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愚园路风貌更新 烟火气里也有精致生活
未来弄堂效果图
12片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长宁区拥有愚园路、新华路、虹桥路和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长宁部分)4片。
根据长宁区城市更新计划,未来将分东、中、西三块展开。东部功能区将借鉴愚园路的更新升级,开展研究武夷路的历史风貌道路更新;中区将建虹桥舞蹈演艺集聚区,在周边引入文化配套设施;西区重点聚焦研究航空服务业功能的落地,并探索临空地区工业用地的转型。
长宁区区委书记王为人表示,针对历史文化风貌资源的城市更新,将重点聚焦保护性更新,强调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历史记忆。除了愚园路,武夷路、新华路和番禺路等风貌道路沿线地区的更新研究也在推进之中,今年,还将启动武夷路、新华路沿线的风貌更新。
沿着愚园路从定西路漫步到江苏路,这段不长的路上聚集了上海诸多花园别墅和新式里弄。百年来,留下了太多名人的印记。随着长宁区愚园路二期风貌更新的启动,未来,这处风貌区将在追求“精致生活”的同时不忘调和原住居民的烟火气。
深入道路的弄堂“枝干”
1890年,“愚园”在上海西区建成,是上海最早的经营性私家园林。1911年,当时的赫德路(今常德路)至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需要筑路,因东端有愚园,“愚园路”因此得名。作为上海西区的高级住宅区,这里曾居住一批著名学者、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军官将领及工商巨子,如沈钧儒、李济深、施蛰存、傅雷、钱学森、章伯钧等,承载了一段丰富的近代史。
如今,长宁区的愚园路上有着11处文保单位,是长宁区文保单位最多的马路。《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王伯群住宅等历史革命遗址和名人故居散布在沿路各个弄堂小巷中。
在经历一期风貌提升后,愚园路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各路时尚青年刷爆朋友圈的利器,他们希望能在这条经历过百年岁月洗礼的马路上体验过去和现代的融合。
位于愚园路1107号的创邑space—弘基门口,原本38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变身为开放式耐踩踏草坪。如今,这里俨然成为“求婚圣地”,每隔一段日子,这片草坪就会见证一对年轻人踏上幸福的新生活。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门口的空地也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共空间,座椅的设置让行人可以随时随地休憩与放松。街角的少儿图书馆经改造后,打开了围墙,成为开放式的沿街书店“好久不读”,也已成为愚园路上的一座新地标。
除了公共空间的提升与更新,不断入驻的品质商家也让愚园路的整体商业氛围发生了很大改变。最初这些店铺入驻时,不少人担心在实体经济受冲击的当下,能否好好经营下去。一年多过去了,这些有趣的店铺一个没少,一些以体验为主的店铺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愚园路街区整体更新工程负责执行方、上海愚园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伟表示,愚园路更新将秉承循序渐进原则,已完成的一期主要聚焦主干道,正在进行的二期更新不仅有长度,还将有深度:会深入道路的弄堂“枝干”。
以长宁区工人文化宫为例,通过底层空间的改造让建筑从外表上更融入到整个街区氛围中去。在内部,则会将目前主要用于开会的剧场进行改造升级,将它变为“诉说年轻人自己故事”的舞台,进一步提升愚园路文化、艺术的氛围。年轻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愚园路上的创意园区也活跃着不少这样的年轻人。为此,他们将会在工人文化宫2楼打造为白领服务的艺术、话剧,演艺培训的场所,以及部分联合办公及共享服务社群活动场地,让年轻人可以在此识人、交友。
黄志伟表示,二期更新有三处500-700平方米的建筑出现,也给风貌提升提供了更好的“料作”。根据三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分别形成带有展示功能的设计工作室集群、艺术市集与生活市集。
弄堂里24小时共享新生活
比方说设计工作室集群,将成为艺术、设计聚集的复合空间,既有他们的工作间和陈列室,也会包含他们的居家住所。“你在前厅中看上心仪的作品,就可以到后厅和艺术家、设计师聊上一聊,聊到兴起直接去家中拜访一番也不是没有可能。”黄志伟这样描述。
和很多高大上的风貌街区不一样,愚园路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而生活市集就是为这样的社区需求而诞生。“生活市集会让生活变得美观、有趣,而不再像传统超市、菜场那般嘈杂,烟火气的七件事里也可以一样追求精致品质。”
同样秉承这种思想的还有计划中的愚园路1088弄弄内医药职工大学的规划与改造,这处超5000平方米的建筑大概是二期更新中最弹眼落睛的一处改造,主旨就是“共享弄堂里24小时”——24小时的健身房、24小时的无人便利店、24小时的洗衣咖啡店……目标是给生活于此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便利与选择。以规划的洗衣咖啡店为例,可以在等待衣物的同时,边喝咖啡边聊天。“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实体交流场所。”
此外,大饼、油条、粢饭、豆浆,这上海市民生活中的“四大金刚”,也将在美食区域拥有一席之地。“这是海派文化的味道,也是海派记忆的载体。”
“风貌提升是针对愚园路这条百年马路的整体打造,但我们不能忽略居民们的生活需求,必须考虑到烟火气。”黄志伟表示。所以,愚园路上一些小店只要是合法经营的,将继续在此经营下去,只是考虑到整体环境的协调,未来会对招牌灯箱等展示方面进行美化设计。
扫码阅读历史建筑故事
“越接触愚园路,越发现它背后的故事丰富。”黄志伟表示,不过,相比于对硬件更新上的关注,软实力的关心似乎还不够。但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对这方面的探索一直没中断过。街道将愚园路历史文化名人和建筑遗迹汇编成册,命名为《那时那屋那人》。对于很多没有书面记载下来的故事,但却流传在世代居住在愚园路的邻居和街坊的口中,街道最近也在邀请在此长期居住的老人口述历史,希望通过老人们充满感情的回忆来发掘更多关于愚园路的点滴故事与情怀。
黄志伟表示,关于这部分,也在和街道接触,希望能在街道搜集到的故事基础上,制作成简单的音频故事,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一个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市民面前。
将被纳入慢行系统规划
道路不仅是交通通行的载体,也是人与人发生交流的场所。因此,将会通过增加小微广场的方法,来给行人、居民增加沟通与交流的场所。黄志伟透露,愚园路从江苏路至镇宁路,因路幅较宽,更新难度相对更高,但如何将愚园路的风貌更新向东进一步延伸,在二期风貌更新完成后会再和相关专家与政府部门进一步研究后确定。
愚园路是永不拓宽的马路,早在规划之初,就曾设计过通过铛铛车的形式来解决中山公园短驳至愚园路的交通问题。不过在实际更新中,由于实际配套等还未建设完成,这一设想估计在二期还是无法和市民见面。不过,黄志伟告诉记者,关于愚园路的交通问题已经被纳入到区域慢行系统的规划中去,目前还处在专家论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