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凯旋 实现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

2017-10-11信息快讯网

 

北极科考队乘“雪龙”凯旋 实现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信息快讯网

沪上市民在码头欢迎第八次北极科考队归来。本报记者沈湫莎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历时83天、总航程逾2万海里,昨天,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96名队员乘坐“雪龙号”科考船返回上海。记者从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科考首次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和西北航道,实现了我国首次环北冰洋科学考察,开展了海洋基础环境、海冰、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垃圾等内容的多学科综合调查,填补我国多项北极科考空白。据悉自此次北极科考开始,我国将每年安排一次北极科考。

“雪龙号”征服北极三大航道

本次北极考察,“雪龙号”完成首次穿越中央航道和首航西北航道,加上2012年“雪龙号”首次成功穿越东北航道,至此完成了北极三大航道的航行。

“中央航道全程1700多海里基本上都是冰,海雾严重,而且它在高纬度无线信号很弱,科考船无法及时收到海冰预报,气象预报等信息支持,我们在14天的航行里克服重重困难,为航行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次科考队领队徐韧说。

在穿越中央航道后,“雪龙号”又开启对西北航道的首次试航。这条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是世界上最险峻的航线之一。徐韧说,作为连接东北亚和北美东岸的重要海上通道,西北航道比经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在经济性上优势明显。以从上海到美国纽约为例,借由西北航道比走太平洋大概能缩短20%的距离。

首次航行带来了十分珍贵的北冰洋地形地貌第一手资料:首航西北航道期间,获取了21个人工定点气象观测记录,39个人工海冰观测记录,2583帧海冰形态影像记录,139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完成3042公里的航渡海底地形地貌数据采集,并在巴芬湾西侧陆坡区完成了1400平方公里区块的海底地形勘测,填补了我国在该海域的调查空白。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表示,随着北冰洋海冰持续消融和航运技术进步,北极航道通航季不断延长,通航条件也将不断优化。今后,我国将加快实施“雪龙探极”重大工程,提升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和利用北极的能力。

“雪龙2号”有望

2019年下水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表示,中国自主建造的新极地考察破冰船已初步命名为“雪龙2号”,目前建造进展顺利。预计于2019年建成下水。这意味着,中国的极地考察破冰船今后将成“雪龙”系列船队。

去年12月开工的“雪龙2号”科考船由江南造船厂承建,已按计划完成前期建造工作,包括基本和详细设计,关键设备的购置,减震减噪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等,已于9月26日进入连续建造阶段。接下来,新船将分11段建造,明年3月,各分段建造完成,进入船坞合龙建造。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表示,我国正与欧盟展开极地考察的国际合作。2020年,“雪龙2号”有望作为全球三艘破冰船之一,在北冰洋中心,参与全年度在海冰中的连续观测计划,以期有助于解决北极环境气候预报模式问题。

深渊科考取得多项世界级突破 科考队昨返海南三亚
页岩气革命:我国迈入世界三强
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
“雪龙”号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生活方式不健康成主因
习近平: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上海首次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
首次!上海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前10
上海首次跻身全球金融中心前十
谋划,三大战略绘就中国未来蓝图——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地
首次无码直击 第八代凯美瑞产品细节公开
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一一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地
聆听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全纪实
对新药创制,我们应更有自信
2030:健康上海向我们招手
我国三处古代水利工程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
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13处
铁路首次推出“接续换乘”服务 动车组今起可“自主选座”
铁路首次推出“接续换乘”服务 动车组今起可“自主选座”
快讯!松江有轨电车今早首次线路调试!计划明年11月试运行
国家林业局:我国成为世界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北斗导航首次国产民机应用试飞成功
我国发布十大核科技进展 “华龙一号”首堆进展居首
人类首次“眼”“耳”并用观测宇宙
"雪龙号"完成第八次北极科考 中国加大北极地区参与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应勇市长率上海市代表团赴深圳学习考察
李强应勇率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皖苏浙学习考察:共同谋划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
我国首制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
©2014-2024 dbsqp.com