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富仁病逝:早年研究鲁迅扬名,晚年提倡“新国学”

2017-05-03信息快讯网

著名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王富仁先生因病于2017年5月2日晚七时在北京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王富仁1941年生,山东高唐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山东聊城四中任教多年。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王富仁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晋升教授,199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任教,2003年受聘为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2008至2014年任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者王富仁病逝:早年研究鲁迅扬名,晚年提倡“新国学”-信息快讯网

王富仁先生

 

华山网 图

王富仁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1982年,王富仁考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李何林先生门下读博士。自此,王富仁先生便与鲁迅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世纪80年代,王富仁先生的代表作主要有《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先驱者的形象》、《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等;90年代则以《灵魂的挣扎》、《历史的沉思》、《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为代表。

进入21世纪以来,《突破盲点:世纪末社会思潮与鲁迅》、《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等著作成为了研究鲁迅新的标志性成果。其中《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是王富仁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我国“文革”后最早的比较文学专著之一。《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其博士论文,在鲁迅研究界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首先提出来区分中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的不同规律和“首先回到鲁迅那里去”的口号,曾引起鲁迅研究界的广泛讨论。在一次访谈中,王富仁提到鲁迅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像鲁迅一样,活得更有意义一些,活得更像一个人。

 

学者王富仁病逝:早年研究鲁迅扬名,晚年提倡“新国学”-信息快讯网

王富仁在演讲

 

中华儿女报刊社 图

晚年,王富仁最为人瞩目的工作是他的“新国学”研究。关于“新国学”和以章太炎、王国维为代表的国学的区别,王富仁在访谈中曾如此解释:以往的“国学”是一个既成的、封闭的、凝固的概念,而“新国学”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流变的概念。在以往的“国学”概念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在“新国学”这个概念中,在不同领域从事着不同研究工作的知识分子的地位是平等的。

王富仁生前好友、著名文学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得知噩耗深感悲痛,敬献挽联:腾云驾雾 得迅翁真传 秉笔直书 开国学新境 敬悼富仁先生。

“他学问很好,是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也是第一个研究鲁迅的博士。他在1980年代的鲁迅研究具有开拓性,是1980年代涌现出的研究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突破原有研究框架,有所创新。后来他研究创造社、 ‘新国学’,多有建树。”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子善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王富仁为人也很出色 ,“他对学生是很关心,很爱护的。 所以知道消息后很多学生都在沉痛悼念他。”

根据王富仁教授治丧委员会的讣闻公告,王富仁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5月6日(周六)上午9点-11点,地址是八宝山殡仪馆竹厅。

来源:澎湃新闻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