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让大科学工程有“温度”

2017-03-30信息快讯网

 

小故事让大科学工程有“温度”-信息快讯网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科技英才TED秀”现场。(上海市科技党委供图)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别以为研究航空母舰、量子卫星、国产芯片的科学家都是正襟危坐,头发花白的“老头子”,他们既可能是“小鲜肉”,也可能是“女汉子”;他们既会煽情,也会讲冷笑话。昨天,由上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联合主办的“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科技英才TED秀”就打破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5位演讲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展示的是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科学家的“日常细节”打动听众的心

当身套白西装、穿着紫裙子的辽宁舰目视引导装置主管设计师李媛走上舞台,台下传来“美女”“这么年轻”的惊叹。因为年轻,她也常常受人质疑,但她却完成了“刀尖上的舞蹈”——茫茫大海上的辽宁舰就像一枚小小的邮票,飞行员依靠由她主管设计的目视引导装置完成了降落。

别看演讲者都很年轻,他们往往已经伴随项目十几年了。“科研工作就是这样,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也从‘小鲜肉’变成了大叔。”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量子密钥通信机主任设计师张亮说。还是研究生时,他就参与了我国的量子通信项目,去年,他参与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发射,并取得成功。

如果不是科技人员自己讲,你很难了解这些细节———在零下30摄氏度焊接电线,需要在旁边点一个火炉;顶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擦拭设备,手指伸出不到2分钟就已冻僵;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的一株不起眼的南极发草,竟然让一个女孩深陷泥潭……

这些对于讲述者来说显得太平常的故事,日常科研中的小细节,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听众,也正是这些细节让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的大科学工程有了“温度”。

科技工作者分享一线故事将成常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IC产品部主任兼副总工程师任敏华一站上台,原本健谈的他就略显紧张——2000年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以来,这是他首次面对摄像机镜头。他原先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电视画面中的人。

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院长忻歌在5个人中最有“实战”经验。她坦言,不久前自己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时,才有了第一次“触电”经验,这回上TED秀,只是第二次与观众见面。

科学家说的,观众能听懂吗?策划这期节目的导演是有些没底的,但是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观众不断举起的手让他放心了。演讲者会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去讲述自己的工作,张亮把量子密钥分发说成是在万米高空向地面上的两个储蓄罐抛硬币,任敏华介绍电路冗余时,说是一辆汽车要配备两个司机,一个瞌睡了,再由另一个顶上……

不过,听众的水平也不容小觑,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化产品创新中心主任孔繁荣就认为观众提问点到了核心。

上海市科技党委相关负责人希望有更多科技工作者能够走到台前,将科技成果、先进理念和心得体会分享给更多的行业和群众。基于此,上海市科技系统创新文化建设“8+8+X”方案已经启动,未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沪上各家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等地的科技工作者都有望走上舞台,讲述一线的故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