啊,这些故事,有的是“潜伏”,有的是“风声”,有的是寒心的情感戏,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阵,心灵的纠葛。命运的沉浮,无形之手的捉弄,汇聚得像个庞杂的戏园——然而,轮番上台的却不是表演,是活生生的江湖铿锵。

“你是一位作家,比一般人更敏感。你跟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份职责带来的情感冲击,面对的,有怀疑和曲解,有助阵有反感,万人千面,百种声音十条心,你要梳理清楚,替我们发声,替我们,也替我们在挽救或斗争的那个群体,做真实的文学表达。你写了很多作品,但你欠一部从自己本职出发,而到达群体内心的作品。” 上级纪委的一位领导曾经对丁捷说过,“我们说到底,做的是人心、人性的工作,纪委书记本质上跟作家没有什么区别。”正是这样的信任和重托,使得丁捷在背负着心惊胆战、甚至面临着心理崩溃的同时,镇定自若地走在雷霆万钧的路上,酣畅淋漓地追问曾经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是怎样把人生的结局彻底归零以至化为负数的。

这些受访的人物,不论性别是男是女,不论出事因财因色,不论犯罪是夫妻同档还是兄弟成团,不论级别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论是二奶的“假结婚”还是奸商的“假名画”,不论反省是深刻还是表面,他们的忏悔之语仍然是警钟,是风声:

权力和能力加身,若是运用不好,就是两个妖孽,我的命运就是这两个妖孽放纵坏的。

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

一个人迫切地想把自己做大,往往是从中年危机中开始的,真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帮我成了不少事,朋友杂,也坏了我不少事。

我面对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女人的时候,好像都忘记了自己还有其他女人在,法律上的,道义上的,名义上的,事实上的,全然没有在乎。我面对谁,眼睛里只有谁,不是吗,我觉得自己是独立的,有权利这样,只不过是不可告人的隐私而已。

……

《追问》一书,有落马者的叙述与忏悔,也有作家的慨叹和追问。“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向作品致敬,向作家致敬,更向各级纪委以及无数的纪委干部致敬。

非得如此,才对得起我痛心疾首的阅读;非得如此,才不辜负作者万箭穿心的写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