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情况

2017-09-20信息快讯网

9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了上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情况。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贾炜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学校和大学3350余所,从在园儿童到博士生的各级在校学生267.5万人,专任教师近20万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935所,每年结业生近200万人;老年教育机构5883个,每年接受教育服务老年人770余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上海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2014年主动承担“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和“一市一省”高考综合改革两项国家试点任务,着眼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担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目前,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稳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高考综合改革经过“三年一个周期”稳慎有序的推进,既定制度安排成功落地,探索形成了实践经验。总体上看,过去5年来,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跟踪和适应“二孩”政策和人口变化趋势,预测学龄前儿童规模,布局建设园舍资源。新增独立法人幼儿园301所,基本实现常住3-6岁幼儿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二级一类水平以上幼儿园占75%,一级以上水平占比超过30%,保教人员100%持证上岗、100%接受在职培训;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4年,上海一次性通过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成为全国率先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上海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位居国际领先地位。上海基础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教育的一扇“窗口”,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加强政策和资源支撑,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上海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由2012年初的40个增至目前的89个;五年来,上海高校每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的数量,都占全市获奖总数50%左右,其中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占全市获奖总数超过60%;

——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核心支撑。五年来,全市新招聘3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2%、研究生学历占20%,年轻化、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极大优化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高校在岗高层次人才大幅增加,其中:“两院”院士10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0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534人、“长江特聘”教授303人,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

五年来,教育系统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守底线,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措施及成效可以概括为“六个度”:

第一,提升政治站位的“高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对标中央对上海“排头兵”“先行者”的定位,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与核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第二,夯实教育公平的“厚度”。

把为市民提供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市级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工作重心和关注重点,聚焦到提升相对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上:

——全面推行基本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出台《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学校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标准的统一。同时,公共资源和财政投入向郊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提升了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奠定了关键基础;

——聚焦补齐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发展短板。持之以恒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托管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机制,通过政策和资源杠杆,“撬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入核心管理团队、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水平,“原来招不满、现在坐不下”的生源回流趋势开始显现。同时,一批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到郊区办分校,丰富了郊区优质教育资源;

——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均衡。2014年以来,持续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骨干教师和教育资源在学区和集团内柔性流动、实现均衡,已经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55%、学生总数50%。倡导和促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

——严守招生入学公平底线、保障机会公平。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实施公办学校免试入学、对口入学、就近入学政策,依托“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实现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招生过程规范高效。高校入学阶段,以最严措施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类招考等,推行以高考分数作为高水平大学校测关键依据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推出“史上最严艺考”的“艺考六条”,最大限度压缩不必要的“自由裁量”空间,维护公平正义。

第三,加大综合改革的“力度”。

五年来,上海高举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以一体化思路整体设计实施大中小学德育。从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德育目标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德育内容符合学段年级要求,德育途径注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德育评价注重实际效果,使育人工作更加契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锁定考试评价关键“指挥棒”进行系统优化。一方面,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高考进行综合改革,着眼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缺失”等问题,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招录新模式,系统优化高考“指挥棒”,为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并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倒逼”;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导向。在小学低年级推行“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严格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遏制过早过细的“分分计较”。同时,走出“唯升学指标”评价误区,建立并公开发布各区和学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在全社会营造“好学校”的正确价值导向。

——构建形成学制纵向贯通、产教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多渠道走通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纵向学历上升通道。中高职贯通培养大幅拓宽,招生数由2012年的360人扩大到今年的7400人,扩增20多倍;2014年启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招生数由最初的124人增加到今年的1319人,扩增11倍,今年的报名与录取之比更是达到了8:1,平均录取分数比普通高中录取线高出25.5分,受到普遍欢迎。今年还正式启动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从明年起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至此,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确定的三大人才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全面落实。二是多形式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通的横向协同机制。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走向深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实现“标准融合”“过程融合”“评价融合”;“双证融通”改革覆盖面也从中职阶段延伸到高职、应用本科和非学历教育培训;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每5年至少要有1年在企业实践”的要求得到落实;行业企业一线骨干走进校园授课成为常态。三是多途径引导社会各方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日”活动,开设近400个职业体验项目,每年吸引了近10万名学生和家长近距离了解和体验职业教育,让中小学生体验职业乐趣、展望职业前景、树立职业理想,逐步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定式思维”。

——制度化开展分类管理以引导高校聚焦质量提升、特色办学。一是构建高校二维分类管理机制,从“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和“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纵横两个维度,建立高校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引导全市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办学的“十二宫格”框架,每个分类都有差异化的目标定位、资源配置和评价指标,从制度建设上促使学校“各安其位”,在各自领域和类型中“各展所长”。二是筑牢人才培养质量生命线。2014年启动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成功引导所有教授走上讲台担当“主力军”,既教书更育人,为本科生专科生授课特别是担任核心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为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夯实了关键基础,止住了本科教学质量滑坡趋势。三是率先对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市政府2016年底与教育部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部市继续重点共建在沪8所部属高校,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遴选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分类支持102个学科点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四是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级显著提升,高校服务上海科创中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在暗物质探测、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承建国家海底长期观测、转化医学、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张江国家大学装置建设与管理、科研成果产出与孵化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生力军作用。同时,依托高校布局23个新型智库,针对国家和上海区域改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高水平决策咨询,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第四,拓展教育服务的“宽度”。

