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生态之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生态之城”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对上海未来提出的美好愿景。瞄准天蓝地绿水清、绿色低碳健康的城市,全市各界特别是环保部门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查处的环保违法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均较上年同期增长100%以上。对环境违法的“零容忍”、对治理对象的“全覆盖”,使得上海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铁腕执法,形成有效环境治理局面
今年年初,本市环境执法部门接到多起有关上海某印刷公司接受环保调查时弄虚作假以及长期超标排污的举报。查实后,环境执法部门随即对其作出责令改正,处罚23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拟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拘留;同时松江区环境监察部门对该公司作出处罚80万元、责令全厂停产整治的决定。
这是上海今年环境铁腕执法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保违法案件1656件,处罚金额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7%和116.3%。在执法新措施的运用上,1月至4月,全市已作出按日计罚案件11件,处罚金额达1700多万元;
查封扣押74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8件;移送行政拘留6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33件,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的震慑。
在执法中,各地区也总结出了一些独到的做法。比如,宝山区将淘汰关停类项目的清拆与“五违四必”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小河道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采取“休克式”疗法———未完成清理整治任务的,一律立即责令企业停止违法生产行为;未按要求落实整改通过验收前,一律不得擅自投产。
严格执法、严厉处罚,最终目的是形成有效的治理局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上文提到的印刷公司在受罚后停产整治近半年,认真开展整改,不仅治标,还邀请生产系统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和环保专家一起研究,改造了废气处理设施,实现了达标排放,还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停止三条高污染生产线。
落实治理,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
大气和水环境治理是上海目前最受关注的环保工作重点。今年以来,随着治理手段和措施的不断落实,市民对于环境获得感不断提升。
虽然上海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的考核目标,但环境治理工作并未松劲。今年以来,本市持续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生活六大领域,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共安排治理项目70项,保障措施33项;重点推进了剩余的9台公用电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剩余的25台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深化了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推进电厂煤堆场封闭改造、机动车船等移动源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根据本市对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对471条中小河道周边进行了地毯式排查,确定了900多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启动了分类整治。截止到4月,已累计完成整治530家,累计罚款300余万元,全部工作将在9月底完成。
有力的治理措施之下,治理效果正逐步显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本市PM2.5日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2%,较2013年基准年同期下降36.2%;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9.4%,同比改善8.3个百分点,较2013年同期改善12.7个百分点。
奉贤区金汇镇的人民港,由于污染源整治进展顺利,违章建筑已基本拆除,工业企业整治完成76%,上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该河道已消除黑臭。
主动作为,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对生态之城愿景的认同,对于自身社会责任的感知,加上越来越严格的外部环保压力,上海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主动作为,提升清洁生产水平,这使得上海环保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为推进蓝天保卫战,本地汽车企业主动贡献力量。上海大众通过源头控制、过程减排、末端治理,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确保各项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和本市排放标准。上汽集团则加快推进以水性涂料替代传统涂料,预计可以进一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花王 (上海)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生产研发各类表面活性剂及其中间体。去年以来,该公司积极落实环境整治要求,投资1300余万元,特别重视“三废”和噪声治理,尤其是废气治理。目前,新建的环保设施涵盖了生产车间、实验室和罐区等所有废气产生源。企业同时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使得废气、废水稳定达标且长期低于标准限值。
主动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的还有巴斯夫护理化学品 (上海) 有限公司。随着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深入,该公司投入资金360余万元,对工厂污水处理装置脱水系统进行改造,每年因此减少工业固废约100吨。此外,它还对合成润滑油装置添置了尾气洗涤塔和回收罐,此举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20%以上,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