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时代,“网生代”文学在向上生长
《故事星球》在《人民文学》首发。
“互联网+”创业小说《光未盛》。
■本报记者许旸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年轻作家的青春书写被指局囿于“风花雪月”或“私人体验”,文学视野显得琐碎窄化。眼下,一批聚焦互联网创业创新题材的小说,跳出了此前千人一面的小情绪、小天地,将目光投向广袤创业地带中同龄人的奋斗故事,作品打上了鲜明时代烙印,呈现出社会的多元面貌。
比如,新鲜出炉的今年4月号 《人民文学》,头条“现场”栏目刊发了年轻作家彭扬的现实题材中篇小说 《故事星球》,从青年创业视角摹画年轻人投身文化产业潮流的韧性成长;无独有偶,“互联网+”创业小说《网络英雄传前传:光未盛》刚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作者郭羽、刘波、清歌记录了一群学子青葱岁月投身商业实战的雄心。
中国在长高,中国故事亦应如是。有资深出版人注意到,当写作者以青春经验书写引发同龄人共鸣与追捧后,往往要面对更复杂的城市或乡村历史题材,包括互联网创业创新主题,都需在个人有限经验之外,敏锐捕捉新媒体热点、融入鲜活扎实的奋斗实践细节。如何有效与时代对话共振,对年轻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潮炫”又有日常细节,令作品有趣、有光
《人民文学》 杂志主编、评论家施战军谈到,放眼当今中国,为美好梦想孜孜以求的创业探索者们并不在少数,这些各具神采的角色,光靠日益窘迫的“闭门造车”是冥想不出来的,需要更多作家躬身现实去探寻塑造。
有的小说正提炼自作者的亲身创业经历,与团队成员的摸爬滚打、创业之旅的个中苦乐,都为作品注入了第一手素材,现实还原度颇高。作家彭扬写小说的同时,就职于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与时下流行的“IP”打交道,从事优质故事版权的搜集、购买和运营;《光未盛》 中谈及的黑客攻击、商标官司、合伙人意外、对网络商业模式的观察,也与作者的互联网业内实战密切相关。但是,仅仅在文字中“翻版”现实经历还不够,小说反映创业百态的同时也提出了思考:在争分夺秒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有所取舍? 扬帆后的磕磕碰碰如何转化为人生养分?
这一突破在评论界看来是尤为可喜的。以 《故事星球》 为例,施战军作出递进式解读:可当作创业怪咖的“经书”,作品对科幻文学的熟悉程度、对前沿科技的新颖应用开发能力,是其底气,这份愈挫愈勇的成长史,令作品有料、有型;语言、故事、人物、情境既“潮炫”又有日常细节,令作品有趣、有光;在想象力一路盛放与目标延展的颠簸中,要做“干净公司”的有所秉持、不做“土豪”的有所谢绝,是其态度,也是时代与青年相契合的能量,令作品有神、有力。
当人们问起,年轻人的梦想有多大? 《故事星球》 给出了“大得刚好可以实现”的答案。读者能从主人公阿信等角色身上一瞥青春心路演变,小说尾声的隐喻水到渠成———“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伟大生活,他从犹疑的列车上走下,站在理想的站台上,尽管脆弱的汽笛不断嘶鸣,但他仍然紧紧握着这生活的手提箱。他很笃定,没有什么会让他退缩了,他走向眼前的漫漫长路……”
青春书写不再单一,理想的光芒在闪耀
当作家敢于直面鲜活现实题材时,青春书写也拥有了更具锋芒和锐气的定义。在 《作品》 杂志社社长杨克看来,崭露头角的年轻写作者优势明显,他们大都视野开阔多元,既受国内外经典文本的影响,也汲取了动漫、电影、音乐等大众流行文化的营养,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对于互联网创业元素也更加信手拈来,其思维逻辑与时代节奏紧密合拍,文学面貌相对丰富。
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90后作家顾倾城曾直言,有的年轻作家过于娱乐至上,拼凑出的心灵鸡汤和百科体图书,或许能获一时之利,但终究会被优胜劣汰。如今,这些即将迈向或刚抵达而立之年的作者们,文字中奔腾的不止是热血荷尔蒙,也关乎世间痛痒,他们在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渐渐跳出原有写作惯性,不满于仅仅呈现青春的单一切面,深入观察思考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切身处境与创新动力,文字也更令读者信服。
比如“互联网+”创业题材小说《光未盛》 此前在电子书阅读平台“咪咕阅读”上发布时就赢得不少网友热评,这部作品聚焦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从白手起家筹措资金,到敢闯敢试,字里行间饱含青春的笑与泪。写到毕业后结伴穿越澳洲无人区之旅,那份心系梦想的激情令人动容:“当能看得到灯光重新穿透黑夜照亮前行的路面时,他们都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气,他们的灵魂也像吐出了瞬间吸满的黑。他们重新用欢呼与尖叫感恩了生命的美好。从那以后,很多个黑夜里,每当被命运残酷地压得喘不过气来时,郭天宇总会想起这段时光。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个约定成真的时候,他们的艾尔斯巨岩之约。”跌宕的笔法没有回避创业的艰难曲折,真实而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