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空巢”是自嘲也是无奈,晚上九十点钟最孤独

2017-05-03信息快讯网

“空巢青年”与“蚁族”“蜗居”等名词的出现一样,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人口迁移而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其中,忍受寂寞是“空巢青年”难以言说的艰辛,居住条件差和缺乏情感寄托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境。此外,大城市的人才流动性强,落户和买房的难度大,搬家、跳槽频繁,也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空巢”是自嘲,也是无奈

“平时都是一个人上下班,吃饭主要靠叫外卖,有空就和朋友们微信聊聊天、玩玩游戏。虽然常常也会感到孤独,但却很少会约着一起逛街、看电影。”谈到目前的生活状态,已经从西安体育学院毕业两年的侯玉杰这样说,“自己和本科室友虽然都租住在碑林区,但上一次见面还是半年前,还是因为外省的一个室友到西安来旅游,同宿舍的姐妹才有机会聚到一起。虽然也很想谈恋爱,但是公司里已经没有适龄的单身男了,感觉找个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还真不容易。”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教授分析,“空巢青年”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还带有自嘲的意味。他们彼此这样称呼,或将自己归入这样的群体,以娱乐的心态在网络中寻找“组织”,是一种普遍但并不严重的社会现象。由于离开了亲人和朋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很多时候就只能用网络打发着时间,更容易增加孤独感。

统计数据显示,“空巢青年”中,只有14%的人从未感到孤独;不同性别之间的孤独高峰点也存在着不同,对于空巢男青年来说,晚上10点最孤独;而空巢女青年的孤独高峰期则是晚上9点。

一份来自外卖平台和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空巢青年”生活报告》显示,“空巢青年”人均每月房租消费1355元,是普通青年的1.5倍。对美食、服饰和数码产品等物质追求更高,靠阅读书籍、看电影来排解孤独。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80后、90后大多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现在的年轻人强调个性化,行事独立,也很注意维护个人空间,这就容易沉醉于个人的小世界里不能自拔。缺少集体活动的后果就是社交圈狭窄,孤独感增加。

缺乏社交也并不完全是主动选择,有时也是无奈之举。

房地产销售人员小项工作弹性比较大。有时自己已经下班,但是朋友们还都在加班。旺季的时候看房的客户多,下班回到家已是筋疲力尽,只想睡觉的她,再也没有社交的冲动。“因为聚会时间迟迟定不下来,大家又都想努力工作干出业绩,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地方,自然也就顾不得社交了。”

对此,相关专家建议,年轻人要主动融入他人和社会,工作之余多参加社会性的组织或公益服务项目,以公民的身份融入我们生活的城市和社会。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困境不能随遇而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完成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在金钱方面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克服“月光”和过度提前消费,财务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

“空巢”是孤独,也是独立

在众多的“空巢青年”中,有人被迫独居,有人却在孤独中学会了独立。

“自己过日子最大的好处就是我更像个‘汉子’了,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自己组装家具也毫无压力。”大学毕业就留在西安的季乐乐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文职人员,独居8年,居住条件从十二平方米的群租房换到一个人的开间,现在和同学合租在高新区一套两室一厅的出租房中,迟迟不想结婚的她,就是一直贪恋这自由自在的“空巢”生活。

和大部分“空巢青年”一样,季乐乐远离安徽老家,独自在西安打拼。电子设备不离身,偶尔通宵追剧,或是一睡一整天,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和男朋友相识于爵士舞舞蹈课上,而后一年多的异地恋也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继续“空巢”,为了能在上海更加顺利地找到工作,她还参加了英语培训。“‘空巢’只是一种独居的生活状态,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就不会觉得孤独了,还能让自己技能满满。”季乐乐说。

吃外卖、不出门不洗头、作息失调,这些在老人们口中消极和堕落的表现,在90后余枫看来,反而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已经住了3年群租房的他换了无数室友,有销售人员,有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有刚入职的小白领,也有个体户小老板。他乐得和人聊天,也从中了解着各行各业的规矩。“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写小说,才写了半年多,单篇阅读量都能上万了,人物的原型就是我的这些室友。”谈起他的原创小说,余枫很是骄傲。

周末余枫通常会睡到自然醒,一碗胡辣汤填饱肚子后,开始探寻菜馆。晚上回家看个电影,夜深人静后开始在朋友圈里写食评、写影评,凌晨一点准时上床睡觉。“自己生活有时会感到冷清和无助,但这正是沉淀自己的好时候。利用好这份珍贵的清静才不枉‘空巢’一场。”余枫很珍惜他现在的“空巢”生活,“乐得自在”是他给目前生活状态的总结。

“宅男”“宅女”“剩男”“剩女”,现在社会只要和这些群体扯上关系,必定能引发一波舆论讨论。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宅”或是“剩”,只是年轻人的个人选择,而且只是暂时现象。“空巢青年”只要内心充实,心态积极健康就已经不再“空巢”。

对此,石英建议,社会应该给这些青年人有针对性的帮助,让他们从无尽的加班和封闭的个人空间中走出来,而不是急于给他们贴上“空巢青年”的标签,悲情解读。低质量的陪伴,不如高质量独处,独处的时光给了年轻人提升自己的良机。年轻人也应该自己怀抱一个开放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不被眼前暂时的孤独打倒,发现生活之美。

“独自生活的人更容易拜访朋友或加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有生气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单身社会》对空巢青年应有的独立和生气进行了界定。空巢不能“空心”,也是社会的期待。

(原标题:“空巢青年”:空了巢不能空了心)

来源:陕西日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