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铸就企业创新的底气

2017-05-26信息快讯网

 

用文化铸就企业创新的底气-信息快讯网

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吸引了众多企业代表和文化研究学者参加o本报记者陈龙摄

■本报记者 王蔚 王翔 许俊杰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底气。昨天,一场民营企业的文化盛会在上海拉开帷幕———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和上海市企业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吸引了400多位企业代表和文化研究学者齐聚松江佘山、碰撞思想火花、交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探讨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路。

用企业文化打破鸿沟

一个个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在论坛上引起共鸣。在捷克,专注能源行业的中国华信耗资上千万欧元挽救了一家濒临破产的足球俱乐部,还收购了当地啤酒厂、媒体集团,并资助开展中医等公益活动,他们相信“由力而起,由善而达”,最终这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行动,打破了中国企业进入捷克的文化鸿沟。论坛上,中国华信被授予“中国企业文化典范”称号。

“虽然我们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企业文化却是我们立命的灵魂。”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陈秋途坦言,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民营企业优秀文化成果屈指可数。中国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发展,加以吸收“至善、诚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做强做大,走向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原院长邓荣霖教授指出,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外国企业共通合作。继承、融合、创新、超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胡平用4个关键词,概括了民营企业成长中的传统文化发展方向,他认为,这正是民营企业在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坚持保有文化的独特性

文以载道,商以济世。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具体体现、贯彻、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在论坛发言中指出,民营企业在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同地域的企业在发展中也会带有不同的文化气息和特质,要坚持保有这些独特性,开发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以上海为例,近年来上海从城市优秀历史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工匠精神、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发布了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同心逐梦”“迈向卓越”“责任担当”“阳光关怀”和“互联网+”五大行动,组织开展企业创新文化品牌展评等活动,营造惟不忘初心者进、惟从容自信者胜、惟改革创新者强的企业文化氛围。

论坛上,来自全国的30家民营企业被授予文化建设“标杆单位”,其中7家“标杆单位”来自上海。获得“标杆单位”称号的美团点评网副总裁丁志雄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格外重要,如在参与精准扶贫项目中,与员工招聘相结合,集中招聘外卖快递员,统一培训统一上岗,在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制度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峨眉山脚下落寞多年的古镇为何突然“火”了?——从“文化重构”透视旅游业供给侧改革
当代动画创作须坚定文化自信
外资企业的难点痛点就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第111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6月开幕
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揭晓
果洛文化“格桑花”绽放雪域高原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砥砺奋进——党代表寄语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书人茶话】华裔作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作用
上海当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勇拓新路
上海茶文化旅游节26日开幕 200余家企业参展
国办印发《意见》部署推进“多证合一”改革 最大程度便利企业市场准入
上海全力以赴建设“创新之城”
剁手党要哭了 快递企业集体上调派件费
中英汽车领袖对话创新
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公共服务
创新施工:既要内修也要外秀
瞄准“生态之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创新争先,上海科学家不辱使命
沪将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选址安亭
树行业文化新标杆——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影视作品奖出炉
深耕创新土壤,捕捉智能汽车机遇
“旗袍小镇”开启匠心文化传承
申城推出系列活动诠释端午节丰富而多层次的文化内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长江口大闸蟹苗资源量创新高
同济-科思创创新研究院揭牌,双方开启在建筑、交通领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受聘交大客座教授——钢琴家陈洁出演高校文化盛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企业,强调发扬工匠精神
韩正:上海市场竞争类国有企业要聚焦这些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和企业界代表
上交会打造“3+365”新模式 亮点企业加速成果转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