在扩大各方主体参与度方面,坚持“开门办教育”理念,在制订重大教育政策过程中,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市民和社会各方意见,广集众智慧、群策群力。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了文教结合、医教结合、体教结合、科教结合等创新机制,注重用好文化艺术、医疗卫生、体育健康、科技创新等资源政策,服务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构建社会教育大课堂,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整合各方力量,建立18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常年提供40余万个社会实践岗位,实现每位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的目标,形成全社会共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合力。

在扩大教育覆盖面方面,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习型社会架构。一方面,建成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搭建了市民学分转换与互认的平台渠道。建成由20个分部和68个高校网点组成的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服务网络,建立232万个个人学习档案,为400多种职业证书进行学历教育学分转换,为近6000门社区教育休闲课程提供认证。2014年以来,学分银行承担“双证融通”试点,首批覆盖7个学历教育专业与15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打破以往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成果无法转换互认的局面。另一方面,建成全市性终身教育服务网络,夯实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组织架构。颁布《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建设由1所总校和39所分校组成的开放远程教育办学系统,形成遍及全市16个区、214个街镇、5275个居村委的社区市民学习三级网络;建成上海市民终身学习8大体验基地(“红色文化”“科普教育”“文化艺术”“海派文化”“智慧生活”“陶艺创作”“服饰文化”“创意手工”),共设体验站点117个、项目400项,集聚行业资源、人文教育资源、高校资源、社区资源、校外教育资源等,为市民终身学习拓展了新场所,每年参与体验学习的市民150多万人次。五年来,用于市民终身学习的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增长了15倍。

第五,提高教育普惠的“温度”。

注重做好特殊人群教育服务,让教育有温情、城市有温度:

一是把特殊教育打造成为上海教育的名片。目前,上海有特殊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4300多人,另有3100多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上海始终不渝、努力做好特殊教育,打通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有效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为每一位参加孩子提供“一人一案”的个性化教育与康复服务,使上海特殊教育学校成为配置条件最好的学校,使上海成为全国特殊教育最发达的城市。

二是提供就近、便捷、快乐的老年教育。已经形成4所市级老年大学及其60所分校和系统校、21所区级老年大学、222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以及5139个居村委学习点、167个养老机构学习点的布局结构,构建了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融合互补的开放性格局,建成了老年教育服务网络,提升了老年人生命质量与幸福指数,更好地满足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

三是大力开展来沪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来沪务工人员多数没有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与本市行业准入标准要求不符等问题,把来沪务工人员培训纳入本市终身教育体系范围,全面开放成人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从招生、收费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帮助来沪务工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法律法规,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第六,拓宽教育交流的“广度”。

按照中央对上海先行先试要求,注重发挥探路者作用,加强经验分享;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上海教育国际影响力:

——立足长三角地区加强教育协作。本市持续完善与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教育协作发展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教师跨地区挂职培养、大学生跨区域交换互换和学分互认、校长和教师联合培养培训、科研文献资源跨区云服务、大型实训仪器设施设备共享等机制,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共建亚太地区教育新高地的良好态势。

——扩大教育改革成效的辐射范围。2016年起,上海按照中央要求,立足上海对口支援“七省十一地州”框架,与对口十一地州签署基础教育互助成长协议,通过教材及教学方法吸收、改革项目合作研发与实施、师资培训及专家咨询指导、专业人员和干部挂职学习、共建职教联盟等途径,向对口地区辐射上海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改新举措、新经验。同时,主动加强与兄弟省市的交流分享,扩大改革经验辐射面。

——着力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拓展各类人文交流,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84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和交流机制,在教育、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开展多领域实质性合作,增进了国际理解;5年来,来沪留学生增加了1.3万人,目前在沪外国留学生6.02万人,其中学历生占比达到32%。主动开展国家“一带一路”教育服务,实施留学上海“一带一路”教育项目,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创新人才来上海高校学习进修,接受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上海高校和教育机构赴“一带一路”16个国家举办“上海教育展”,扩大了上海教育国际影响。推动国际教育组织落户上海,支持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上海教师教育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基地、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上海中心、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等,积极在教育交流、人员培训、智力支持等方面,提供国际公共服务。

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
“双创”教育,如何让梦想照亮现实
上海迪士尼秋冬畅游季卡来了
防治孩子网瘾 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狼性教育真不少:4个孩子徒步青海湖120公里
上海打击整治高层建筑消防违法违规行为,首次对社区居委会开出消防整改意见书
“魅力上海”活动在友城曼谷举行
上海首个公证摇号楼盘开盘 购房者:摇号按序选房,很公平
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召开,应勇要求上海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国务院:中小学应设置AI课程 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供给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7月工业利润延续增势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上海高校为首届高考改革考生完善培养计划
又开奖啦!“改革在身边”手机摄影大赛第二期周奖揭晓!
改革, 激荡在神州大地的时代旋律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专家谈“外卖毁灭下一代”:数据不明但所言环境问题值得关注
纸片里的老上海风情
上海这31家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今起被公开告示
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施韡发现一颗河外新星
新功能!小布微信今起可查上海道路积水实时数据
上海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
在更高起点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家长如何跳出教育攀比怪圈
著名教育家赵宪初、赵家镐父子全家六人从事中学教育
【改革·印记】谁让我们的餐桌多了条鱼
寓法治教育于校本课程之中
赵薇的育儿经:教育孩子 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把孩子送入东京大学的在日中国妈妈,写下了这本日本教育实践手记
掀起改革新浪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性变革系列述评之三
上海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无人艇参与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系上海大学“精海家族”两名成员
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一道出席玛霍索综合医院奠基仪式
应对冬季突发雾团影响 本市举行“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处置综合演练”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