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如何暗藏他未来的前途?
假设一位学生语文成绩非常突出,那么你一定会想知道他做了多少题,背了多少范文,又甚至是上过哪位老师的补习班。却很少会问“你读了多少书?”
其实,坚持有效的阅读真的能够达到“不惟分数却能赢得分数”的效果。静下来读书,确实每天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但这终将是一笔回报巨大的付出,会让自己甚至家庭终生受益。
“学习这么好!报了不少班吧?”
“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在中国,上学时,人们习惯性的认为,惊人的高分一定是刷题的结果,而并不关心他“是不是很爱读书”。“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揭秘”,他从小从没有一天间断过阅读,每天短则20分钟,长则10余个小时。即便在高三第二学期,她每天至少也要抽出一小时来读书。
不惟分数却能赢得分数,通过持续的阅读可以做到这一点。但目前,在我们的国家,阅读的地位却十分令人尴尬。(下图是某国地铁和我国地铁上“乘客在干什么?”的对比!)
将“阅读”置于学习的最顶层
坐下来读书,每天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将是一笔回报巨大的投资,会让你终生受益。托尼·利特尔曾在《聪明人的教育指南》一书中说到:“当一个人培养出阅读文字的信心时,他们的人生将会呈现出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如果一个人丧失阅读能力,那他也只能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疲惫地跋涉,所有大门都将对他们关闭,又或许是短暂的开启。”他曾在英国三所不同的学校就任26年校长,其中一半的就职是在全球最顶尖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
托尼·利特尔认为,阅读对于学业的成功起着核心的作用。如果我们连基本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培养成,那我们的人生就实在是太失败了。因此,伊顿公学的这位前校长主张,在学生时代,学校就应当将阅读技能作为一项中心技能培养,而且要在人生最早的阶段就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将阅读的重要性置于数学和写作之上”。在数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发现,那些冷落阅读与亲近阅读的孩子,在进入中学时表现出的读写能力的差距,会让人瞠目结舌。
阅读能力是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
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不同的家庭会让同样聪明的天才少年,人生天壤之别。192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特曼开始跟踪研究1470名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这些天才少年,被称为“特曼人”。在他们成年后,特曼将研究对象中的730名男性分成3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150人被分为A组,他们获得了真正的成功,有律师、医生、工程师、学者等。表现中等的60%的人在B组,他们的发展也算“令人满意”。剩下150人被编为C组,他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智力优势,有的成了快递员、会计,有些甚至失业在家。有三分之一的人从大学辍学,四分之一的人只有高中文凭。
C组五六岁的时候原本也与A组一样聪敏绝顶,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为何最终会出现这种天壤之别?
研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背景。A组中绝大多数人来自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很多人家里都有大量藏书。C组学生出生于下层社会的家庭,几乎没有一个仅依靠自己的智力获得成功。
我们难以改变孩子的出身背景,但可以改变对待孩子教育的理念和行为。有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方式,可以有效弥补阶层的鸿沟,那就是阅读。绝大多数孩子要形成阅读兴趣与习惯,需要父母的陪伴。“我坚信,对于孩子的校园生活和未来的前途,父母能够给予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在上学之前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伊顿公学前校长托尼·利特尔说,这个礼物之所以应该由父母给予,是因为“培养终生阅读习惯的最佳途径,就是父母定期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文字”。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超出实际需要的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 孙婧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