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现季播化品牌化特征

2017-04-25信息快讯网

“中国纪录片已经迈入大营销时代,纪录片呈现出季播化、品牌化的特点,但市场动力不足、人才匮乏以及商业模式不成熟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是日前于杭州浙江宾馆召开的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等学者提出的观点。300余位中国一线纪录片人汇聚一堂,共同讨论行业的现状与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4.7亿元,总产值超过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2%。专业纪录频道和卫视频道全年共播出纪录片约77600小时,同比增长1.6%;全年首播节目24600小时,同比增长2.5%。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原创纪录片首度登陆一线卫视黄金档,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本草中国》于浙江卫视周五黄金档播出后,收视超过同时段播出的某热门综艺,微博话题讨论更是突破2亿。

观众群体老龄化本是国际纪录片行业所要共同面对的老问题,但去年的中国纪录片市场却出现了不少吸引年轻人的“网红纪录片”。有纪录片人指出,这一方面是社会审美与媒介环境开始从娱乐化向更有价值的内容回摆,另一方面则归功于纪录片人在内容创作上接上地气,在营销上敢于创新理念。纪录片《航拍中国》虽然采用全航拍视角拍摄,却呈现出了陆地上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让观众看到自然奇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乡思、乡情;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则玩起了当下最火的“直播”,节目组在青少年云集的弹幕网站上开起直播间,主创人员通过弹幕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吸引数十万粉丝参与互动。

除了更新换代的营销思维,网络也在重塑纪录片的内容生产,“微纪录”便成为不少纪录片人口中的高频词。在去年的全网纪录片点击量数据中,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以6.3亿次点击数排名第二,仅次于BBC大制作 《地球脉动2》。这部纪录片每集只有15到20分钟,讲述了世界各地的手工匠人的故事。

《了不起的匠人》并非个例,“一条”“二更”等一批主打“小而美”内容,传递“生活美学”的微纪录片作品的播放平台已经形成一股新的潮流。这些平台播放的作品因为商业化的操作一度陷入“是否还是纪录片”的业界争议。在专家们看来,纪录片不应该完全商业化,更不能沦为贩卖产品的广告,但是在纪录片边界日渐模糊的当下,这些微纪录片中的商业思路还是值得传统纪录片人借鉴的。毕竟,在一个成熟的纪录片市场中,除了过硬的内容生产之外,更需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打通前期宣传、个性化服务、后期发行、对外输出以及衍生品开发等众多环节,而这样的全产业链意识正是目前中国纪录片市场所缺乏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