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也养不起孩子的暑假,求你别再焦虑了
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刷屏了,这篇文章具体说了啥就引起了所有家长的疯狂转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企业高管妈妈,月薪三万,女儿就读广州某所名校,上五年级,因为放暑假了,家里马上就要面临一大波支出,最近算了下账发现连新衣服都不敢出手,真挺惨的。
这位妈妈算了一笔账就这样焦虑了呢?下面是她自己列出的账单:
“女儿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家里请阿姨,5000元;两节钢琴课,2000元;上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共6000元,所有加起来35000元。”
怪不得文章标题叫”三万月薪“,按照这个账单的话,月薪三万确实不够,如果算上平时花销,月薪四万都不见得够。
这个文章引起了家长们不小的讨论,有人聚焦教育方式,有人认为花钱太多,有人抱怨过于炫耀,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份账单体现了家长们真实的焦虑。
这篇文章其实反映的是中产阶层家庭的教育焦虑,但是,上流阶层没她这样焦躁,社会底层更是连焦虑的功夫都没有,而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她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是不知所措。
实际上,教育是稳固阶层最关键的途径,一旦这种途径被影响甚至打破,遭殃的只能是孩子,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家庭。
为什么?各方面的压力,不稳定的预期,让这些中产家庭时刻有种下坠的恐惧感,所以必须努力维持自身阶层的稳固。
这种恐惧和焦虑,必然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必然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依旧能处在这个阶层里,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最关键的途径就是教育。
大城市是中产家庭的主要聚集地,那里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却非常有限,这种教育方面的短缺造成了中产家庭间的竞争白热化,也加剧了中产家庭们的教育负担。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永远是疲于奔命的。
一方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匮乏,无为而治会导致孩子处于劣势,毕竟现在的教育制度是谁分数高谁就更优秀;另一方面,现在高考拼的是分数,而孩子进入大学和社会后,拼的就是背景和文化了,背景可能拼不起,但文化却不能输。
教育,其实是一种文化屏障,什么意思?比如一个农村孩子,凭借高分进入著名学府,但因为没见过世面,没学过英语,他在融入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就被各种竞争给淘汰掉了,这就是文化屏障的作用。
正因为教育是文化屏障,中产家庭才不得不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避免孩子将来吃亏。
但是很可惜,家长再怎么拼命,也无法做到一劳永逸,毕竟不确定性的存在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家长对孩子投入再多也无法完全避免下坠的危险。
因为这种危险无法避免,家长们才勒紧跨腰带,尽量不让孩子错过什么,尽量不要孩子负担太多,所以家长才会焦虑,纵然很少宣泄,甚至无人问津。
然而焦虑是没有用的,它只能带来舆论的讽刺与倒彩,虽然中产家庭的作为是对孩子最不坏的选择。
所以,不管能不能养得起孩子的暑假都不要再焦虑了,有这种功夫不如多想想如何让孩子的教育更合理更合适,至少在阶层滑坡相比,孩子还有一个暑假可以过,这比什么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