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民生民意状况持续改善

2017-04-15信息快讯网

报首席记者 张懿

最新发布的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7)》(简称《报告》)显示,本市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市民对城市和国家发展的信心显著提升。昨天,在发布该报告的同时,上海社会科学院相关课题组还就进一步完善人口、社会保障、养老等热点领域工作给出建议。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蓝皮书”系列成果之一。今年,报告主题定为“共享发展”,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杨雄、城市与人口所副所长周海旺担任主编,总篇幅超过30万字。

民生指数:评价积极

“民生民意发展指数”是《报告》的一大重点内容。在对分布于本市六区40个居委会的2000多位市民(76%为户籍人口)进行抽样调查后,课题组得出2016年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指数”:125.05。

实际上,“民生民意发展指数”被分成“民生指数”与“民意指数”,前者倾向于展现客观状况,后者则偏主观感受;指标体系内部,共涉及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为便于理解和对比,各指标的基准分被统一设为100。超过100,表明该项发展程度超过中等水平;分数越高,发展程度越好。

据介绍,125.05分,表明上海社会发展整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再早一年相比,该指数提高了0.22。其中,“民生指数”提高幅度尤为明显,达2.78,显示上海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民意指数”得分则有小幅调整,课题组认为,原因可能是市民期望值日益提高、参照系有所变化等。

在客观民生方面,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等状况最好,指数均超过130;相较2015年提升幅度最大的,则是文化教育、医疗健康、收入消费等。在主观民意方面,幸福感、信心度等指标得分领先,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对城市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信心度,均较上年出现显著增长。

人口调控:成效显著

根据市统计局权威数据以及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人口调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人口规模过快增长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上海常住人口总体减少5万人。其中,2015年是上海人口首次减少,幅度为10万人;2016年虽有增加,但也只是略增5万人。

《报告》认为,人口调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来巩固成果,建议上海结合各区区情以及所处的人口发展阶段,为各区设立不同的人口调控目标,确保工作科学推进。

课题组也建议,上海应尝试建立模型,通过生活用水量、用电量、交通出行量等更客观、精确的指标对实有人口数量进行估算,从而为人口调控决策提供更科学可信的动态人口数据。

社保体系:收支良好

受益于外来从业人员近年来大量参加上海社保,本市失业、养老保险收支状况良好,为进一步推出优化的政策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报告》显示,2010年以来,上海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显著增加,但保险金领取人数却不断下降。至2015年底,失业保险累计结余已相当于20个月的平均支付水平,较6至9个月的合理水平超出甚多。课题组认为,无论是提高运行效率,还是着眼于为企业减负,本市失业保险费率都存在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实际上,为降低企业负担,去年上海已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的费率下调了0.5个百分点,至1.5%。

养老保险方面,“十二五”时期,上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出现重大改变,连年赤字局面终结,2012年以来每年盈余都超过130亿元。课题组称,未来随着人口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参保缴费人口可能减少,退休职工却会持续增加;长期来看,养老保险支付压力仍然很大。要处理好资金平衡问题,宜早日谋划,细水长流。

老龄生活:收入稳健

上海老人的生活保证水平相当高。《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老年人的月均收入达3863元,折合年收入4.6万余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1314元,增幅达51.5%。

根据对4300多位户籍老人的统计,近96%的老人每月固定领取养老金,平均养老金为3030元。在保障性收入之外,老人平均每月有约1/6的收入来自财产性、经营性收入等。其中,10%左右表示有股票投资;70%的老人存有“养老钱”,但超过20万元的仅占12%。

与相对宽松的钱包相对应,养老服务是上海未来需要着力加强的工作。报告显示,目前本市的康复床位、康复人才、失智老人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缺口。按照卫生部门标准,全市康复人才缺口2400多人,是目前该类人才总数的1.39倍;目前,本市养老、医疗机构收住、收治的失智老人已达1万人,但与全市8万余位中度、重度失智老人的总体规模相比,差距较大。随着高龄老人不断增长,罹患失智的概率也会持续提高。课题组表示,未来,上海应就此提出系统性应对方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