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读书,新教材方算成功

2017-09-01信息快讯网

 

让学生爱上读书,新教材方算成功-信息快讯网

■本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

新学期,全国小一新生和初一新生将用上教育部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历时五年,教育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重新编写了新版部编语文教材。本报记者日前专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听他谈一谈新教材是如何“出炉”的。

把价值观化为语文“血肉”

报:温教授,您好! 作为“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能否请您总体介绍一下这本新教材的基本情况。

温儒敏: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五年多了,上上下下对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很高。中央下达要求和指示,教育部直接领导编写,社会各界也提出批评意见建议,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套教材上。

也正因此,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空前雄厚。编写组先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这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符合要求,质量也非常高。我曾向中央汇报说,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我想这大致符合实际。

报:“部编本”语文教材有哪些总体特色? 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温儒敏:“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立意和眼界比较高。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价值观的体现注意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化为语文的“血肉”。

第二,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而得以纠偏。

第三,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使教材编写更科学、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第四,教材在课文选取、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编写语言、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新教材课文数量有所减少。比如一年级 (上)原来共41课,包括汉语拼音13课、识字8课,另有课文20篇;新教材共32课,其中汉语拼音减少为8课,识字则增加到10课,另有课文14篇。但数量减少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在调整,教学内容更丰富,也使教学更有效。

以前孩子刚上小学就学拼音,因为难度大,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可能会受影响。这些年学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效能问题有了调查研究成果,认为要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据此做了调整,降低难度,拼音课往后挪大概一个多月,先进行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认识“天、大、人”等,然后才学拼音。这也是新教材创新突破的一个缩影,更务实,更强调“有效”。

许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

报: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取一直备受关注,“部编本”选文遵循哪些原则? 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和原来人教版比较,更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版本语文教材,多选“时文”。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还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文129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0多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达到132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 《诗经》 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较大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等9篇。

新单元结构落实语文教学知识体系

报:此次“部编本”教材的一大创新是采取了双线单元结构,为什么这么设置,有哪些好处?

温儒敏:对于教材单元的设置,“部编本”语文教材是有新想法的。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文明的印迹”“人生之舟”等) 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为何要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因为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这是前些年实施课改的结果。但主题单元结构只照顾到人文性,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以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失去了必要的梯度。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教学中大家都不满意。所以“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又不完全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而且,适当淡化单元主题,以便把必要的语文教学的要点、重点,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落实。还要注意把单元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结合起来。

大概在二十年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实施课改以来,特别是课标的出台,首先想解决的就是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的问题,因此特别强调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讲授不要体系化,要“随文学习”。而且课程改革几乎一边倒,就是强化人文性。

但又出现了另一个倾向,就是语文的知识体系被弱化,甚至被拆解,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不敢理直气壮地讲语文知识,不敢放手设置基本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不突出,也不成体系。结果教学梯度被打乱,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得不到落实。有时课上得热闹,可就是没有“干货”。每一单元每一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或者中学的语文课程中到底是什么位置,通过这一单元或者某一课,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都不是很清楚。特别麻烦的是,现在各种教材都是课改之后编写的,大都是以人文主题来建构单元,考虑更多的是选文如何符合单元主题,而对语文课程内容目标如何实现,就难于处理。结果大多数教材都只是在思考练习题上做点平衡和补救。“部编本”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改进,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清晰,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清晰。

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报:作为总主编,您有哪些语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了新教材当中? 在您看来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

温儒敏: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语文教育怎样才算成功? 我认为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新教材期望实现的主要作用,就是专治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通病。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入学伊始就引导孩子的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激发和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只有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新教材也才算真正取得成功。

观点

历史: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理解、思考

叶小兵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现在基本达成一致的认识:历史学科的学习更多是一种思考的学问,怎么认识过去。统编历史教材一定会在内容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理解、思考等,尤其是更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了一些栏目,如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就是让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证据,学会如何解决历史的问题。

从我们历史教材的整体设计上来说,课后的练习不再是那种机械记忆的练习,比如过去出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都是引导学生背书。我们这次主要是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赏析、分辨、比较、综合,希望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复习、巩固并且提升认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 《甲午中日战争》 这一课,因为涉及到 《马关条约》,这节课的课后活动,不要求学生去复述 《马关条约》 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内容,而是开放性的问题:《马关条约》 签了以后,清政府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今天,外资也可以到中国设厂,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这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分析,去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对中国的危害,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复述或者背诵,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高德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我们不光要把教材编好,还要引领整个德育课的教学,德育的实效性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在编教材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思考。首先要注重学习活动的引导,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次教材的新定位,即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所以,我们在教材中设计了不同的栏目,其实就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和设计的,像自我反思的活动、观念交流的活动、经验分享的活动、论辩思考的活动、共同行动的活动,还有调查研究的活动等,这是第一个努力。

第二个努力,则是对教学再定位。实效性问题带来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教师在教这门课时,常常说教得太多,但教学效果却不好。这次对教师有一个新的定位,教师的教就是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即组织、参与、引导,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有挑战的,后续的培训我们会跟上。

第三个努力,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法宝,就是学习经验的引入,如果我们学习教育和学习经验没有关系,学生就找不到感觉,教育也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这次教材编写中,我们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很多环节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加工、整理和提升。当然光有学生经验还不够,这个经验还需要拓展和丰富,这样学习才有效。

拒绝刷题,让学生看到数学的“美”
“沪黔情、浦江行”上海商学院爱心贵州第二届暑期夏令营成功举行
父母怎样做才是成功的早教?
天舟一号成功在轨释放立方星
中国数学教材首次进英国课堂 一字不落译成英文
大中小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
中学物理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关注留学生的“心灵成长”
2017高考改革9月起全面推行,全国31省市考改信息最全汇总!近三年高考学生及家长必看!
女大学生不满每月1200元生活费:要饿死我吗?
今秋中小学将用新教材: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
出版国家队:风正帆悬,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英国小学迎上海数学教材 轻松变学霸不再是梦?
孩子不爱读书?是不爱,还是不会
新版语文课本总主编温儒敏谈教学重点:让语文课回到读书
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启用 小学生先识字再学拼音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本市中小学学生用教材配套音频全面实现网络下载
全国中小学将使用三科新教材 主编揭秘新在哪儿
全球12座绝美酒店泳池一览,颜值撑起天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传统经典读本的魅力
教育部统编教材启用 申城开学第一课着力打好中国底色
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杭州开幕
星空琴行一夜关闭全国门店 学生万元学费打水漂?
教材数量增加:新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学投入使用
教育部:任何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普通人的“文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上海警方成功处置一起劫持人质案件
让学生经受历练、体验成功,究竟有多重要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让学生在强烈获得感中不断成长
小学要求女教师化淡妆上课 家长:或让学生分心
揭秘上海教材走进英国课堂细节:力求原汁原味呈现
上海京剧院《霸王别姬》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成功首演 用园林庭院和原声再现国粹精美
【书人茶话】这是写给读书人的一封情书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